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堃:秘传丹道功讲座(收藏)
读者须知
李锡堃先生,年青时,在北京大学学习历史,当时,就曾拜师学道;五十多岁以后,又从朱馨斋老先生研习道家内丹养生功法。头五年祛掉身体一切杂病,体质加重;第二个五年,得到水火相济,阴阳相交,又名大小周天;第三个五年,得着胎息还丹;第四个五年,坐到浴沐养胎,“物吾双遗”。从此,免医而得道矣。著有《丹道养生功》。
第一步功筑基——炼精化气
大家都知道,要将液体化为气体,需要生热。精在体内是半液体半气体状态;要将它化为完全的气体,也需要生热。要修炼成“纯阳之体”没有一点阴浊之气,即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是凉的。因此,生热是本气功自始至终的一项主要要求。全身生热主要从玄关(一窍),即炉中发出的;而玄关(一窍)是一个虚无圈,炁聚成窍,炁散渺茫。它只有在生热时,精初步化成炁后,才出现。也就是说,只有生热,才能“安上炉”。
怎么才能生热呢?按照丹经和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生热首先要靠意和呼吸。《伍柳仙宗》(以下简称《伍柳》)说:“火者真意也。”又说:“精因火化,火因风灼”,“修炼全凭风火耳”。这里,“风”指呼吸,包括内呼吸和胎息。
从功法来看,意比呼吸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一则,意较灵活;再则,意居主导地位。着意重,呼吸自然也就重;着意轻,呼吸自然也就轻。所以,调节热度主要在用意。正如《伍柳》所说:“用意紧则火燥,用意缓则火寒”。所以说:“意重火炎,意轻火寒。”有时,例如采药时,要更多地注意呼吸;但就在这种情况下,着意也居主导地位。招摄炁逆行就是采药之方。
用意要用真意。什么是真意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全心全意是真意”;一是“返观内照即真意之妙用也”;另一说是“真意即虚无中之正觉,所谓相知之微意是也。”(后两说引自《伍柳》)三者并不矛盾;应用时,要结合考虑。第一种说法强调练功时应消除杂念;除最必要的练功法诀外,什么也不想;对于法诀,也要“得意忘言”。全心全意地意守某部位时,内视的眼光也必然落到该部位。所以,第一、第二说法,实际是一回事。第三种说法强调,用意要顺乎自然,因势利导,让其“水到渠成”;千万别强行用意,更不能用力。因此,意守时要“勿忘勿助”,要“似有意似无意”,形体要放松。总之,一句话,用意时,要“静松自然。”第三种说法中所说的“虚无”是“元神主事”时的自我感觉。《伍柳》说:“元神不动为体,真意感通为用;元神、真意本一物也”;又说:“真意不涉校量,一校量即非真意矣。佛宗云:'拟议即乖,校量即错。’”这就是说,真意是元神主事下微妙的真觉;它与日常那种经过逻辑推理的思维而形成的意念是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识神的作用,往往不正确;应不让它干涉元神的作用。所以,吕洞宾说:“无念方为静”。在练功初期,在有知觉时,这种干扰是难以避免的。到进入真静或入定中那种无知无觉的状态时,这种干扰才能完全去掉。所以,第三种说法指的是:“无知无觉为正觉”。这说明,真意的表现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
这一步的主要功法是意守下丹田、玄牝、上弦(牝门)、会阴或玄关(一窍)。到底先守哪一窍,后守哪一窍呢?一般是按这个顺序发展,即最先守下丹田,最后守玄关(一窍)。玄关(一窍)当然重要;但初练者没生热,找不到;一般要半年以上才能找准。下丹田位置明确,容易找;并且,意守下丹田易与数息法结合。
数息法就是结合呼吸数数。一呼一吸为一息。每一息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一甩;再从一数到十,不断反复。这样可以去掉杂念。数息时,还可以调整呼吸:吸要绵绵,要足;呼要细细,要慢,要似有似无,不等呼完,就改成吸。但呼吸要保持自然、舒适;千万别勉强,别憋气。到呼吸较细长,杂念较少时,就可以改成“随息”。这时,也就可以从意守下丹田,改成意守玄牝。随息是“心息相依”,即心意与呼吸自然而然结合起来。这时,完全是自然呼吸,不用调整呼吸。
在此,必须着重指出,本功最重要的热源是体内阴阳相交。包括心肾交、任督交、天地交和木与金交,都是生热反应,而不是吸热反应。因为,随着功力的不断增长,即阴阳相交的质量逐渐提高时,用意要逐渐减轻,要由“有为”发展到“无为”;而热度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无为时,意和呼吸都非常轻微;而热度有时会发展到“汤煎”的程度。“汤煎”是指热度特高;而练功者并不感到烧、烫或难受。
本功中发生的各种体内阴阳相交都会产生某种类似性交快感之快意,所以,在意守中,如果感觉发生了某种快意,就应全心全意守住它。开始时,这种快意是极其微弱的,一纵即逝;得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保住。快意巩固和发展了,某种阴阳相交也就巩固和发展了;同时,生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快意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意就要减轻,甚至完全放掉;否则,可能导致漏精。这就是说,要知足,知止,防险。
各种体内阴阳相交要在第二步和第三步才能明显发生和发展。第一步中会发生初步的心肾相交。因为,意属神,属心;下丹田等窍位属肾。意守下丹田等窍位自然就会使心气和肾气发生一定程度的结合,而产生心肾相交。意守下丹田时,产生的心肾交是微弱的;到意守玄牝时,才会强些。意守玄牝时,谷道中肾气充足,但缺少心气。心气下去了,还要有媒介才能很好结合。那时,就要动员黄婆,即调脾气下去。脾在心下脐上。当谷道有热感和某种动象时,就可想想心(绛宫);然后,用意将心气经胸腹内部慢慢引到谷道,顺便带一点脾气下去。这就是动员黄婆的功法。动员黄婆的时机适宜,心气和脾气到谷道时,谷道动象会明显增强;所以,这时意的效果最显著。动象是说明心气和肾气正在混合,正在交,而尚未接,尚未合一。合一了,谷道动象就会消失,而转入较平静的状态;并产生一种较高的舒适感。这就说明,你已经得“一气”了。一气和心气、肾气混合组成的二气有所不同。一气没有刺激,不太热,有温温之热,到各部位,只感舒适,不感难受。而二气有刺激,热不是正热,走的路子也不太规矩。二气也能治病,但没一气治病效率高,而且有时会使患处产生疼痛。
