余氏源流

余氏源流

余氏源流

余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一。尋根溯源余姓來源有四:1、春秋時秦由余之後。據《風俗通》所載,余姓為「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以字名為氏。2、據《姓考》所載,相傳夏禹之有余氏。3、出自赤狄族,為隗姓之後。據《國語》所載:“潞、洛、泉、余、滿五姓,皆赤狄隗也。”4、由他族和他姓改姓而來。如雲南鎮雄縣余姓,原複姓鐵木,有詩為證:“余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趕散入西……前傳詩句詞如此,後嗣相逢系本家”,(見《余氏總譜》),另僳僳族以魚為圖騰的挖饒時氏族,漢姓為余;羌族余約志房名,後改為余;四川、甘肅一帶白馬藏族之嚴茹氏,熱則氏、陪茹氏等漢姓為余;錫伯族余木爾其氏漢姓為余;其他如苗、彝、布依、滿、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由余。春秋時秦國的大夫,也作繇余。其祖先原為晉人,逃亡入西戎(古代西北少數民族的泛稱)。初在西戎任職,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便留秦國為相,很得穆公信任。時秦作為眾多諸侯國之一,其地位並不顯要。由余為上卿後,果然不出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謀劃攻伐西戎之策,滅國十二,拓地千里,而稱霸西戎,最後使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因曾為秦國富強、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人引以為榮,遂以其字為氏,尊其為余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春秋時的秦國,建都於雍(今陝西風翔東南),佔有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南端,由余的後裔在春秋時應繁衍於這一帶。秦漢以後,余姓族人東遷,一支遷入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一支遷居江南,主要繁衍於今安徽。在我國的北方和南方,余姓的後人基本上是同時不斷地繁衍滋長,但北方較南方發展態勢要弱得多。魏晉南北朝時,余姓已成為新安郡一帶望族。此際,北方戰火連綿,社會動盪不安,中原士族開始第一次大舉南遷,余姓大族所處之地正當其沖,故其南遷也就不可避免。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繼續南遷,進入湖北、湖南等地。南朝宋有余齊民,晉陵(今江蘇常州)人,以孝行著稱,為唐代以前唯一見諸史冊之余姓人物。唐代以後,余姓才得以迅速繁衍壯大起來,並逐漸在東南部一帶形成兩處望族。唐初,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有余姓將佐隨往並落籍福建。唐末,有建陽(今屬福建)人余鎬在黃巢攻陷建州時,避居莆田,後耕隱壺山以終;還有余淵海因避黃巢兵,自福建同安北遷邵武,於唐僖宗光啟年間再轉入韶州曲江縣(今屬廣東)武溪,是為余姓入粵始祖。此後不久余淵海次子余咸徙居湖南長沙,三子余袞遷居浙江杭州,長子余從留居當地。其三子後裔又有遷江西之奉新、臨川、廣東之五華、梅州、大埔、平遠、海豐等地者。到了宋代,余姓基本上遍佈全國,而且人才濟濟。明洪武年間,余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河北、安徽等地。明清之際,余姓不僅遍及江南各地,而且北方之余姓也得以繁衍發展。清代,有余姓自福建遷至臺灣,此後又有移居海外者。如今,余姓分佈廣泛,尤以四川、廣東、江西、雲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余姓約佔全國漢族余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

郡望堂號余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1、新安郡,晉時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西),隋時治所在休寧(今屬安徽),後移治歙縣;2、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3、吳興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南);4、高陽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盞縣);5、武溪郡,治所在今湖南乾城一帶。堂號:“下邳”、“清嚴”、“忠惠”、“敬義”、“敦睦”、“親睦”、“四諫”、“風采”、“八賢”等。宗族特徵 1、據《閩南舊志》所載:“兩宋以上,余姓無顯者,自斯而降……,其族蕃衍,蓋已盛矣。”2、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據一九二九年余自清修《余氏族譜》,安徽六合余姓一支字行為:“隆慶康賢,培寬振泰,信壽品寧。”

又有:余氏之始祖究在何方?據查閱余氏源流史籍及有關資料,得知有多種說法:說是文王苗裔由余有功於國,聲名大振,卒後,子孫遂以祖名為姓,此乃余氏之始(見《余紹賢堂族譜》及有關余氏源流史料)。說是大禹三子空又名罕,被封為余渡王,子孫後來就以余為姓氏。又說是大禹之裔孫少康之庶子無余,被封為越王,子孫又稱余氏。(見《1975~1978年香港余氏宗親會會刊》轉載臺北市中華電臺播講百家姓之介紹)。說泰國、美國紐約、馬來西亞、臺灣基隆市均成立有徐、余、塗、佘等姓宗親總會,說徐、余、塗、佘同出一家(見1980年出版之《旅泰徐氏宗親總會成立十五週年紀念特刊》)。對於“余氏源於大禹”和“徐、余、塗、佘同出一家”之說法,故暫且不能否定,有待賢人文士加以闡明揭示。認為,說由余是余氏之始,說來有理,並有史料根據。比如歐陽修撰之《襄公余靖墓誌銘》內贊襄公“自少博學強記,舉凡歷代史記……無所不通。”可見襄公之博學多才,為史學專家,對余氏之源流,他自己撰寫之《下邳余氏世譜序》內有一段文章說“按余氏之先世,出自黃帝之子玄囂,又三世至棄,後三十世有苗裔曰由余,由余卒,其後世子孫以王父為氏,乃姓余也,此余族之始也。又據《姓氏尋源》也說余姓是秦由余之後(見辭源和康熙字典)。由此而知之,寅公後18代子孫皆源於秦由余,即是說來源於文王,可以肯定無疑。

一、六安余学铭

(0)

相关推荐

  • 余氏族谱大全!余家人必看!

