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汉三个帮:从病种成本看临床路径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
提升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这三点,是世界医疗在长期追求的目标。
提升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这三点,是世界医疗在长期追求的目标。从20世纪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下,出现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状况,医疗费用控制的问题也愈加凸显,成为世界范围内急需面临与解决的一大问题。
控制,最基本的,需有一份合理适用的指标与规范,不仅有了评判的标准,更是多了一道规避常见问题的标线。
1
国内外的医疗历史经验表明,按项目付费容易诱导需求及过度医疗。当下许多国家不再采取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的制度,而是采取了预付制。而按病种付费,就是一种对于付费标准的规范,也是一种遏制过度医疗的方法。
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定病种付费标准是关键。而这一标准如何确定,病种成本的核算就是一衡量要素,以单一病种为例:以病种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归集、分配费用,进而得出每一病种的成本。这样一来,医疗服务是针对每一种疾病进行的,若以此来统计标定出对于一种疾病诊疗的标准成本,进而则形成一种单病种限价的医疗服务。病种成本的测算管理,即是在寻求一种合理的病种费用控制办法。
我国实行全民医保政策,按病种收费,医保不单单是一个第三付费方,也通过制定预付标准、借助预算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共担经济风险,进而提高医疗卫生经济效率;测定病种成本,得出单一病种的真实成本与医保定价成本间的差异,这利于对病种成本进行控制,取得更好的医院绩效水平;也更可以保证针对同一病种的医疗服务质量的统一与规范化,降低相同等级医疗机构对同一病种的医疗费用的差异,这样促生出的医疗机构间的医疗价格竞争,也在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的产生。
一言概之,舍弃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更可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病种成本,字面上看是由两大要素构成的:病种,成本。那么病种应当如何划分与界定?成本怎样测算更合理?
2
按病种付费,可分为两种:1.单病种付费 2.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DRGs-PPS)。显而易见,两种付费方式都有一个共通点,即均以各自的患者分类方案为基础。也就是说两者虽都不再是按项目付费,而是按病种付费,但付费依据还是有不同的。
2001年,国家就开始在一些地区开展单病种收费的试点工作。单病种付费,是指经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制定每一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然后由社保机构按照这一标准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住院费用。这一方式的特点是医疗机构的收入仅与每个病例与其诊断有关,而与医疗机构治疗这一病例所花费的实际成本无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DRGs-PPS),是指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基础上,通过测算制定出每一个组别的付费标准,并以此标准对医疗机构进行预先支付。也就是这样一种付费制度:医保机构与医院就病种付费标准达成协议,医院在收治参加医保的病人时,医保机构按该病种的预付费标准向医院支付费用,超出预付费标准的费用由医院承担(或者由医院与医保机构按约定比例共同承担)。
DRGs,不是依据单独某一病种,而是指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与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以及疗效转归等等因素,将诊断相近、治疗手段相近、住院时间相近、医疗资源消耗相近的住院患者,分入若干病组。1976年,美国第一代DRGs研发成功后,逐步完善,与预付制的结合,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日益膨胀而后各国也纷纷展开了DRGs的研究,经过不同地域基于本地病患情况的更新完善,事实证明DRGs是现今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
两种方法中,付费标准都是预先制定的,并且均以病种为主要标定物,其中DRGs的分组可以覆盖全病种,这种统一规范化的付费方式,使得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也以统一的付费标准在医疗机构间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提升,“同一种病例同样的消费”也能进而推动分级医疗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3
如果说病种成本是在明晰医疗服务的成本,新的医疗付费方法是控制医疗机构的收入,那么临床路径看上去更偏向于规范化医疗服务的质量。
对于一个患者,疾病可能并不是单纯的单一病种,在DRGs的病例分类方法上就能体现出考虑到了这一点;而医疗过程,也并不是单一的医疗服务、单一的科室或单一的环节构成的,而临床路径的构成则凸显了这一点。针对某一病种或操作(例如一组DRGs,或一组ICD码对应的病种、手术、操作),医疗团队制定一份共同认可的规范化的诊疗模式及程序,从患者入院到出院,药物利用和全面的诊疗计划、方式方法都包含在其中。这一眼看上去就是在控制医疗质量。并且基于循证医学,临床路径是一个有弹性的规范。
临床路径更标准化、规范化一个病种的诊疗模式,其实也在规范化整个诊疗模式中的成本;更适当的临床路径建立,能更合理准确地测量病种成本;同时临床路径也规避了因一味降低成本而造成的医疗质量缺失;而且临床路径的完善化对于DRGs的完善改进也有使得DRGs的制定更合理化的辅助作用;反过来覆盖全病种的DRGs又可以促使临床路径有更广度的发展。
这样看下来,就如同临床路径、DGPs、病种成本间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并且都可在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院绩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现实也证明,纸上谈兵易,知易行更难。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不同的地域与时间实行,也多有可能是还会面临特有的问题,需要因此改善、找寻更适合的方式。降低医疗成本、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改善医疗品质、提高医疗管理水平,这都是长期的追求。完善是一个需要研究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时间与经验积累的过程,不论是完善一份规范、制度、标准、体系,还是完善使用前者的方式、方法,但每一次完善都会是一个进步。
欢迎留言,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