“内肾氤氲,外肾兴起”时,叫做“一阳初发”,又叫“活子时”。“内肾氤氲”就是会阴有明显的热感、快意或跳动。“外肾兴起”就是无念时生殖器自发地兴奋而勃起。这时,阴精中的真阳会聚在会阴。这时开始练功最好。如果以一天十二个时辰来描写整个练功过程,这时就是活子时,即开始练功的时辰。但它不一定发生在子夜;而可能发生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所以,子夜叫正子时或死子时;而这叫活子时。活子时到,就要开始调药。调到不老不嫩时,就应采药。“药”是借喻炼外丹的名词,实指体内的元精、元炁、元神。第一步炼精化炁时报“药”就是指元精及它所化生的产品。调药之法就是意守会阴,别有杂念,静候药物越来越旺。什么叫“不老不嫩”呢?就是精欲射而未射时。但这个时候很难掌握。弄得不好,就射精了。这是大丢。宁少得而别大丢。大丢一次一般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补回。所以,采时宁愿嫩一点。采的方法有两种:(1)文采——小口吸气;有意吸,无意呼;(2)武采——有意呼,无意吸。不论文采或武采,都要意守心(绛宫),都要微微耸肩缩颈。文采较稳,不易漏;武采较猛,不易全得。年青人可用文采,也可用武采;老年人必须用文采。文采时,一般吸3~5口气,就可以停下来。等一会儿,生殖器就会变软;而心中会有一种高度舒适感,即所谓“心中忻忻”。这就是心中得药的象征。这叫“意采心得”,或叫“采丹头入心”。如采时、采法适宜,采得此丹头,半小时后,立刻变一个人。如果闭目守住它,温温之热2~3小时也不过去。此热没刺激,非常舒适,和平,是心肾交泰的结果。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叫做“不采之采”,即温养之法,又叫沐浴之法。此法不用采药,也能结丹,不过时间得长些。此法不会丢精;所以,年老体弱、精较少者宜于采用。据说,道家南派多用温养之法;而北派则多用采药、抽填之法。温养之法将于第二步和第三步中论述。
筑基到什么时候就算完成了呢?要到滴点不漏,精满而无欲,永不起阳时,才算丹基成。这叫做握固。握固后,一方面,精门长死了;另一方面,会阴温度高,精一到此就化为炁。所以说“精满不思淫”,而可以达到“见景不欲”、“见景不泄”的境界。坚持练本气功,一般男的得三年,女的得一年半,才能达到握固,第一步的主要要求(生热安炉),一般百日就可达到,即所谓“百日筑基”。此后,就可开始练第二步功。所以,第一步与第二步、第三步得交叉进行。
生热安炉后,炁冲击尾闾时,应请老师传授名为“抽坎填离”的秘诀。此秘诀不能书传;因练功者过早知道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而且,此秘诀即属吕洞宾所说的“说着丑,行着妙”的秘法,让不练此功的人知道了,会使道受到诽谤。由于这个原因,更由于体内精炁神的运行变化“微妙玄通”,难以书传;本气功进一步修炼时,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第二步功炼心,炼炁化神上
这一步的主要要求是心肾常交;主要功法是“二意法”和大、小周天。
心气和肾气交则生,分则死。这个道理,道家用阴阳五行学说予以阐明,例如,《性命圭旨》说:“坎离交则生,分则死。”(坎离即心肾)。《伍柳》也说:“肾属水,心属火,火入水中,则水火交媾。”“水火交媾”又叫“水火既济”。第一步意守下丹田等窍位即属“火入水中”。第二步的功法就是要使心气和肾气进一步混合、接交,而产生一气,即和气,正如丹经所说“心肾常交,气则和,和则寿。”相反,如果心气和肾气分而不交,即所谓“水火未济”;则心气如火而上炎,会造成“上火”,即使眼、鼻、牙根、口腔或喉咙等发生炎症;而肾气如水而下沉,会造成寒症,如大便变稀,下肢浮肿,四肢无力,妇女月经失调,腰酸背痛,小腹疼痛等毛病。我们如遇喉咙发炎、发痒或咳嗽,要是将它用意引至炁穴;则口内立即生津,而润泽喉咙,症状可很快减轻,以至消除。相反,如果老是有意让它咳;则火向上,炎症和咳嗽反而更厉害。练气功者,如果功法适宜,则口内不断生津,大便变干;相反,如果功法不当,则口干舌枯或大便变稀。这是自己检查功法是否适宜的两项重要指标。“火入水中”的重要性还可从日常用锅做饭来比喻。火在水上,则不开锅,生米成不了熟饭;火在水下才能把水烧开,把饭作熟。同理,火入水中,水火既济,才能炼精化炁,炼炁化神,为结金丹、结胎作好必要的准备。精化成的炁首先补肾,其次补心。《道德经》说:“心使气曰强”。这里用了一个“使”字,便说明了心对气的役使作用。而心中的真炁充盈了,身体就会强壮。这是因为心主管五脏六腑。心强,五脏六腑自然就强。而且,心强了,炁易化为神,即化为神气。只有神气才能补骨、补脑。总之,心肾常交不仅是健身治病,益寿益智的必要保证,而且是达到长生不老的必由之路。
促使心肾交泰的初步功法是二意法。二意法就是:一呼一吸,意在心;其后,一呼一吸,意在肾;接着,又是一呼一吸,意在心。如此循环反复,使心气和肾气不断混合,并进而接交合一。这就像打混凝土时,必须将水和砂石、水泥搅拌均匀一样。另外,意从心转移到肾时,不要从体外跳行,而要从胸腹内部经过。这样,可以带点脾气下去,起到动员黄婆的作用。
生热安炉以后,心肾交泰发展到一定程度,真炁会自动形成小周天运行。小周天的路线是:从内肾经命门上行至心(绛宫);然后,从心经脐下行回到内肾。炁形成周天运行以后,意可以而且应该随炁而行,这叫“动随其波”,即意随丹头(炁波之头)而行,以使炁运行稳、准,且无空隙。炁似要成周天,而尚未形成时,也可用意按上述路线模拟一下,作为发动。炁动后,就别用意领;有时要领,也只能领下,不能领上。另外,要注意,别让炁上行过心,以免引起上火。更要注意周天转的方向;后升前降。如果反了,则用意让它变过来;但别变得过急。周天转够数了,炁会自行停下来;这时,意也应该停下来。这叫“静同其德”。转数达三十六圈时,它还要转,也不让转;应用意让它停下来。
