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历代医家对该方的...
★汪昂《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之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气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钱潢《伤寒论方解》:竹叶性寒而止烦热,石膏入阳明而清胃热,半夏蠲饮而止呕吐,人参补病后之虚,同麦门冬而添胃中之津液,又恐寒凉损胃,故用甘草和之,而又以粳来助其翼气也。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大邪虽解,元气未复,余邪未尽,气不足则因而生痰,热不除则因而上逆,是以虚赢少食, 而气逆欲吐也。
竹叶石膏汤乃白虎汤之变法,以其少气,故加参、麦之甘以益气;以其气逆有饮,故用半夏之辛,以下气蠲饮,且去知母之咸寒,加竹叶之甘凉,尤于胃虚有热者,为有当耳。
★吴谦《医宗金鉴》: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门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汤变方也。
★张秉成《成方便读》:夫热病之后,余邪尚未肃清,肺胃阴津,早为枯稿,故见虚烦、少气、呕吐等证。即夏月暑伤肺胃,元气虚者亦有之。……此方虽云清热,而却不用苦寒,虽养阴,又仍能益气,不伤中和之意耳。
★李学声:口疮虽分虚火、实火,但均属于火,因而治疗都需清热泻火。然而芩、连、山栀、黄柏、术通等药药味太苦,患儿难以入口,且苦寒败胃,致使胃纳减退,而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小儿口疮,可免此弊。……口疮忠儿多有大便干结、便秘一症,此乃心移热于大肠,在竹叶石膏汤中加入大黄一味,以解热通便,泻火解毒,患儿在服药后,当天或隔天都能顺利排便,且身热随之缓解,纳食增加。大黄不但可通腑降浊,增进食欲,而且可预防小儿口疮。
★王明浩:全方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适用于气阴两伤,虚热内扰,肺胃气逆之证。恰与不少外科术后发热患者的病机相吻合,故临床常以此方解热、消炎、镇静、止痛,而收到较好的疗效。
★岩崎勋:在经常苦于恶梦、多梦的患者中,如伴有口渴,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系统的虚证,竹叶石膏汤是有效的。
★魏传余: 本方应用广泛, 除治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阴两伤外,余常用此方治暑热病及杂病,只要病机符合热邪内郁、气阴两伤,每获良效。#中医# #健康热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