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陈庆礼||冬天的记忆

冬天的记忆

陈庆礼

  苏北的初冬,千里原野一片灰白。放眼望去,村庄、树林、沟渠、田园均给晚秋的劲风蒙上一层尘霜。偶尔看到生产队没有收尽的棉柴田像紫色的补丁镶贴在大地上。近处场边地头散落着一个个蘑菇状的麦草垛。村西那条古老而神秘的小四段河喧闹了一夏也彻底沉睡下来。只有村南大堤上干枯的茅草在寒风中瑟瑟抖动,显得十分萧飒荒凉。

  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遍地皆白。这时的苏北平原在乡人的心目中才算真正进入冬天,忙碌了大半年的庄稼人绝大多数呆在家里冬闲,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有的蹲在朝阳的屋山下,有的依在村头秫秸攒傍,聊天、吹牛、骂大秽。也有少数闲不住的人,像三奶奶几个贤惠守旧的老太太登着原始的织布机,不停的织着丝丝欣慰。二老爷几个古板本分的老头,背着粪箕庄前村后地转悠,专心地寻觅着点点希望。我们那些“复课闹革命”的学生,像无头的苍蝇到处闯荡,追逐着渺茫而模糊的理想。天真活泼的孩子也无事生非,痴情地在南河北坑里滑冰跑凌。

  吃过腊八粥,闲够了的人们开始着手考虑操办简单而又重复的年事了。家家都要推磨、蒸馍、过油、割肉、剁馅子。多数家庭年货办得都不怎么丰富,有的甚至十分寒酸。尽管如此,人们对过年总是那样认真,以此来庆贺一年微薄的收入,企盼来年有个好年景。

  每年一入冬,我便成了三爷的搭档,为生产队看管红芋炕。当时的三爷已年过半百,我才10岁露头。三爷在村里辈份很长,官称三爷。他为人忠厚,办事公道,看管红芋炕是个行家。他教我红芋如何选种、下窖,怎样给红芋炕烧火、通风、透光。一老一少朝夕相处,你疼我敬,爷儿俩成了忘年之交。记得在一个冬天的夜里,我被三爷的哭声惊醒,忙起身劝说,问其缘故,原来三爷为生产队的事伤心气愤。三爷说:“也不知道一些人想干什么,一年时间没过,换了三茬队长,这不二孩干了还没到两个月又被捣掉了,再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让大伙去喝西北风。”看着三爷难过的样子,我也陪着流眼。沉默了许久,三爷果断地决定:“等过了年把红芋炕收拾好,我来当队长,看哪个龟孙王八羔子再敢捣。”后来,三爷果然干了队长,再后来也被累倒了。我也从那时离开了三爷,结束了看管红芋炕的生涯,到镇上读中学。

  而今,记忆里的冬天早已远去了,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去了苏北冬天以往的凄凉,取而代之的是热火朝天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实现中国梦景象。但是旧时的情感却没有完全消失,只要轻轻一唤,就很快回到身边,回到我的心里。

【作家档案】

陈庆礼


陈庆礼:江苏沛县作协主席,曾在《人民日报》、《江南时报》、《扬子江诗刊》、《词刊》《雨花》、《寮望》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

(0)

相关推荐

  • 红灯花:尊严祭/非要迈进另一个世界才有尊严吗?

    尊严祭 红灯花 在学校念了那么多年书,我至今无法用文字语言,来更好地诠释什么是尊严.也许在我的农村老家,所谓的"面子"一词,大概就是"尊严"之说吧? 说到&qu ...

  • 锵谈丨《礼村逸志》——陈永锵

    人,如果能心平气和地从容品味人生,那末,许多的快乐,便不期而至的使你惊喜使你难忘,正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我在礼村的日子,便是如此. 陈永锵夫妇合照 番禺大石礼村,我是在 ...

  • 名家新作|《“双抢”记忆》|中国少儿文学微刊第105期

    NO°/001 本文选自李永春儿童散文 <雷坞村的记忆>书稿 "双抢"记忆 童年是写作的富矿. 写给爱阅读.爱写作.爱生活的小读者 --李永春 "双抢了!请各 ...

  • 赵仁昌:关于地瓜干的记忆(上)

    我的家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农作物几乎全是地瓜.地瓜地过去都在岭上,后来地瓜扩种,大部分洼地也都种上了地瓜.其实地瓜不属于五谷,五谷是指黍.稷.菽.麦.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粮食作物.地瓜学名番薯 ...

  • 当代散文‖【评工分】◆林殿正

    作者简介 林殿正,男,山东省栖霞市人(现长住北京).长期从事企业文秘工作,退休后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先后有数十篇(首)小文散见于多家纸刊或平台.系栖霞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散文学会会员,乃一介痴心不改的文学梦 ...

  • 张爱柳:生产队里的那些事 ——突击队员忙春播

    生产队里的那些事 --突击队员忙春播 记的是一九七六年的春天,刚交过谷雨节气,老天爷下了一场湿透湿透的雨.这场雨,从凌晨四五点,哗哗地一直下到晚饭后.中午时,我娘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这 ...

  • 放茬子

    有个熟人,屋后有大片拆迁却迟迟未建的空地,好几年了,一直空着.她觉得土地闲置着可惜,就忙里偷闲地整出大小不一的好多块,种这种那:玉米.花生.豆子.地瓜.芝麻.小米--凡适合咱们这儿生长的作物,她几乎种 ...

  • 【灵璧记忆】生产队里的记工员

    记工员 文/乡村农夫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不在是地主.富民的私有,农村成立了大队(村).生产队,农民聚在一起,集体劳动,每年到年终才分红,这么长的时间段,谁出勤了,谁缺勤了,队长也记不清 ...

  • 回忆录〔远去的生产队〕 有些东西远去...

    回忆录[远去的生产队] 有些东西远去了,可他还在心里.有些经历很久了,可他还在梦里.生产队自1982年解体,已经三十九年了,可现在想起来仍然如昨,十分清晰,那是一代人走过的一段风雨历程,那是一代人度过 ...

  • 由莫言麦穗之事,回想那些童年时的见闻

    我的家乡离莫言的老家,也就三四十里的路. 近来网上就有关莫言母亲与麦穗的事情,讨论得相当热火.本来不想说什么了,--有什么可说的,都是过去的事了.但看得多了,也就忍不住,不觉便提起了笔,想随便说点在那 ...

  • 【洞庭作家】方探春/牛棚之夜与梦幻牧场

    牛棚之夜与梦幻牧场 作者:方探春 这一夜,我置身于生产队的一间牛棚里. 我在为生产队执行着一项不同寻常的任务. 夜,深了起来,快圆的月亮也渐渐放起光芒来了,牛棚里显得更幽暗了.我瞪着眼睛,不敢有半点大 ...

  • 【老屋(散文)】/ 薛光炜

    老屋(散文) 薛光炜 老屋原在一坎高崖下住窑洞的人家里,四十年前,都属于一个生产队.那时候,队长敲响挂在皂荚树上的上工铃,社员们都从自家窑洞出来领受队长分派的农活,耕地的去耕地,拉土的去拉土,铡草的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