其后的发展阶段是,炁不循小周天路线转圈,而在心肾间直线升降(升降数也别让超过三十六次);继而、不升降,没有炁波,只有一股热炁从内肾直顶心(绛宫)。这时,心肾之交为直交。再进一步,心肾相依,似乎心和肾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最后,达到心肾合一;这时,进行心肾真交,快意达最高度。这个发展过程要让自然而然形成,千万别求,求之反而不得。
心肾交泰有下交和上交之分。在下宫交为下交,又叫“龙入虎穴”,更有利于肾;在中宫交为上交,又叫“虎入龙宫”,更有利于心。龙虎为心炁和肾炁的别名。下交伏虎,得真铅;上交降龙,得真汞。真铅、真汞是肾炁和心炁中的宝物,真铅就是肾炁中的真阳,也就是“坎中满”,或叫“坎男”;真汞就是心炁中的真阴,也就是“离中虚”,或叫“离女”。真正的“龙虎交尾吐真精”就是指真铅和真汞接交合一,而得一气,即得大药,从而可结金丹。这是抽坎填离的最高阶段,也是降龙伏虎的主要过程。伏虎不漏,降龙不困,自然有利于握固,即有利于丹基成。握固只有靠降龙伏虎,而不能靠其他方法,更不能靠歪门邪道。
心肾交泰的后期可以进行“饮刀圭”。饮刀圭是抽坎填离中一项能“盗取天机”的功法。许多丹经以种种方式说到饮刀圭,但都没说它的实质内容和具体功法;因为,它是属于不能书传的秘密法诀。《伍柳》说:白玉蟾“说刀圭于癸酉七月之夕,尽吐露于乙亥春雨之天”。从开始说到“尽吐露”经历了一年又三季。这不是因为它内容多,要那么长时间才能讲清楚;而是因为它内容密,要分开来,拖长时间讲。所以,《伍柳》接着说:“又当知天机非邂逅可谈”。这就是说,饮刀圭是一项不能一见面就谈的天机。因为说早了对练功不利。所以,读者,对于饮刀圭,如未得师传,请别强猜,更别强行。
水火既济是竖交;木与金交是横交。木与金交就是肝气与肺气经带脉相交。有的人水火既济先开始;而有的人木与金交先开始。因人而异,不可强求。横交似动未动时,也可用决模拟一下,以作为发动。模拟的方法和路线是,用意领炁从脐往右往后,再按左—前—右的方向沿带脉转圈。待炁自动运行时,就改成“动随其波”,即意随而不领。如果转的方向反了,不是按上述方向转,而是按右—前—左方向转;则应用意让反过来。另外,转够三十六圈后,应用意让停止转动。木与金交也可促进水火既济。因金木之气为中气,在心下脐上。木与金交,带脉才开,心炁才易下去,肾气才易上来。否则,木与金不交,带脉不开,心炁下来不过脐,肾炁上来不过肾脏;这样,心肾就难于相交了。另外,木与金不交,中气不足,带脉不通,常易发嗝不止。如遇这种毛病,按上述方法,用意领炁沿带脉按从脐往右往后往左,再按左—前—右方向转几圈,症状可立即缓解,以至消除。
大周天是跨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功法。小周天开了,大周天的虚象也就有了。大周天的路线是:炁穴(下鹊桥)→尾闾→夹脊→玉枕→昆仑顶→明堂→玉柱(鼻柱)→舌顶上腭(上鹊桥)→十二重楼(肺管)→心(自然入五脏六腑)→脐→下丹田或玄关(一窍)→炁穴;简单地说,就是从炁穴沿督脉上升至顶;然后,从顶沿任脉下降至炁穴。所以,大周天叫做任督交或天地交。人身中,头为天,肾为地。任脉属阴,督脉属阳:任脉督脉之炁相交是阴阳交。天属阳,地属阴;天地炁之交也是阴阳交。开大周天,先得开尾闾;然后,开夹脊和玉枕关。这叫开后三关。后三关开时,一般都会有反应。尾闾最难开;因此,开时反应也较大。到时,别害怕,别惊恐,自然就会过去。尾闾非真阳不开。尾闾分步逐渐开;最后真开时,会感到整个骨盆区似乎没有了。尾闾开后,热炁就会从炁穴沿督脉而上行。一般,炁到夹脊要停一停。等夹脊开后,才能进一步上行。同样,炁到玉枕关也得停一停;待玉枕开后,才能过去。有的人,炁到大椎也得停一停。炁到昆仑顶后,停的时间一般较长。有时还会在头顶转圈;转圈后,又归昆仑顶。炁在头时,往往会感到头上有个“箍”,很紧,类似《西游记》中的“紧箍咒”。发生这种情况,别惊恐。这是好现象,而且是练本气功中必然会发生的现象。炁在头上应静以待之;炁会从头上下来。如久久不下,也可意守心(绛宫),让它来下;或者采用将额头“九张九合”的方法,导引它过祖窍。“九张九合”是开祖窍、下重楼之法,也是使炁从督脉转入任脉之法。当炁在头上形成“紧箍咒”、久久不下来时,可用此法:有意凑眉、挤眼将脸部肌肉尽可能往两眼中间的祖窍穴集中,然后又放开,是为一合一张。如此,重复九次,就是“九张九合”。一般,脸部肌肉往祖窍集中时,耳中会有“嗡”之声。等到不“嗡”时,炁就过了祖窍。炁过祖窍后,就易于过上鹊桥、下十二重楼而入心。那时,就会觉得心中有快意,而在头上形成的“紧箍咒”也就消释了。下来后,炁在心和脐停的时间会长些。炁下来归炁穴后,才能收功。总之,开大周天要无为而成,不要意领;初期,也不要意随。炁上头,意不要上头,以免引起上火,更免影响心肾交泰。大周天开后,意也不要随大周天转,而是随小周天转。这样,以小周天带动大周天转,更为省事,更为稳妥。大周天的转数和炁在头上的转数应不超过八十一圈。大周天之炁的运行方向应是后升前降;炁在头上转的方向应是左—前—右。如是不对,应以意让它变过来;但变得不能过急。在没有药时,没有高度快意时,不要行大周天;否则,会形成所谓的“煮空铛”,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能引起上火。
第二步功炼心,炼炁化神下
大周天的发展趋向是:由虚到实;由窄到宽;由短到长;由不接到全接。最初,圈有空隙,有不接处,炁也较窄,是为虚象。以后,炁逐渐变粗扩大,以致两胁都接上,即炁在背—胸全面升降。有时,心肾直通道逐渐扩大到整个内腔,热炁像在热水桶中那样整体上升到头,又整体下来,而形成大周天。大周天的发展过程有点像小周天:先是转圈,然后不转圈,任督中三条线合成一条线,任督不感觉有炁运行,没有周天转,只有中间一个热通道,一升一降;然后,不升不降,甚至天地合一;这是天地之真交,又叫天地之正交或清交。有时,这个热通道两头会联动,也就是昆仑顶和会阴上下联动,上边噔一下,接着下边噔一下。这叫“无缝管两头吹”。这是大周天真通的表现。如是是真动,动几下,一静就可能进入胎息。有时,昆仑顶、脚根(踵)和中间的会阴三点联动,这也是“无缝管两头吹”。大周天发展到最后,督脉似乎像一根橡皮管子,尾闾开足了(整个骨盆区似乎没有了),不感到有上桥和下桥,全身温温,有意、无意也是周天,高峰时,身前身后都满是炁;这才是真正大周天,才是周天的实象,才叫得道。这时,就可进入胎息了。大周天足了,才能进入胎息;不足,进不了胎息。大周天尚有炁行感,胎息就没有炁行感,光有温温之热。关于胎息,将于第三步论述。
