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卷“收官”作文审题指导及名师范文
2020年江苏卷收官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美编:胡记霞
审题指导:郑俊彩
江苏卷作文为新材料作文。
第一步:读材料——抓取关键词句。
圈出材料关键词:“信息”“塑造”“未来”。由此得出,考题中心为“信息”对“未来”的“塑造”作用。
第二步:思立意——分层次、明角度。
明确材料中心内容后,便可论证“信息”的“塑造”作用,如偶像“信息”的激励作用、政策“信息”的导向作用、鸡汤“信息”的鼓舞作用、励志“信息”的引领作用等。深度挖掘,则可知“信息”有性质好坏之分,“塑造”方向自有正误之别,如何对待“信息”,这也可以是一个角度,并且是体现思辨能力的写作角度,如对“环绕”在身边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如何趋利避害等。
第三步:审要求——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本题的显性要求为“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自由度很大,只需要做到由“材料”、选“角度”、定文体。但在文体确定后,必须要在行文过程中符合相应的文体特征,如记叙文,做到要素齐备、细节具体、感情真挚;议论文做到立意深刻、素材丰实、论证有力等。
本题的隐性要求为“智能互联网时代”和“你未来的样子”,考查对时代的关注和对青年自身的思考。“智能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特点为数量多、种类繁、更新快。被这样的“信息”“环绕”,“你未来的样子”如何被“塑造”好,这便是考生应该思考的方向,也是考场作文在立意深刻的角度脱颖而出的法宝之一。
信息似约,未来如期
巩义一高 郑俊彩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智能互联时代,我们和世界更多地相遇在“信息”——或会心,或泪目,或愤慨,或激励……而这每一次和“信息”的遇见,也或隐或现在你我未来的样子里。
哪得光明溢天地,原只是始于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
18岁意外失明,痛苦有之,厌世有之,终于,一道光划破了朱丽华七年的黑暗,这道光叫“张海迪”。“当代保尔”告诉她:躯体残疾并不可怕,心灵残疾才是可怕的;“八十年代新雷锋”告诉她:只有奉献,才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意外的信息,却鼓舞她“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偶然的遇见,却呼唤她“帮别人打开了窗”,一次不期而遇的聆听,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信息似约,成就如她。
何来疾风草犹劲,原只是始于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
你看,七岁女孩柯恩雅在市场案板下上网课,那眼神,那姿态,是否会让你羞愧于自己的“葛优躺”?你看,十四岁独臂男孩张家城在球场上用篮球绘制传奇,那动作,那神情,是否会让你反思于自己的“佛系”“无感”?“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疾风”里自有自律如她;“板荡”中亦有奋进如他,你我青年,当在点赞之余,深思之,惺惺相惜,笃行之,砥砺向前,以之为警钟,以之为战鼓,信息来也,携彼能量;学之承之,如此奋然。
怎可逆流自击水,原只是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他们也“只是孩子”,稚气未脱,肩膀尚弱,但却都“学着前辈的样子”与死神赛跑,因为悲悯,因为感动;他们也本来平凡,爱妻娇子,牵念挂记,但却都无愧于“青山的忠诚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因为担当,因为感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力量来自榜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壮怀来自激励,你我青年,当在感动之余,念之不忘,以之为钥,以之为梯,让这信息撞进梦想,让这偶然闪耀未来,信息在左,未来在右。
同志相勉,同趣相励,信息就像那达达的马蹄,会给你满心欢喜,也会给你“不是归人”的落寞;信息就像那墙上的叶子,会帮你记录失去,也会给你风雨不落的奇迹。你我自当审问之,明辨之,采撷有益之信息,铸就美好之未来!
智能互联,择善而行
中牟一高 胡记霞
孟母三次择邻,是想为儿子寻找最好的成长环境;鲁迅弃医从文,是想求得更有意义的人生。这些生活中的点滴,这些人生中的每一次微小选择,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塑造着我们未来的样子。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你的榜样的样子,就是你未来的样子。
诚哉斯言!法捷耶夫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看那疫情之下的追星,不再局限于明星和网红。那些如“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一样的推动科技发展的智慧之星,那些如“病毒克星”钟南山一样的为国解忧纾难的力量之星,那些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样的“文化推广”之星……追宜追之星,做当做之人,终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能融入那片星光,肩扛大义,勇于担当,不戚戚于自己的渺小,不失落于希望的微茫,让自己的青春在大爱的担当中熠熠闪光。
同类信息,慧眼明辨——让网络谣言止于“拿来主义”。
当朋友圈内的链接真假难辨,当手机APP上的“新闻”不断反转,当看似完美的“网红”其实“败絮其中”……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其实是人们缺乏“独立思考”,从而跳入了“被同类信息所左右”的怪圈。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同类信息”,我们要睁开慧眼,奉行“拿来主义”。看到“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这样的信息,我们要先在心里想想合不合情理;看到“***空军播撒消毒粉液”,先在心里思考这种行动是否现实……正如《礼记·中庸》所言:“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择善而行,塑造高雅灵魂。
正如因伤失明后的朱丽华,从媒体中了解到那些身残志坚的榜样的信息后,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盲人中医师,工作30余年,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入选“感动中国人物”。反观个别当红明星,通过媒体接触一次毒品,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走上不归路。在被大数据时代裹挟前进的洪流中,你是被牵着鼻子走,还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学会辨别不良资讯,向善而行,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在每一次的浏览点击中完成向善选择,完成我们人生的升华,塑造我们高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