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国史系列之东晋(十六国)简史(三)

原创2021-05-27 08:00:00·大树求索

北伐!北伐!

前边说到桓温北伐灭掉了成汉,大大提振了东晋朝廷的士气,这时候有人眼红了,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殷浩!桓温集团的死对头。

前文没有介绍这位仁兄的基本情况,这里补充一下,这家伙出身名门,家里世代为官,说白了就是个典型的官二代。由于家里有权势,殷浩同学从小就生活在被商业吹捧的氛围当中,一来二去,他居然被吹捧为了神人,感觉没了他东晋朝廷就完犊子了似的。后来在庾、王两个派系争权夺势的时候,庾家把桓温推上了台面,而王家呢!也把殷浩推了上来。两大家族就这么杠上了!

本来这两大家族势均力敌 ,谁的威望都差不多。可谁曾想,桓温这次孤军深入冒险西征,竟然被他捡了个便宜,灭掉了成汉!这下桓温在东晋朝廷的威望可就盖过殷浩了。殷浩的面子有点儿挂不住了,他也想找个机会建功立业,把桓温的风头给压下去。那做啥事呢?毫无疑问,只有北伐这条路了。

但是想起要打仗,殷浩脚直打哆嗦,特别是当他想起北伐失败的庾亮是何悲惨结局时,他犹豫了。

不过就在殷浩犹豫的时候,一个人来了,这个人是谁呢!会稽王司马昱,这个人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小儿子,轮辈分,刚刚即位的晋穆帝司马聃还得叫他爷爷呢!

司马昱为何来了?很简单,桓温的威望功高盖主,把他给比了下去,他来找殷浩就是为了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桓温!

司马昱对殷浩说,别老想着北伐的事了,吃力不讨好,咱不如联合起来,把桓温挤出朝廷,不就大功告吉了吗?

殷浩一拍大腿,是啊!我费这么大周张图个啥,最终目的不就把桓温比下去吗?直接把他挤出朝廷,难道不比北伐省时省力吗?

这两人一合计,就假借小皇帝的名义,明升暗降,把桓温发配回了老家荆州。桓温是郁闷至极,但是皇帝的旨意又不敢不从,毕竟还等着他给发工资呢!

回就回吧!桓温看到北方乱成一锅粥就建议皇帝兴兵北伐,一举恢复中原。当时没个手机啥的,只好给皇帝写信,劝他北伐。可是这投出去的信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杳无音信。

直到有一天,桓温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投出去的信被殷浩这小子截胡了!桓温勃然大怒,马上率兵五万直奔建康,他要找殷浩讨个说法!

殷浩吓得直哆嗦,甚至有了跑路的念头,说愿意把总军师的位置让给桓温。这么一来,司马昱不乐意了,你是总军师,你跑路了我可咋办?谁来保护我!

这么一折腾,满朝文武都知道殷浩这小子有名无实,不仅人品不好,能力也着实令人堪忧。这下他的名声就像一坨翔一样,臭名远扬了。

可能是为了挽回一点颜面,殷浩居然主动提出北伐!说干就干!殷浩还是认真准备了北伐的事情,他专门向朝廷申请,把长江以西一千多顷水田作为军粮田;打下来的粮食专供北伐之用。 随后调集淮南太守陈逵、兖州刺史蔡裔、安西将军谢尚和北中郎将荀羡四人作为统军将领,前二人为先锋,后二人为督统。 准备完毕,殷浩一声令下,部队出师渡江北上;目标许昌和洛阳。

此刻的东晋朝廷,殷浩提出北伐,那么他北伐的目标又是谁呢?结局又怎么样?为了讲清楚这件事,咱还要从北方的局势讲起,那么此刻的北方又是什么局面呢?

前燕诞生

为了说清楚这是咋回事,咱们还得往回倒一下,在上一篇文章第6个小标题《内乱诅咒》下的第一段,是这么写的“冉闵灭了后赵,建立了冉魏政权,但是他这个政权也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久,这个政权就被北方的慕容鲜卑给灭了。那么过程是怎样的呢?这里暂时留一个悬念,下一节再讲,因为这是下一个历史阶段的事情了。”

当时因为篇幅有限,没有接着往下讲,咱现在接着来说一说冉魏这个政权。当时刘显把后赵末代皇帝石袛的脑袋切了下来,叫人快递给了冉闵,后赵至此灭亡。但是后赵亡了,不代表冉闵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为啥呢?首先刘显这位大哥,之所以干掉了石袛,是因为想要自己当皇帝,所以,他刚把石袛的脑袋送来,转身就对外宣布,他继承了石袛的剩余部队,然后公然跟冉闵叫板!甚至发兵攻打邺城。