大周天开了,有了周天之炁,头脑清醒,眼睛明亮,什么病都可治。小周天可治脏腑之病;大周天可祛周身之病。因为小周天只能炼精化炁;而大周天才能炼炁化神。大周天开了,身中如有缺陷,用意和眼光往缺陷处稍稍一捋,它就会圆满。那时,就不用抽坎填离,阴阳自然平均,心肾自然交,进入“炼精无精可炼”的阶段;因为精一来就在里头化成炁了。等到炼心把阴阳都炼足了,即血和炁都足了,壮了;那时,就会感到没有心,会觉得下边没有炁,只有快意,炁都到头上了。大周天真开后,就会无贪欲,无烦恼;会觉得世界上没有值钱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大周天好。
大周天开了,自然会一天给你进行四次沐浴,即每天子午卯酉正时,炁给你“洗澡”,洗去身中阴浊之气。有意来,无意也来,才算真。来时,谷道非常舒适、温热。这种热和“乐”的感觉逐渐向全身扩散。可能先下后上,也可能先上后下;可能后升前降,也可能前后同时升降。最后,达到全身温温,如《太平经·合阴阳顺道法》所描写的景象:“若居温蒸中。于此时,筋骨不欲见动;口不欲言语;每屈伸者益快意;心中忻忻,有混润之意;鼻中通风,口中生甘;是其候也。”这也就是结丹之候。沐浴时,不能用意,要无为守全形。沐浴的功能大无比。它能使外肾不举,滴点不漏,丹基成;它能使全身所有关节都通。但这要斩三尸后,才能达到。三尸又叫三毒。水经子注《清静经》说:“三尸住三关,九蛊住九窍,变化多端,隐显莫测,化美色梦遗阳精,化幻景睡生烦恼,使其大道难成。”(九蛊也是阴浊之气;三关即后三关;九窍位于督脉和五脏)。排阴浊之气的最后阶段是“斩三尸”。正如丹经所说:“斩完三尸,得道可期。”“斩三尸”一般反应在下肢。“三尸”阴浊之气一部分排掉,大部分化解为阳气;正职陈泥丸《翠虚篇》所说:“三尸精血可充饥。”其他阴浊之气也是如此。大、小周天开的过程,也就是排阴浊之气,祛疾病的过程。随着功力的提高,患处总是由痛变为不痛;由难受变为好受;最后,感觉它似乎没有了,病也就彻底好了。当然,其中会有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必然如此。即使是几十年的老病根也可以如此拔除掉。
大周天开了,奇经八脉很快也就会开。八脉中,最重要的是任脉和督脉,其次是带脉。张紫阳《八脉经》说:“人有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又说:“采阳气,惟在阴蹻为先”,阴蹻是“天地逐日生炁之根,产铅之地”,“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由此可见,阴蹻(会阴)也很重要。
小周天一开,心肾直通道出现时,就不用肺呼吸,转入内呼吸,即止息。止息时,小腹自然地一起一伏,心似动似不动,血出入心脏不费力,心跳听不着。
小周天的后期可以进行观息,观息又叫内观。内观是眼光和神觉合在一起,细细体会,非常奥妙。意在那儿,就观那儿。意在某窍位,则观此窍位。意在道(小周天之道或心肾直通道),则观此道。内观时,开始无光;后来有光。有光,才算小周天得着了;否则,尚属幻象。炁不够,热不够,丹不够,不放光。炁够,丹够,自然放光。炁圆满必有光。幻丹有热无光;真丹有热有光。炁不够时,别使劲看;否则,可能出偏。时机成熟时,闭眼内观,顺中线从上往下看,炁自然归心。炁一归心,光马上到。得周天之气后,都能见光。小周天有小周天之光;大周天有大周天之光。现光,现象时,看一眼,知道来了什么就算了。别老盯着它,别着相。着相与不着相是邪道与仙道的分界线。除了眼前现“玻璃球”和金光外,其他光和象都不要管。“玻璃球”就是抱朴子所说的“大如弹丸黄如橘”。龙虎交尾才能出黄光。出现玻璃球,应意守它,让它尽可能留的时间长些。意守玻璃球时,连光和心肾直通道一齐守,即统照球和心肾道。内脏亮时,先一部分放光。绛宫放光,即佛学所谓的“明心”。五脏六腑都放光时,叫做“洞明”。本气功中所现的各种现象将于第六章《现象论》中论述。
张紫阳《金丹四百字》说:“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心身寂不动。”这四句诗是对本气功第二步功理功法的最好概括和归结。我们先动员黄婆,将心气和脾气调到炁穴,使龙入虚穴,进行心肾之下交,从而提取出真铅。这就是“真土擒真铅”。当下宫炁满(整个骨盆区热了,甚至似乎没有了)时,将肾中之炁(包括真铅)采至绛宫,让虎入龙宫,进行心肾之上交,使真汞不致飞散而积聚起来。这就是“真铅制真汞”。当真铅和真汞都积聚到一定数量,而且达到平均的时候,它们自然就会在玄关(一窍)交接合一(龙虎交尾吐真精),而后归黄庭(土釜)。就是“铅汞归真土”。此后,自然就会进入“心身寂不动”的状态,即入静;然后,进入胎息而入定。入真静时,不仅杂念没有,而且“不知有我,不知有物”,即进入“物我双忘”的状态。小周天入真静;大周天入定。静生慧,定生神。关于入定,将于第三步功中进一步论述。
真铅又叫“水中之金”;真汞又叫做“火中之木”。所以,真铅和真汞,在真意的帮助下,交接合一而归土釜,也是五行合一、五行归土。而且这才是真正的五行合一、五行归土。
第三步功无为还虚、胎息还丹上
第三步的主要要求是结金丹、结胎和脱胎;主要功法是胎息还丹、温养和无为还虚。
我们炼的丹是内丹,而不是用草药或金石炼成的外丹。内丹是修炼人身内精炁神而凝聚成的浓缩炁体。内丹无形,而它生热、生光、生快意,有时还微微发胀;所以,自己能感觉它的存在。有时,别人也能感觉它的存在。内丹在哪儿补哪儿;哪一经亏补哪一经。因所凝聚的炁体和结丹部位不同,内丹也有许多品种。据说,丹有几百种,大体上分为上、中、下三品;仅《抱朴子内篇·金丹》就列举了三、四十种。本气功产生的主要丹和胎及其体系、结成处、归藏处和结时景象等情况见图3(丹胎图)和表3(丹胎表)。小者为小丹;大者为大丹;更大者为胎。有形的圣胎(舍利子)是由无形的舍利炁(金丹)凝聚成的;舍利子形同本人。
从图3可知,小丹、刀圭之丹、中丹和炁胎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已开始结成。结阳丹、金丹和脱胎,则要在第三步才能进行。
