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晦明:《觉醒年代》那些未曾说出的话

本文共3968字,阅读约需12分钟。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

“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近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备受好评。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陈延年等革命人士追求真理、燃烧青春的澎湃岁月为主线,用艺术的方式再现了一百年前的中国。至今已有超过十万豆瓣用户为这部作品打出9.3分的高分。不同以往的是,除了央视平台的忠实观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观看大军,并在微博、知乎、豆瓣等平台“自来水”式地“卖安利”——没有噱头,没有流量,仅仅因为剧集内容的厚重详实、精神意蕴的动容鼓舞和剧组上下的匠心虔诚。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觉醒年代》优美深沉的镜头语言。在镜头的调度运作中,导演注重意象的使用,既有令人恍然的明喻,使剧集极具表现力和爆发力;也有意蕴深长的暗喻,增添了“留白”之美和观众解读的空间。

那些风云年代里的山河故人。(图片来源:《觉醒年代》剧照)

《觉醒年代》中的世界,亦处于融合着晦暗与明亮,孕育着撕裂与变革的时代。在历史前行的阵痛中,我们得以窥见反动派的猖狂和守旧势力的麻木——北洋政府对爱国学生的暴力镇压,保皇派文人对新文化运动旗手的构陷,水深火热之中群众的麻木不仁……纵然共和建立,心中长辫犹存,朝夕之间,似乎一切近代化的努力都可以倾覆。我们亦看到觉醒者们慨当以慷、吟啸徐行的坚毅与无畏——爱国的学生不畏反动政府弹压,愤然走向街头,唤醒沉睡中的人民,希冀公理战胜强权。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体意识逐步苏醒,坚定成为国家主人的信念。微暗的时代仍有着一身傲骨的国民与外交官,纵然国家羸弱戚悲,始终不放弃对主权国权的坚持与操守。一代代知识分子更是前赴后继,以笔为战,投身入革命浩浩汤汤之洪流中,从思想上根本性地改造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度,不但“俯首甘为孺子牛”,更要“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一个觉醒的年代,何等痛苦、何等令人动容又何等伟大的年代,黑暗与光明交织激荡,谱写出慷慨淋漓的时代之歌。

笔下热望,心中理想。(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海报)

《觉醒年代》的镜头,细致入微地捕捉追寻着光亮与晦暗的变化,更多的深意与隐喻亦藏在光与色优美从容的调度之中。且随晦明镜头,看一看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看一看这个时代下人物的隐秘与伟大。

镜头一:路

仲甫门前的泥路是晦暗的。陈独秀寓所前有一条泥泞的小路,每次经过时无论是皮鞋或是布鞋,总会沾上一层黄色的泥垢。而每逢降雨,小路则更加泥泞崎岖,甚至形成一洼浅浅的积水。此时,陈独秀会将家门口的砖石抛掷于水洼之中,他们踩着铺就的砖石蹚过泥泞与潮湿的阻隔。陈独秀门前的泥路暗示着新文化运动旗手们艰难的处境——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麻木千年的国度之中,唤醒沉睡与将睡的人,无异于泥泞中寻路,甚至需要自己去开辟一条道路。破败晦暗的周遭,踽踽独行的人们,正是先行者们的负重与孤独。

仲甫门前的小路,泥泞而坎坷。(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经历五四运动之后,曾经并肩作战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在思想上分歧越来越大,尽管彼此仍怀拥深情厚谊,无奈理想不同、道路相异,终是渐行渐远。醉酒后的胡适流着泪歪歪斜斜走上那条熟悉的泥泞之路,陈独秀为他铺好了砖石。“前路坎坷,小心脚下。”一句轻轻的叮咛,蕴含万语千言。独行中的泥路,既有决绝,也有祝福。胡适保持着对杜威实验主义的追随,“多研究些问题”,但寻不改变现有实质的改良;而陈李二人则毅然选择研究俄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研究些主义”,认为非彻底的社会革命无以拯救中国。他们终究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后坚定决心的陈李二人。(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陈延年、陈乔年脚下的路则是明亮的。明亮得刺眼。那是上海码头,兄弟二人穿着皮鞋,步履铿锵,通往法兰西勤工俭学的柏油大路;那也是被鲜血晕染照耀的道路,是淌着血水、血水里开出花儿的道路。镜头交织切换,码头前告别父亲,奔赴前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步伐坚定;身着囚服,满身伤痕,赤脚疼痛鲜血淋漓,革命烈士依旧挺胸抬头,凛然前视。这是延年与乔年的道路,明亮得刺眼,明亮得悲壮。