冉闵恨得咬牙切齿,早知道当初就杀了他得了!前面介绍过冉闵可是数一数二的猛男,刘显虽然跟他叫板,显然不是他的对手,三下两除二被冉闵打得满地找牙,只好悻悻离去。冉魏暂时没了外部的敌人,可是内部的危机却来了?什么危机呢?粮食危机!也是,一天到晚打仗,谁他么种田啊!没人种田自然就缺粮,粮食危机就来了。

而就在冉魏政权极度困倦的时候 ,它的掘墓人来了,谁呢?——慕容鲜卑。为了讲清楚这事,咱还得倒回来,从西晋时期开始说起。。。鲜卑族分为拓跋鲜卑、段氏鲜卑、慕容鲜卑、秦陇鲜卑等,慕容鲜卑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它的第一代首领叫莫护跋,据说曾是三国时期司马懿手下的一员猛将。那么他们何时改名慕容的呢?说起来有点搞笑,看过三国的童鞋都知道吧!当年诸葛亮为了羞辱司马懿给他送了一套女儿的服饰,结果莫护跋见到诸葛亮送来的女人服饰中的“步摇”(就是个头饰),居然十分感兴趣,司马懿大将莫护跋居然喜欢这玩意,干脆拿来送给了他。

莫护跋见领导赏赐了步摇,干脆直接戴在头上,人们就开玩笑称他为“步摇”。由于鲜卑语中“步摇”和“慕容”的发音比较像,莫护跋干脆就以慕容为姓了。

莫护跋死后,后继者慕容木延和慕容涉基本上是打酱油的存在,不过慕容涉曾协助西晋保卫柳城(今辽宁朝阳地区)有功,被西晋封为鲜卑单于,慕容鲜卑由此得名。

慕容涉死后,慕容廆(wěi)上位,这老哥是个不安分的主,一上位就把周边的小国如扶余国等欺负得够呛,这些小国赶紧向西晋朝廷求救,司马炎在位的时候正是西晋最强盛的时期,看到屁大的慕容鲜卑居然目无王法肆意挑衅,咱炎哥也怒了,不给你颜色瞧瞧,你TM还上天了。

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慕容廆被西晋的军队打败,总算服帖了一阵。不过这老哥回去是越想越气,那么找谁当出气筒呢?除了可怜弱小无助的扶余国还有谁?除此之外,他还将战火带到了自己的远亲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过程不再细述,结果是慕容鲜卑称霸辽东。

大家可能有疑问,这慕容廆都称霸辽东了,咱炎哥还看得下去?不发动军队去收拾他?也不是不想,关键是人司马炎已经嗝屁了,之后的西晋朝廷经历了八王之乱,自己屁股都着火了,还顾得上邻居那点破事嘛?时间来到公元332年,慕容廆再牛逼,也得挂了。慕容廆总共生了10个儿子,按照历史套路,他死后势必会上演一场争位夺权、自相残杀的历史大戏,果不其然,慕容家族也没能幸免。公元337年,慕容皝在这场血腥的厮杀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这时候慕容皝就想了,现在东晋朝廷势弱,北方地区被各大军阀瓜分殆尽,那堂堂七尺男儿为何要屈尊东晋朝廷之下,做个小小单于呢?不甘心啊!他自称燕王,宣布慕容鲜卑现在已经独立建国了,跟东晋没有一毛钱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前燕。

铁血慕容

前燕建立之后,慕容皝的野心开始表露出来,第一步他要吞并掉其他的鲜卑部落,像之前跟他闹矛盾干仗的段氏鲜卑就令他非常不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联络了当时还在世的后赵石虎,两人约定灭掉段氏之后一起瓜分他们的土地。

段氏鲜卑也挺悲惨的,在两支军队的前后夹击之下很快灭族。不过刚灭了段氏鲜卑 ,曾经一起战斗的盟友就开始互撕起来了,为啥呢?问题就出在庆功宴上!

灭掉了,段氏鲜卑,石虎非常高兴,一高兴就封慕容皝为征北大将军,幽州牧和平州刺史。封完了,石虎等着慕容皝来谢恩领赏呢!

结果呢?慕容皝没来!为啥!

慕容皝:我跟你联合是灭掉段氏,平分土地,本来就是合作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需要你的论功行赏!再说了,你石虎的臭名可是天下尽知,谁知道这个庆功宴是不是鸿门宴?咱俩的合作关系暂且告一段落,拜拜了您嘞!

石虎气得够呛,他奶奶的,我帮你了这么大忙,也一句谢谢都没有,太没有教养了!丫的!我替你爹好好教育一下你小子!