第一步意守下丹田等窍位,生热安炉时,祖炁就逐渐凝聚为丹头;再由丹头而凝聚为小丹。《伍柳》说:先天祖炁“即吾身中一点真阳之精炁,……在内为生气之根者。……祖炁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就是下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如生视生听生言生动生淫欲,皆此一炁化生;如思外之色声香味触法,皆由炁载思以致之。”祖炁又名元炁或一炁。《伍柳》以元炁为铅,以元神为汞。练本气功可使祖炁不向外发散,而在内经过心肾相交、天地相交等各种体内阴阳相交,逐步化生凝聚为各种内丹。在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的过程中,先天祖炁可不断得到补充。这就是后天补先天。《伍柳》说:“人吃五谷,化为阴精。不曾锻炼,此物在里面作怪。只用丹田自然呼吸之气,吹动其中真火;水在上,火在下,水得火自然化为炁。……其炁混入一身之炁;此炁再合先天之炁;然后,先天之炁再从窍内发出而为药。”
第二步“真土擒真铅”时提取出来的真铅就是刀圭之丹;“真铅制真汞”时,所制伏的真汞就是中丹;
“铅汞归真土”时,逐渐在土釜(黄庭)积聚起真正一炁(大药),就可结炁胎。结炁胎在第二步仅仅是开始,到第三步才能完成。胎成时,有光,洞明,五脏六腑都能看见。那时,一炁充盈整个胸腔和腹腔,使两胁也感到非常舒适。结炁胎就进入“身心寂不动”的状态,即进入胎息:口鼻呼吸之气没有了,元炁似乎也不动了。所以,《入药镜》说:“初结胎,看本命”。《伍柳》注解这句话时说:“本命者,二气也。元炁为生身命之本,呼吸气为生身命之具。而结胎之初,必要本命二炁,随神之号令,同凝于中,而为真胎也。”初结胎时,感觉肚脐周围有些炁,似转似不转;就如《伍柳》所说的“似有微微呼吸,若在脐轮而若不在脐轮,在虚空。”“脐轮”就是肚脐的周围。“在虚空”就是在黄庭;因黄庭是一个虚无腔。
建立炁胎就是胎息。《伍柳》引述古《胎息经》的话说:“胎从伏气中结,炁从有胎中息。”“伏”即降伏的意思。这就是说,炁胎要在胎息中结,而二炁要在炁胎中安息,即进入胎息。胎息时,周身温热,不感有炁波升降或旋转;没有口鼻之呼吸,鼻孔贴纸,纸不动。第二步,关于沐浴,引述了《太平经·合阴阳顺道法》所说的“若居温蒸中。……是其候也。”一段经文。这既是沐浴之候、结丹之候,也是胎息之候。胎息不息,不息为真息;似无气息,但不憋闷,且非常愉快。胎息要自然而然,自己千万不要闭气;就如《伍柳》所说“内气不出,外气不入,非闭气也。”
胎息时,就能降龙伏虎。龙虎就是心炁和肾炁。那时你想炁往那儿,它就往那儿去,完全应用自如。胎息就是入定:呼吸俱无,八脉俱止。入定与入静不同:入静时无念,而炁还动,有神知,意还能操纵;入定时,混身炁一点也不动,没有身子,没有感觉,就不用意守了。入定时,身体从上到下一点一点消失,光剩下一个神觉;忘我,忘物,无能意守,无能操纵。入定初期,见光又见物;后来,只见光不见物。入定时,五脏六腑都停止活动,都得到休养生息,自然利于养生。据说,如果每坐都能入定二、三十分钟,就能添寿三十年。入定之法就是心息相依:闭目内视祖窍后,经心肾直通道静观炁穴。这叫洞观或幽观,意、炁和目光都在炁穴安息不动。但要时机成熟时,才能入定。
胎息必然无为,无为无不为。进入胎息,胎息还丹也就从此而开始。所以,图3中温养炁胎和胎息还丹是两条同时开始的平行线。这表示两者是同时开始并平行向前发展的。两平行线之间有几条联线,表示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互为条件。它们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所以,联线没画箭头。从丹胎图3还可知,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顺利的话,也得长达三年。
第三步功无为还虚、胎息还丹中
丹胎图第三步上线,即温养炁胎线,发展的结果是胎圆,从此可脱胎、立法身。胎圆就是胎神圆满,即佛教所谓的“见性”。佛学认为,“见性便是佛”。道家认为是得道成仙,成为“神仙”。所谓“神仙”,就是无思无欲,心情舒畅;体快身轻,静动自如;有之不嘻,无之不恼;智慧广大,无所不知;登山如平地,身轻如鹅毛。当然,一闭眼就能进入胎息,就没有凡呼吸,即没有口鼻呼吸时,已可算是得道成仙;因为,胎息是仙凡的分界线;但,这只是成为地仙,能长生不老,但还未成为神仙。《伍柳》说,灭尽定时,“二炁俱无,食脉两绝。……昏沉尽绝,散乱俱无。……方为纯阳果满之胎神,而已入于神仙之域矣”;又说:“绝无动静起灭,即是胎圆,乃返还到如母胎初结一炁,未成我,而未分精炁与神之时。正《入药镜》所谓'终脱胎,看四正’而得者。”“四正”是指一天中子午卯酉四正时。大周天开后,自然每天于四正时给你进行沐浴;到时,你会感到全身有温温之热;而其余时间,如不练功或不在活子时中,则无此感觉。胎圆后,体成纯阳,一天二十四小时,全身都在温温之热中,反而不感觉有四正时的沐浴了。所以,《伍柳》注解“终脱胎,看四正”这句话时说:“看四正者,验四正工夫之有无也。有,则胎尚未圆。以其有,乃养胎之工也。无,则曰灭尽定,而阳神成就矣。”初结胎时,神尚在阴,为阴神;胎圆时,才成阳神。胎圆时,手无六脉,发白重黑,齿落重生,呼吸绝而魔无。
引文中所引“胎圆,乃返还到如母胎初结一炁”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伍柳》用道家“顺生人,逆成仙”的基本理论来说明炁胎和胎息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伍柳》说:“夫人身,初时只二炁合一为虚空中之炁而已;无胎也,亦无息也。因母呼吸而长为胎,因胎而长为息。及至胎全,妙在随母呼吸而为呼吸;所以,终日呼吸而不逼闷。此缘不由口鼻呼吸,只脐相通;故能似无气息一般。此正真胎息景也。离胎而息即断。无母脐与子脐相通,不得不向自身口鼻起呼吸,即与胎中呼吸同而暂异其窍耳。逆修返还之理安得不以我今呼吸之息而返还为胎中息耶?!凡返还呼吸时,以口鼻呼吸之气而复归于胎息之所,如处胎息之时。渐渐炼至胎息亦真无。真无者,灭息定之义也。方是未生时而返还于未有息,未有胎前之境界,不落生死之途者矣。”《伍柳》又说:“人从禀受,性命原是一团。盖人受胎之时,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一点灵光之性,即在其中。古人所谓三家和合有其身。真不谬也。”这两段的大意是说,人最初是由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与自然所给的“一点灵光之性”(元神),三家和合成的混沌一团。那时,无胎无息,性命不分,即元神和元炁不分。后来,随着胎的形成和生长,才有胎息;性命才分开,即元神和元炁才分开。出生后,由胎息变为口鼻之呼吸(凡呼吸)。道家逆修就是先由凡呼吸返还为胎息;然后,再由胎息返还为无胎无息,性命合一,神炁合一的混沌状态。这也就是胎圆的状态。胎圆时,炁圆、炁满,没有炁波,全身哪儿都不动。这时,道圆、胎圆、炁圆,统称为“三圆”。
