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霖:泡沫时代已然到来,刺破它时会发生什么?

如今,全球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已经制造出了一个“大而不倒”的泡沫市场,乃至一个泡沫时代已经到来。

文:陈九霖 责任编辑:辛国奇

最近,股市如同由春入夏一般,热气腾腾。长久以来,股市被认为是促进财富增长的一处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地方。但是,你可知道,在过去的12个月中,哪个国家的股市涨幅最多吗?

有关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但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却已实现了超过50%的涨幅,这个涨幅已经高于其自1986年至2018年期间平均每年9%的回报率;我国的股市,单纯从沪深300来说,从2020年3月至今,也实现了25%的涨幅,这个数据也是高于自2015年以来年均15%的回报率;而日本,从疫情爆发以来到现在,也实现了50%的涨幅,这个数据同样高于其自1990年泡沫破裂以来平均每年5%的回报率。如果单纯去看美国、中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其股票市场的涨幅,都是非常惊人的,同时,自疫情之后的涨幅,都显著地高于其历史平均水平。

但是,这些鲜亮而惊人的数字,却都比不上一个发展中国家——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津巴布韦。

如果你作为一个投资者,在过去的12个月中,买入了津巴布韦的股票指数,那如今你能够得到481%的投资回报。这个数据,也让津巴布韦这样一个仅有1690万人的非洲国家,在股票涨幅上能够力压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1.26亿人口的日本以及3.28亿人口的美国。

不过,看似绝大多数参与者都大赚特赚的时候,这样的一个数据,似乎同时也是一种警告,在警醒着世人。

津巴布韦正在上演的惨剧

早在2000年的时候,津巴布韦就曾经历过恶性通货膨胀。

在2000年以前,津巴布韦还拥有着当时远超北京、上海的高楼大厦,并且,这些高耸的建筑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建设完成。不但如此,津巴布韦也是非洲人群最聪明的国家之一,大约90%的人口受过教育。1980年代,很多人出国时,第一选择肯定是欧美,而第二选择却是津巴布韦的哈拉雷。这个曾经被誉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哈拉雷(英语:Harare),是津巴布韦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自然也是津巴布韦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位于津巴布韦共和国国境的东北高原上。海拔1480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仅为18℃。常年凉爽如春,四季宜人,有多处神奇的平衡石景观,因出色园艺被称为非洲的“花城”。

就是这么一个富有盛名的地方,却被通货膨胀彻底地摧毁了。自2000年以来,津巴布韦本国的货币每年就贬值将近89700000000000000000000%。因为高企的通胀率,津巴布韦央行在2009年曾经采取过一次改进措施,那就是发行了100万亿面值的津元纸币,这是史上由一国央行发行的带“零”最多的纸币。

而且,津巴布韦在最高点时的通胀率曾为每天98%。

2009年4月,津巴布韦政府宣布不再流通本国货币,以美元、南非兰特、人民币等外国货币取而代之。此前,民众手中的津元现钞和银行存款一直无法兑换成美元。而事实也证明,这样的举措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津巴布韦居然实现了每年15%的GDP高速增长。虽然在2014年经济发展开始陷入了低增长,但是,津巴布韦却依然可以保持每年3%以上的GDP增长。直到2018年,因为全球贸易战的缘故,那里一切的美好又戛然而止。

2019年,对于津巴布韦来说,可谓是一个悲剧年。在受到2018年全球贸易战的波及后,2019年,津巴布韦又发生了干旱等自然灾害,食物严重短缺。津巴布韦的经济又一次出现了严重的衰退。2019年,津巴布韦央行再一次采用了2009年的招数,那就是继续印更多的钱。实际上,自2020年以来,津巴布韦又有将近70%的货币被印了出来,以便拯救其经济。而这样的做法,虽然暂时稳住了经济,却带来了货币快速贬值的后果。这就导致津巴布韦各项商品的价格都出奇地高,比如:在津巴布韦坐个公交车都要花费上亿元。

而津巴布韦股票市场大涨的背后,也并不是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有多好,股市企高的真正驱动力,只是来自于其自身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

泡沫时代已然到来?