打定主意,石虎发动大军数十万进攻辽东。这个军队数量在当时基本上可以跟东晋朝廷分庭抗礼了,何况是对方慕容鲜卑这样一个小部落。而慕容皝此刻干啥呢?啥也没干,坚壁清野,闭门不出!

不过这只是表象,表面上看起来慕容皝是个怂包,实际上他已经把石虎的进攻路线摸清楚,同时把线路上的府库搬空,百姓迁走,与此同时,在后赵军逼近大棘城时,燕军主力入城,精骑出城。

慕容皝这是要干啥?他要给石虎来一招断绝粮道、请君入瓮。上一篇介绍过,石虎这家伙及其高傲自负,所以这一路进攻下来顺风顺水,也没引起他的怀疑,只觉得慕容皝这小子胆小。那曾想,在大棘城被慕容皝给困住了,几十万后赵军没了粮食,饿着肚子还怎么打仗?可是这回儿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咋办呢?见后赵军心开始动摇,慕容皝下令:全军出击!

当时担任前燕前锋的是,慕容皝年仅15岁的儿子慕容恪,他仅带了2000轻骑兵,就出城迎战后赵的几十万大军!一个初中年纪的孩子,以一敌千,你说牛不牛?更牛的是,就这样,居然还打赢了,战后一清点,砍了后赵军3万多颗人头!

这一战,慕容恪也成名了。而石虎就比较悲惨了,兵马损失惨重,在这之后好长时间不敢招惹前燕。

随着前燕实力越来越强,慕容皝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先后派出了自己的儿子慕容恪和慕容霸,收拾了卧榻之侧的高句丽和宇文部。等辽东局势基本稳定,慕容皝的野心已经不局限于此,他要进取中原!

公元348年,慕容皝集结兵力,准备南下攻取后赵。前文介绍过,当时后赵整爆发内乱呢,石虎一家自相残杀,冉闵又自立为王,跟石虎打得不可开交,这时候进攻后赵,慕容皝选择的时机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不久之后,慕容皝就因为一次意外,马失前蹄,摔成重伤,不久之后就挂掉了。主帅一死,前燕只好把进取中原的野心暂且按捺一下。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350年,前燕后继者慕容俊亲率中军,以慕容恪、慕容霸为前锋进攻后赵。讲到这,总算又言归正传了,前文讲到,冉魏政权没建立多久,它的掘墓人就来了,谁呢!就是前燕!看过前文的童鞋应该还有印象,这时候发生了啥?冉闵杀胡令,把后赵政权控制在了自己手中,这时候他觉得后赵这政权快完蛋了,为了跟它区别开来,自称魏王,改国号为魏,这就是冉魏。

前燕国主慕容俊心想,既然后赵地区被冉闵控制了,那就跟他打呗!冉闵知道,自己刚经历了几次大仗,兵马非常困乏,而且城中缺粮,不太适合再次开打,就派出使者去前燕说情。

冉闵:我说老弟,咱井水不犯河水的,你为何要打我啊!要不咱合计合计共谋霸业?

慕容俊:你是石虎的养子,最后却倒行逆施,篡位建立了冉魏,我不屑跟你为伍!

既然没法避免,那就只能开打了!

说来也挺悲惨的,由于冉闵军中缺粮,很多士兵和地方官知道冉闵必败,战前就跑路了,最后只剩八千多铁杆粉丝跟着他上战场。

不过也不能怪那么跑路的人,饭都吃不饱怎么打仗?画饼充饥嘛!前车之鉴石虎就是下场啊!

虽说冉魏军只有八千人,前燕有几万,但是慕容恪也没敢掉以轻心,冉闵的大名他是听说的,这家伙的勇猛,也得让他忌惮三分。魏燕两军就这样摆好阵型展开对峙,突然冉闵大呼一声,率部发起冲锋,慕容恪命人弓箭伺候,在万箭齐发的箭雨中,魏军前排倒下了几十个人,可是前排刚倒,后排又踏着他们的尸体冲上来!

都是疯子!不要命了吗!

是的!要知道这些勇士可是在冉闵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选择跑路,他们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跟着冉闵打天下。

眼看自己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冉闵心想,前燕人多势众,只靠蛮冲,不是办法。他突然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杀向前燕的中军,慕容恪所在的位置!冉闵要干啥?擒贼先擒王,他要冲过去把慕容恪砍了,这样才有胜算的可能!