胎圆以后,就可以脱胎。脱胎就是炁体脱离肉体。脱胎时,先感觉有两个身体;——肉体和炁体;以后,只感觉有炁体,不感觉有肉体;整个成为一个炁体,像一个炁球飘浮着。炁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比肉体大,能包住肉体,把肉体中的阴浊之气化掉;直到化完,体成纯阳,才能脱胎,才能出阳神。阳神不要出得太早,让富富有余才出;出后,才易成长。就如生小孩,足月生,好养活;月不足而生,则难养活。脱胎的条件有四:(1)全身炁满;(2)八脉开,百脉开,各处炁都通;(3)静笃时,即静极时;(4)不能从肾中脱,因肾中有浊气;最好,从天门脱胎。脱胎另有秘诀,到那时才教。不能提前教;否则,可能导致提前死亡。脱胎时有光。顶上出气而无光,是排脑中三尸阴浊之气,不是脱胎。道家认为,肉体可烂可臭,是假身;炁体永远不灭,是真身。
胎圆时,就能入大定:一定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还很舒适。入定时间长短依道衡(即功力大小)而定;到时,自然会觉醒,眼自然会睁开。静生慧,定生神。
胎息还丹就是金液还丹,就是结金丹,还金丹,是仙道中最重要的事。《伍柳》说:金丹“即丹田所炼成之炁,名曰舍利”;“舍利是命得性炼成”;“性在泥丸,命在脐”。命即元炁,藏于脐;性即元神,藏于泥丸。这就是说,金丹是元神与元炁接交合一而成的;简单地说,就是神炁相交合一而成。这恰好与上线温养炁胎而达“性命合一、神炁合一”是一致的。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上线与下线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
神炁相交的过程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已经开始。我们在上文中说过:意守玄关(一窍)中,“找到它时,会有快意,而脑囟门也会有所感。”脑囟门就是泥丸。“有所感”就是有所通。也就是说,玄关(一窍)与泥丸那时通了;或者说,玄关窍之一炁(真阳)与泥丸之元神(真阴)相通了。阴阳相通,阴阳够数而平均,必然会接交而合一。不过那时交在下边,即天地之下交;而且神炁相交之量较少,不占主导地位而已。然而,这种“脑囟门也会有所感”的现象,随着功力的提高,则日益加强;特别是到第二步心肾相交中,更为明显。那时,无论意在炁穴、玄牝、会阴、玄关(一窍)、绛宫或黄庭;只要窍位找准了,不仅会有各窍位特有的快意,而且泥丸的感觉也特强。因此,这两者成为窍位是否找准的主要判据。意守下宫和中宫这些关键窍位,对产生真铅、真汞和大药(真正一炁)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对补充元炁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这些窍位与泥丸相通也就是神炁相交的明显迹象;虽然,那时还不知道究竟通过什么渠道相通。后来,大周天开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通过督脉相通的。大周天由虚象发展到实象也就是神炁相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进入大周天实象(督脉这条“橡皮热管子”出现了),也就进入胎息,开始胎息还丹。
胎息还丹初期只结阳丹,不结金丹;而且,这段时间还比较长。开始结金丹以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不是每天都能结金丹,一年结几次,就不易;而那时,阳丹则每天,甚至每坐都能结。阳丹也是上品之丹,也是无为之丹,与金丹属同一类型。阳丹和金丹都是采大药而结丹;都是从炁穴开始,又返还到炁穴;都是后升前降转一圈;都是在泥丸“九转丹成”;丹成后,都要先归心(服丹),然后,蛰藏到炁穴(还丹);蛰藏后,都能形成人为的沐浴而温养全身、温养道胎。阳丹与金丹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结丹景象不同。结金丹反应很强烈,结阳丹反应较轻柔:结金丹生热较多,结阳丹生热较少;结金丹快意较强,结阳丹快意较弱;结金丹,眼前现金光,结阳丹,眼前现白光;结金丹时,“六根震动”,“虚室生白,龟缩不举”,……。但是,金丹必须在结阳丹的基础上才能结。阳丹与金丹似乎有渐变(量变)与突变(质变)的关系。这就是说,结金丹是在较长期结阳丹这个渐变和量变的基础上,在主、客观条件适宜时,才能发生突变和质变。因此,既然把金丹叫做舍利炁;似乎可以把阳丹叫做“准舍利炁”或“稀舍利炁”。
大药是怎样采到泥丸宫呢?采药方式有多种。要看药的老嫩和督脉通畅情况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当督脉不很通畅,炁已到尾闾上不去时,可以用“有意呼,无意吸”的方法,逐步引炁过后三关,进达泥丸。当坏景(迷糊中见异性)已现,精欲射未射,而大药即将走漏时,就应采用“青龙剑”:两眼微开,返视泥丸,全心全意守泥丸。这时,如果采成功,药的效力是很大;所以,把这个火候叫做“不老不嫩”。但这时才采,有较大的危险;一不慎,一时迷糊,就要造成大漏。所以,最好在坏景现以前就采;虽然得的少些,进度慢些;但是,比较安全可靠。有时,转大周天的过程中,大药自动分批送到泥丸;大药送到一定程度时,大周天自动停转。当督脉完全畅通时,可以用不采之采的方法;意守黄庭、炁穴或玄关(一窍),大药自行进达泥丸。这样,自行升顶的药劲足,补脑效力大;而意领上顶的药劲不足,补脑效力差。总之,大药来时,往往反应较强烈;这时,千万不能心忙意乱,心要稳定(准备紧急时采用青龙剑),静候其长旺,待旺极而刚回头时,才采(意采心得也是如此进行)。静候中力戒昏沉和散乱。当来药而不起阳,没有漏的危险时,就静候其自行化炁结丹升顶;千万不能乱采,不能把丹当作药来采,更不能连采;否则,可能使丹化为水而泄漏掉。