    余氏家谱大全 1.余氏来源 余姓主要由两大来源组成:姒姓和隗姓 第一支源自姒姓.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不成功.舜继承尧的帝位后,启用鲧之子禹来治水,禹改用疏导之 ...

  • 饶佐奇:中华饶氏之源流

    源流,水源和水流,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本文叙述饶姓祖源的起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饶姓及祖源必有其因.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的延续,标志着祖宗的来源.而每一种姓氏有其 ...

  • 許國許姓始祖文叔公傳略(转载)

    [ 文叔公 ]像讚曰:[ 周親百辟,文叔膺封,開國以許,高陽是宗:姓傳族著,勒鼎銘鍾,昌熾厥後,靡人不恭.] 遷錫裔孫紹淵謹讚 [ 西周 ]許姓開國始祖  文叔公,字姜信,見( 顏注作姜信 )號經初, ...

  • 宜宾缪氏举行清明祭祖 缪世璇作主题发言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缪氏源流长,兰陵家声远".清明节期间,四川宜宾江安缪氏举行清明祭祖活动,有近五百多名缪氏宗亲参加了这一活动,毛主席最佳特型演员缪世璇先生主持并作主题发言 ...

  • 宜宾江安:缪氏宗亲举行清明祭祖活动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缪氏源流长,兰陵家声远".清明节期间,四川宜宾江安缪氏举行清明祭祖活动,毛主席最佳特型演员缪世璇先生作主题发言. 清明时节学家谱 天下缪氏一家亲.祭祖活动仪式 ...

  •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 长沙谷塘余氏 始祖振公,明初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徙居长沙省垣黄道门内,历五世至爵公,字蒂锡,号阶斋,明嘉靖间置业善邑一都双塘冲.邱家冲及罗塘冲.至九世衍为四房:学益.学葱 ...

  • 台山余氏源流

    余氏之始祖究在何方?据查阅余氏源流史籍及有关资料,得知有多种说法:①说是文王苗裔由余有功于国,声名大振,卒后,子孙遂以祖名为姓,此乃余氏之始(见<余绍贤堂族谱>及有关余氏源流史料).②说是 ...

  • 楚黄迁陕余氏源流

    楚黄迁陕余氏源流 我族始祖余铭,原籍江西饶州人,后来因为平定元朝祸乱而受封於明太祖,封得门户百余户,并驻足在齐安镇.於是游览湖山胜景,在驻足的源头旁边居住下来,当时因为刚刚升迁到这里,秉承新天子的恩泽 ...

  •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光山、商城余氏源流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光山.商城余氏源流 民间口述历史,代代相传,最不能忘记的是祖宗.小时候常听父亲讲,我这一支余姓来自江西,祖上有位名人是金刚台"余少保".长大后才明白," ...

  • 下邳余氏源流考

    下邳者,居今江苏省睢宁县境内城北25公里处.邳者,丕邑也,亦即广大之邑也.其地东临淮海,西接彭城,南滨泗水,北距琅琊.山雄水秀,物华天宝.前人有诗颂曰:"沂武交流泗水通,岠山独秀耸长空.地见 ...

  • 《蒙古源流――余氏谱序》

    (一)摘自<蒙古源流――余氏谱序> 余氏启祖序 从来山发于昆仑,山以昆仑为祖也;水发于星汉,水以星汉为祖也.而人本乎祖,讵可昧所由来乎!如我祖奇渥温蒙古郡古北夷人也,今华夏而起于朔汉,初号 ...

  • 余氏流南迁路线及渊源(宗支源流)

    余氏始在熙河,南渡镇江,因官于泗州下邳郡.晋石勒之变,迁徙浙江睦州遂安县.祖有兄弟六人,最少之弟曰雍为鄱阳令,鄱阳令之孙燧公为建阳令<南朝梁任建阳令,载于建阳县志>,而家以籍溪村,燧公生有 ...

  • 下邳曲江余氏宗谱历代源流世系显达序

    下邳曲江余氏宗谱 历代源流世系显达序 大明崇正四岁次辛未冬月之朔日 襄公三十六世元孙石旵文党遵古腾书 夫天下者必本诸国,夫人家者必本诸宗谱,国史录其忠良,家谱记其源绪,而谱者之源不曰同宗则曰同亲也,是 ...

  • 【谱谍源流】东营余氏宗祠及其文化内涵

    福清龙田东营余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续建于明中叶,至今已600余春秋.该祠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是龙田东营村和东壁岛诸村2万多名余姓后裔共有的祖祠. 来到东营余氏宗祠,一堵长约30米的照壁映入眼帘,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