冉闵疯了一样想要撕开眼前燕军的阵型,可是任凭他如何冲击,就是冲不出去,这时前燕的两翼也已包夹过来,冉闵只好放弃“斩首行动”,被迫抽身迎战。

这一幕跟当年项羽败走垓下有点类似,你再能打也挡不住无尽的敌军啊!战至最后,冉魏的军队只剩几十个人了。见情况不妙,冉闵只好率部后撤,前燕军则紧追不舍。本来冉闵已经冲出了包围圈,但是也是他运气到头了!跑着跑着,自己的坐骑突然死了,累死的!

冉闵的坐骑叫朱龙,据说也是一匹上等的千里马,跟当年关羽、吕布骑过的赤兔马类似。跟随冉闵征战多年。就是这样一匹千里马,也能活活累死,可想而知战况是多么激烈!

打仗时最悲剧的事情就是,人没死,马儿先不行了,说明冉魏的气数也到头了。不久后,冉闵被追来的前燕军抓获,不久之后被斩首于龙城,冉魏政权至此灭亡。冉魏灭亡之后,前燕攻占了冉魏的都城邺城,又将其地盘收入囊中,中原地区进入了慕容氏的前燕时代。

苻氏前秦

公元352年,慕容俊觉得燕王已经不太适合自己的身份,于是正是称帝,年号元玺。而此刻的北方,在那遥远的关中,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而18年后,正是这个政权,灭掉了此刻如日中天的前燕,这个政权就是前秦。

说起前秦,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苻坚,那个一意孤行给东晋朝廷送人头,葬送了几乎整个前秦的君主。但要说它的起源,还得从一个叫蒲洪的人说起。公元310年,西晋末期,天下大乱,在稍微安定一点的关西,蒲洪因为性情豪爽,为人公道被人推为盟主,自称秦州刺史、略阳公。

后来前赵建国以后,蒲洪曾被刘曜任命为宁西将军,率义侯。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前赵就给后赵灭了,之后蒲洪就隐居了起来。公元333年,这一年石虎打进了关中,蒲洪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觉得自己跟杀人狂石虎实在没法比,他很识时务,便投降了后赵。跟他持相同想法的,还有羌族的首领姚弋仲。

你别说,石虎虽然是个杀人狂,但是也算是个爱才之人,因此蒲洪和姚弋仲很受石虎的重用。他俩也感念石虎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当他的保护神。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谁知道,石虎死后,石家子孙为了争权夺势,喊打喊杀的,搞得后赵天下大乱,在这种情况下,蒲洪和姚弋仲不得不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另谋出路了。

那到哪建立自己的地盘呢?蒲洪和姚弋仲不约而同想到了关中地区。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到关中,那么谁说了算?那年头可没那么讲究合作共赢,讲究的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因此蒲洪和姚弋仲打了一架,结果蒲洪赢了,成了关中的主人。在回关中的路上,蒲洪得到了大批百姓的拥护,他有了当皇帝的感觉,旁边拍马屁的人随口说了一句“草付应王”,蒲洪觉得这几个字实在太悦耳了,就改名“苻”,前文(第二篇)说的苻洪就此而来。

不过苻洪的运气也忒差了点儿,这刚取得关中的话语权,还没来得及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就被人给暗算了!谁呢?石虎的原来手下的一个大将,名叫麻秋!前文介绍,当初前燕只有初中年纪的慕容恪以少胜多,砍了后赵3万多颗人头。当时担任后赵主帅的就是这位麻秋仁兄!

这个仁兄以优势兵力打了个打败仗,按道理来说肯定是要被杀头的,但他运气实在太好了,刚被投进大牢,石虎就挂了,接下来也不知道使了什么阴谋诡计,就逃脱了,当时后赵乱得如同一团毛线,也没人有个闲工夫去追一个逃跑的犯人。

麻秋逃跑后听说苻洪打败了姚弋仲,就前来“投奔”!说是来投奔,其实是垂涎苻洪手里的十万大军。苻洪心眼好 ,也是个爱才之人,看到麻秋前来投奔,就开心地接纳了他,还任命他为大将!

说到这,我就不得不说两句了!这麻秋到底有没有实力,从上一次的战役里不就看出来了?凭借优势兵力还能输给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就这,也不知道他怎么忽悠苻洪上位的!

这大概就是嘴强王者了吧!