大药经督脉进达泥丸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净化大药,丹经叫做“炼金出矿”。因为大药产于下宫和中宫;其中必然含有肾炁和心炁。而肾炁和心炁并非纯阳,还有阴气和浊气。督脉通五脏六腑。各脏腑本身之炁的气质各不相同:有的阴多阳少,有的阳多阴少,有的半阴半阳;有的含浊气较多,有的含浊气较少。因为“同气相求”;大药经过督脉时,各脏腑分别将其中与自己气质相同的炁吸收去了,大药就净化了。大药至督脉上端到大椎以后,只剩下纯阳的一炁。用它才能补脑。如未净化,让不纯的炁入脑,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能导致各种神经方面的疾病。
第三步功无为还虚、胎息还丹下
大药到脑以后,会停留一段时间,以补脑。因为,脑有九宫,一阴八阳;藏洞房夫人的泥丸宫属阴,其余八宫属阳;要把九宫补足,炁才能下去;所以,炁在脑停留时间较长。另外,一炁为真阳,洞房夫人为真阴。当阴阳都够数;阴阳平均时,在泥丸就会发生阴阳接交而合一——结丹(结阳丹或结金丹)。阴阳接交时,炁一般会在脑中转圈,一般不会超过八十一圈。这就叫“九转丹成”。九圈构成一转;八十一圈就是九转。结阳丹和金丹要无为而成;炁转不转,你别管。如果炁按右—前—左方向转时,你得用意使它按左—前—右方向转;但转变别过急。炁转圈时,可以默默数。后来,可能失去知觉或糊涂了,数不下去了;或者因数数占意,影响入静,影响丹成,你不想数数了。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数穷”。《道德经》又说:“善计,不用筹策。”这就是说,运行纯熟以后,你摸到它的规律了,就不用数数,也知道丹是否已经成熟。例如,你可从眼前所现的光来判断。结阳丹时,眼前现白光。丹未成熟时,白光中有黑雾。当黑雾都消失了,你就知道,丹已成熟。本气功其他功序中的数数,也可这样处理。一般都经历这样三个阶段:数数→数穷→善数者不用数。但是,须要指出,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而且因人而异,必须各人自己不断细心摸索,才能解决好。例如,有的人见光迟,则不能按光色来辨别。另外,这要在感觉中找,别人的经验很难对你说清楚。而且,随着功力的提高,新功序出现,重新数数过程中,注意找身中较明显的变化。找到了,就可按此变化来判断,就可不数数了。除了上述的光色以外,有时从快意、炁团、声音和热度也可判断。阴阳接交时有快意;快意满足了,就是丹熟的一个标志。有时,热炁球出现,也是丹熟的象征。又如,《敲爻歌》说:“药方成,便有龙吟虎啸声。”“虎啸”是较低沉的“呜呜”声;“龙吟”是较高亢的“嘤嘤”声,如蝉鸣。另外,根据我们练功的实践得知:“热极为丹成。热极时,如水已开,温度不可再升高了;再升高,就有危险,就可能漏。”
炁在脑中呆够了,会自己下来。如久久不下,也可用“九张九合”或意守心(绛宫)的办法,请它下来。丹入心,叫做“服丹”。丹下来时,往往有几滴非常甜蜜的液体伴随而下,在口中能尝到它的滋味。所以,抱朴子描绘它说:“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弹丸”是眼前现象,就是第二步功提到的“玻璃球”。“嘉味”是丹香味。结阳丹、结金丹才有丹香,然后,这几滴液体可能化为炁体入心,再后到玄关窍;但感觉中,它还是液体。所以,《伍柳》描绘它说:“太空中一点甘露”。有的丹经说:“阴阳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或说:“一点灵珠落玄关。”丹经把结阳丹、还阳丹叫做“玉液还丹”;而把结金丹、还金丹叫做“金液还丹”。丹在心中停留的时间也会长些;这对滋补脏腑非常有益。然后,丹经过玄关窍和炁穴回到尾闾而蛰藏。这说明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就是还丹。那时,易于还虚,而觉得似乎全身都没有了。随后,即进入沐浴——全身“若居温蒸中”。这时,应放弃意守局部,而意守全形。还丹尚有另外一个作用——去掉丹炁中的水份,使它在尾闾凝固。靠这个作用,舍利炁(金丹)在条件成熟时,就会凝结成舍利子(圣胎)。结丹时,有各种景象,现一回结一回,直到什么也没有,就不结;精化炁,炁化神,神还虚,无身可修,就不结。
随着功力的提高,金丹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这样,在尾闾凝固的舍利炁就会越来越多。当胎圆以后,在主、客观条件适宜时,就可能结舍利子(圣胎)。结舍利子是由无形变有形,形同本人。舍利子也是由小到大发展。所以,吕洞宾说:“生个娃儿在海底”。这里,海底指髓海之底,即骨椎(尾闾)。圣胎不像炁胎那样能脱离肉体,它在海底不动;但它不仅对全身影响很大,而且对离体的炁胎和法身影响也很大。舍利子一开,舍利炁出来,全身都热,别人看见有金光。据说,舍利子是金刚之体,五行不克,与天同寿。另外,金丹虽是无为而成;仍有口诀、密法;不得此法,可能不得金身而圆寂了。往上修炼时,越来越容易;但越得小心,得防止自然之魔消蚀你的金光。关于成道时之效验,《伍柳》说:“成舍利时,则外肾绝无举动;成道胎时,手无六脉,发白重黑,齿落重生;出定时,身外有身。”
炼金丹自始至终都要防危虑险。有哪些危险呢?《伍柳》注释“危险之防虑”一句时列举了各种须防之险;他说:“防其阳生不自灵觉;归炉之后,恐精之未化,阴气来役,不会锻炼,或神光失照,或呼吸失嘘,或药产不知,或升降昏沉、散乱,或丹成而不知景,或温养失宜,或不采大药等法是也。”然而,防险与练功比较,应以练功,提高功力为主,防险为次。因为,功力提高了,防险的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我们在第二步功中提到:“伏虎不漏,降龙不睏,自然有利于握固。……握固只有靠降龙伏虎。”如在《金丹四百字·序》中所说的“无漏”,就是说明“胎息都有了。达到胎息还丹,什么都不漏;因为精炁神化为一炁了。”