陈延年: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他们毅然选择这条道路,同样的回首微笑,同样的目光炽热,同样的理想沸腾。与他们的父亲陈独秀一样,他们选择了一条奋不顾身的道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而在如今陈氏父子的故乡安徽,更是流传着这样一段关于路的寓言:“延乔路短,集贤路长,延乔路和集贤路没有交集,但是两条路都通向繁华大道。

镜头二:动物

关于猴群与骆驼的镜头是晦暗的。在街头艺人指挥下嬉戏卖艺的猴群,见证着人潮汹涌,人来人往。它们始终嬉笑玩闹着,对颠沛流离穷苦寥落的不幸者无动于衷,对趾高气昂粗鲁暴戾的军人马队无动于衷,对热血沸腾慷慨陈词的青年学子无动于衷。猴子们始终是旁观者,冷漠戏谑地置身事外。它们是对麻木不仁而饶有兴致的旁观者们的最好隐喻,周遭激荡变化的一切似乎都与它们无关,这是深入骨血里的冷漠与麻木。

猴群象征着冷血、麻木的旁观者。(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而骆驼带着黄沙的粗粝沉重,颤颤巍巍地载着重物从镜头前走过。它们是温顺的,是忍辱而负重的,正如同当时我们这个国家在民族世界之林中的状态。在逆光升格的镜头下,踩在千年不变的车辙上,这种联想,只有中国人能够读懂。

温顺的骆驼,忍辱而负重。(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关于青蛙与蚂蚁的镜头则是光亮的。陈独秀与革命老友摆宴聚餐。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为表达对他的不满,将一只青蛙放进他的餐食中。儿子们指责陈独秀不忠不孝,父亲病逝却拒绝回家送终。这是一场误会,是反动派的蓄意陷害,但陈独秀并未解释,他只是面沉如水、不发一言。儿子们愤然离开后,陈独秀反而放声大笑,叹道儿子有勇有德,可喜可贺。随即,他将那只被碗扣住的青蛙放出,随手一抛,抛进了庭院的池塘中。这不仅仅是一只青蛙的放生,更隐喻着在那个风云诡谲、蒙昧不明的年代,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打破了思想的囚笼,跳出了原有的视野,不甘于做“井底之蛙”,而要做自由的飞鸟,用智慧和勇气搏出自己的一片长空。彼时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中国文化环境为之一变,正是浊水转清的大变之时局,就如青蛙入水,自由自在,这亦是青年人的机遇。

不甘做碗底的青蛙。(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本剧中蚂蚁出现的三个镜头更是十足耐人寻味。蚂蚁第一次出现在勤工俭学、辛苦做工的陈延年手中,微小如蝼蚁却坚毅顽强、生生不息,象征着如延年乔年这样的青年艰苦奋斗的刚毅品格,是眼前的辛苦,亦是尽收眼底的希望。

陈延年手握蚂蚁,含有生如蝼蚁却力量无穷的隐喻。(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蚂蚁第二次出现在陈独秀发表《新青年》创刊演讲时。当时镜头频频给到一只蚂蚁,它缓慢却坚定地从话筒的底部爬到顶部。这只看似渺小、无人注意的蚂蚁,代表着当时尚还弱小,却意志坚定、前途光明的革命力量,也代表着无数在乱世中求生、在困局中求变、在征途中求索的国人。