1987年10月20日的纽约,华尔街的各位“股神”,正在从一场自己从未想过的大跌中缓过神来,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就跌了将近20%,这也是自1929年以来股市首次出现如此状况。不论是媒体还是政府都在揣测这会不会是1929年大萧条的又一次重演?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时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的格林斯潘,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与其不管这些银行,放任他们因为没有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死,倒不如由政府帮助他们,主动将资金注入到这些银行中去。而这个不出名却意义重大的举措,也被称为“格林斯潘对策”(Greenspan Put)。这个对策,是美国联邦储备局为防止市场大幅持续下跌而采取的行动,包括大幅降息等意在短时间内阻止恐慌蔓延等措施。但是,这项措施也有副作用,那就是:美联储在每一次救市的时候,都会印出大量的钱来注入市场中去。同样不好的一个后果是,美联储给市场发射了一个很不好的信号:政府会用一切手段来阻止危机。

虽然1987年的美股大跌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全平复,但是,市场知道美联储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救市,这也间接导致了2000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在2008年,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在新的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的接管下,想到了新的方法:美联储在信用市场出现冻结等问题时,直接下手去购买不良资产,以此来缓解市场的恐慌,同时,美联储还将利率大幅下调至零。这个策略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奏效:经济恢复,股票上涨,公司盈利也出现了增长。然而,到了2010年,由于美联储停止印钱,直接导致道琼斯指数在美联储撤钱的当天,就立马出现了11%的跌幅。而市场的反应,也让美联储突然意识到:市场由于格林斯潘当年的经济干预行为,已经高度地依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了;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然会经历如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因此,为了不让经济崩溃,美联储唯一的举措就是选择继续大规模地印钞票,以致贬值美元。这种做法维持了8年之久。2018年,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台后,采取了强硬的加息态度。可是,就在美联储加息的当天,标普500指数大跌将近17%。这使得人们意识到,当下经济不但有泡沫,而且,泡沫还大到已经完全不可被刺破(所谓“大而不倒”)的程度。如今,全球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已经制造出了一个“大而不倒”的泡沫市场,乃至一个泡沫时代已经到来。

量化宽松还能维持多久?挤泡沫时又会发生什么?

世界各国的央行,在进行了短暂的试探后,释放出了一遍又一遍的“量化宽松”。2021年,股票、虚拟货币、房地产、大宗商品乃至食物等,都开始触及价格峰值。这个涨幅场景,居然还是在世界各国都因为疫情而处于封城锁国的状态之下——原因自然与印钞有关!

2020年,美国在仅针对疫情所采取的刺激措施方面,就已经出台了4轮财政刺激计划,合计财政刺激总规模达到2.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19年GDP的14%。欧盟在2020年也推出了7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2020年的数据显示,到年底全球债务总额达到277万亿美元,而全球GDP却只有约87万亿美元,债务是GDP的3倍。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量化宽松政策还能维持多久?一旦开始到了挤泡沫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在近期的美联储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公开表示量化宽松会一直持续,人们不用过于担心。但这样做的代价又会是什么?其结果肯定就是美元贬值,这样做无疑就是在透支美元这一原本就很脆弱的信用。

反观历史,无论是当代在津巴布韦所发生的恶果,还是历史上我国元朝的终结,追根溯源都与通货膨胀有关。美国持供应经济学观点的共和党人John Tamny(约翰·塔米)在其最近发表的文章中就表示:从历史数据上看,当黄金价格上冲到1900美元/盎司时,通常也预示着一段长时间的经济崩溃。而自今年6月份以来,黄金的期货报价就已经高达1870美元/盎司;根据最新的数据,由于大量的货币被印出来,美元也降至了25年以来的新低。作为当今全球最为通用的货币之一,自“二战”以来,以美元为信用结算体系的信用制度,也再一次走到了一个分岔路口。

未来,美国的这个做法,也许会加速像中国或者日本这样多次在公开场合警告泡沫,并提前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的国家站出来,用自己的货币替代美元,让本国货币成为代替美元的下一个全球通用货币(或者用数字货币彻底替代纸币成为全球的通用货币),继而变成另一个世界货币霸主。在经历了这次事件后,很多投资者就认为,各国不断地贬值货币,或许是数字货币脱颖而出的契机。但也有可能,就像以往一样,人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经历了这次浩劫后美元地位依旧无法撼动,依然维持着自己全球货币霸主的地位。但是,不论怎样,如今的过度印钞一定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又会摧毁经济。如此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已经成了一些国家的宿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