许多丹经提到的“三品一理”是什么意思呢?几百种丹大体上分为上、中、下三品。现以本气功所结的各种丹为例来说明。小丹和刀圭之丹属于下品之丹;它结于下宫,丹炁是半阴半阳,其中有阴还有浊。中丹属于中品之丹,结于中宫,丹炁阳多阴少,有阴而无浊。阳丹和金丹属于上品之丹,结于上宫,丹炁为纯阳,无阴无浊。它们虽有这些差异;然而,它们结成的机理和方法则是相同的:都是由体内阴阳合一而生;因此,结丹时都生热、生光、生快意。这就是“三品一理”的意思。另外,这些丹对治病健身,益寿益智都有极大的好处。丹成后,怎样保养呢?一要着意均匀;二要“须臾不离”。也就是说,要经常温养,要防止“识神吃丹”(即思虑过多,导致火寒伤丹)。
有的丹经提到“外丹筋骨皮,内丹精气神”。这里,“外丹”的含义与前文所说“外丹”的含义不同。这里的外丹是指在筋骨皮中的真气,它与内丹可以互相转变。例如,意守玄关窍时,所生的热炁球先是由小到大,扩及全身;然后,由大到小,再由全身返回来而结丹。当它在全身时为外丹,返还结丹后为内丹。有的气功,例如,有些站桩功,只炼外丹,不炼内丹。它可能治筋骨皮的病,但对益寿延年的好处不大,有时甚至有害。
有的丹经提到“三迁”。这是什么意思呢?《伍柳》注“三迁”说:“按钟离答纯阳论还丹云:'还者,往而有所归;丹者,丹田也。丹田有三。炁在中丹,神在上丹,精在下丹。自下田迁至中田,中田迁至上田,上田迁出天门,是为三迁。’功成即自下而上,不复更有还矣。”现以本气功为例,予以进一步说明。当炼基成,点滴不漏以后,心肾之下交使下宫炁满,整个骨盆区都热了,炁自然就会升至中宫,进行心肾之上交,结中丹。这就是第一迁,也就是从炼肾为主过渡到炼心为主。这时,五脏六腑炁已满,炁在心的时间比在肾长,快意也由肾移到心。然后,当大周天全开以后,全身经脉的炁和血都满了,肌肉饱满了,也就是说,炁和血都足了、壮了,炁自然会经督脉迁往上宫。这就是第二迁,也就是由炼心为主过渡到还虚补脑为主。那时,心中不感觉有炁,也不感觉有心,下边光剩下快意,而没有炁;炁都到头上,老在头上“呜洋、呜洋”地似转非转,头上似乎有一个圆热水袋,头脑感到非常舒适,似乎在乘鹤驾云,很容易入静;天地上交的快意比心肾交时高多了。那是,在上宫会突然结丹——结阳丹,结金丹;头上会出现各种景象和光。最后,当胎圆以后,出阳神,由内出到外,经天门出到上空。这是第三迁。最初,应一出即收,以防各种魔气消蚀你的阳神;待阳神养壮了,才能远出、久出。
温养就是沐浴。我们在第二步功中提到:“大周天开后,自然会一天给你进行四次沐浴,即每天子午卯酉四正时,炁给你“洗澡”,洗去身中阴浊之气。”这是天然的沐浴,较难;要到一定的时辰才能进行。然而,自然来沐浴时,你闭目守形,可延长沐浴时间。上文提到,胎息还丹后,“即进入沐浴。”这是人为的沐浴,较易;任何时辰,只要闭目练功,进入胎息还丹后都可达到。然而,这两种沐浴的景象和功效则是相同;都是达到《太平经·合阴阳顺道法》所说的“若居温蒸中。……是其候也。”的景象。这真是“异曲同工”。如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能延长每天“若居温蒸中”的时间。当延长到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能“若居温蒸中”,而且有意无意都如此,那就是体成纯阳,得道成仙了。所以,《阴符经》说:“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伍柳》也说:“沐浴是成仙成佛最紧要最玄妙之工。……沐浴乃是炼丹之正工;而进火退符不过只是调和助沐浴之工而已。”实际上,《伍柳》所说的“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中用的基本功法都是温养(沐浴)。另外,《伍柳》说:“沐浴而成空,名曰仙机;不能真空,则随旁门。”“成空”就是还虚。这就是说,沐浴要达到还虚;否则,就是旁门。《伍柳》又说:“一年沐浴防危险。……沐浴最贵有定心。防危险正防其心不定,防其沐浴不如法。”
还虚就是修性;因性体是“虚无”。丹道主张性命双修;所以,还虚是丹道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的一项基本要求。人们往往把虚无与虚幻混淆起来,认为还虚是无稽之谈,是迷信。这部分是因为,除“一气化三清”(肉身化为光而去,佛学叫做“虹化”)以外,还虚时,只练功者自己感觉似乎自己的身体没有了,而实际身体还存在着。因此,从未有过这种感觉的人很难体会,很难相信。然而,这种感觉是因为身体起了实际变化而引起的,是实在的,不是虚幻的,不是幻觉,更不是作梦。许多人,在练功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及其伴生现象会重复出现,随着功力的提高,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这就说明,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重复性,可以作为现代科学研究对象。实际上,已经有些科学家对气功虚无态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外各种气功的高级阶段都会进入虚无态。西方现在流行的超觉静坐法中出现的“超觉态”就是一种虚无态。最近二十多年来,许多科学家对超觉态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科学研究报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我们相信,丹道虚无态迟早要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并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梵岛专注中华传统养生修行文化推广,分享各种优秀的养生修行方法和原理,帮助大家改善身心,激活自愈,快乐生活!养生修行交流,请加微信: 81606973
养生修行的公众号
改善身心|激活自愈|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