蚂蚁缓慢而坚定地向上爬行。(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蚂蚁第三次出现在李大钊的手中,彼时他与陈独秀印好了《北京市民宣言》,早已做好了身陷囹圄、牺牲一切的准备。蚂蚁卑微,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它是对前路充满期冀与热望的青年;是新文化启蒙初期充满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知识分子;还是五四运动之后思想经历洗礼,更加勇毅决绝,向旧世界宣战的革命者们。他们以孱弱的个人之躯托起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如蝼蚁一般,微小却拥有着磅礴而坚毅的力量。

位卑未敢忘忧国。(图片来源:图片中国)

镜头三:群像

张勋复辟、辫子军入城的镜头是晦暗的。高大的马队与军士骤然冲破古老的城门,头顶上盘旋飘扬着与现代军服格格不入、粗重的长发辫。瞬间汇集汹涌的人群将来不及闪避的拉着二胡的瞎子老人和依偎在他身旁的小孙女裹挟湮没。晦暗微弱的镜头之下,点亮的火炬泛着微红血色的光芒,老人在暴风骤雨般的马蹄声中癫狂地拉着二胡,他戴着墨镜,长辫在冷风中迷乱地翻飞,他的呼吸越发急促,笑容越发猖狂,二胡尖锐的乐声也越发刺耳。身旁的小孙女则是被这洪水般的一幕吓得目瞪口呆,躲在老人身后迷茫无助地抽泣起来。马队人群中如孤岛般伫立的爷孙二人就像是旧势力与新势力的隐喻,尽管辛亥革命已推翻帝制,但没有根除千年积淀禁锢于麻木灵魂深处的封建陈腐。在各种势力的交织激荡中,保皇派的卷土重来让旧势力猖狂不休,瞬间准备好的大清黄龙旗与假发辫,其意味何等悲哀,仿佛朝夕之间共和便已死去。哭泣的孩童则隐喻着孱弱迷茫的新势力,在沉重难行的年代,一切前进与变革都显得艰重不易。

人群中孤岛般伫立的爷孙二人,迷茫无措,前途在何方?(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五四运动的街头景象则是明亮的。鲜艳的旗帜,鲜红的口号标语,在简易搭建的路边讲台上慷慨陈词的青年学子,在周围凝神倾听的半环状的人群,这一切美得惊心动魄。台下站着的有西装革履抑或一袭长衫的学者,有满身脏污流落街头的穷人,有短褐穿结体格伟壮的工人,有衣着华贵的富商大贾;有从未出家门,裹着小脚的女人;甚至有本应驱散群众,却良知未泯的警卫……他们都在安静地倾听。这份安静和专注已然胜过万语千言。这是整个民族的觉醒,这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它惊醒了人们灵魂深处对国家与民族的赤诚与热爱,唤醒了身为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意识与主体意识。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使中国人的脊梁挺起:“东方的雄狮正在觉醒。”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子。(图片来源:《觉醒年代》官方微博)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镜头也是明亮的。苍茫四野间看山河飘零饿殍遍地,陈独秀喑哑的哭声与李大钊悲愤的握拳令人记忆犹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大信仰,既微弱傲岸,又慷慨淋漓、惊心动魄。“虽千万人,吾往矣!”“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我们的名字,就叫中国共产党!”理想照耀中国,至今光芒不息,越发炽热。

虽千万人,吾往矣。(图片来源:《觉醒年代》截图)

文化创作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觉醒年代》制作精良、感人肺腑,通过演员们精彩的演绎,我们得以窥见先烈为家国昂扬奔走的姿态,窥见大时代下众生饱受苦难却不甘沉沦的脊梁。我们窥见了黑暗与污秽,亦见得一缕光明与清白傲岸的风骨。这份共鸣即使跨越百年,依旧令人动容,令人热泪盈眶。我们期待在未来能涌现更多这样的作品,打破圈层的桎梏,引发深刻的思考。

理想照耀前方。(图片来源:《觉醒年代》官方微博)

2021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回望历史,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亦饱受勉励,不负初心。觉醒的是他们的年代,也是我们的年代。我们敬佩先人的胸襟、气魄、勇敢、智慧,也以此作为对当代青年的祝福与期许。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都能在青春中绽放最明媚的年华,慨然迈步,昂首向前,从那个继往开来的觉醒年代,走向更加辉煌的崭新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