不管怎么样,总之,苻洪不仅拜他为大将,而且很信任他。有一天,苻洪邀请麻秋一块喝酒商议大事。麻秋见时机成熟,就在酒里下药,把苻洪给毒死了!苻洪死前才幡然醒悟,老子被麻秋那小子给害了呀!他嘱托儿子苻健怎么样也要把麻秋那小子给宰了,替他报仇,说罢就两腿一蹬,嗝屁了。

老爹死后,苻健同学果然不负众望 ,费劲心力总算宰了麻秋。公元350年,苻健入主长安,正式称帝,国号大秦,历史上的前秦正式登场。

悲剧收场

说完了北方,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说殷浩北伐的事。前面说到,殷浩为了挽回颜面,精心准备了一番,挥师北伐,目标是许昌和洛阳。当时北方的形势是前燕打冉魏,冉魏灭亡,前秦趁势而起,局势非常混乱,也正因为乱,殷浩的北伐军没收到太多的阻挡,很顺利地就到达了河南许昌。

也许是北伐太过顺利,北伐军总司令谢尚有点飘了,这么一来就出事了。许昌的BOSS原来是冉魏豫州刺史张遇,张遇呢,是个粗人,但是自尊心很强。谢尚呢?是大名鼎鼎的谢安的大表哥,这家伙是名门氏族出身,骨子里自带一股优越感。到了许昌以后,谢尚凭借这股优越感对张遇那是呼来喝去,完全把他当成了一个下人对待,眼里流露出的鄙夷谁都能看出来。张遇好歹也是个刺史啊!虽然没啥文化,但是也是凭借自己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虽然我暂时投降了你,凭啥受你这个气啊!

张遇是越想越气,后来干脆一跺脚,带人反了,投降了前秦。这样一来,剁手可得的许昌就这么丢了,不仅如此,张遇还捷足先登,派人把洛阳也给占了。手下人问,许昌和洛阳都丢了,这可如何是好?怎么回去跟殷浩交代?

谢尚说,殷浩没来,不了解实际情况,咱回去就说尽力打了,实在攻不下来就行了,打仗图个什么劲?

手下人问,老大,那现在咱们怎么办?

怎么办?收拾行李,回家啊!

得,仗没打成,全当成公费旅游了!这小日子过着可真舒坦!我都有点羡慕了!

当谢尚的军队撤退到安徽寿春时,他遇到了一个人,谁呢?——姚襄,也就是姚弋仲的儿子。姚弋仲,前文提到过,之前和苻洪一起在石虎手下打工的,石虎势颓以后,他和苻洪都想出来单干,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关中地区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老大只有一个,最后的结果是姚弋仲被打败了,苻洪胜出,之后不久前秦正式宣告成立。

姚弋仲呢,就比较悲惨了,被苻洪打败之后,他一直耿耿于怀,接受不了被击败的事实,不久之后就身染重病,与世长辞了。临走前,姚弋仲把儿子姚襄叫来,嘱咐道,咱现在实力很弱,别想着步你爹的后尘单干了,还是找个大腿去抱紧吧!我看东晋朝廷现在又活过来了,看样子是个机会,要不你去报东晋大腿好了!说完,姚弋仲就死了。

姚襄谨记老爹的教诲,于是马上率领族人,南迁去依附东晋朝廷。但是半道上却遇到了苻健儿子苻生率领的前秦兵。这就有点尴尬了,前秦的始祖苻洪气死了自己的老爹姚弋仲,现在又让自己碰到他们,这不明摆着要干架了嘛!

知道躲不过去,姚襄二话不说就上去开打!结果小伙子年轻气盛,当然不是前秦军的对手,不仅损失惨重,老爹姚弋仲的遗体也被前秦军掳了去。这回,双方的仇恨进一步加深了。姚襄一直想找机会报仇,别的不说,老爹姚弋仲的遗体得夺回来啊!不然怎么跟他老人家交代!但是刚刚经历了一次败仗,自己再单独行动只能是继续送人头了,理智战胜了冲动,他决定找到外援再谈报仇的事情。

后来他听说东晋的谢尚就在不远的寿春,他灵机一动,主动找上门来了。姚襄找上门来,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联合谢尚一起对付前秦,给老爹报仇 ,而谢尚呢?被张遇搞得灰头土脸,只能灰溜溜往回走,姚襄知道谢尚自尊心极强,就这么一鼓吹,谢尚顿时觉得张遇那小子和前秦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不好好收拾他们,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合出兵,讨伐张遇和前秦军。

再说前秦这边,苻健听说张遇双手奉上许昌和洛阳两座城池来降,喜不自胜,这一高兴,就封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刺史。但是张遇的新官座椅还没焐热,谢尚和姚襄的军队就来到了!

张遇:谢尚你咋回事?不是办班师回朝了吗,咋又来了捏!

谢尚:姚襄提醒我了,许昌和洛阳是我们北伐的目标,现在这两座城池因为你叛投说没就没了,我们此次前来是要回这两座城池,劝你识相点,赶紧交出来,否则小命不保!

张遇:你反射弧咋这么长呢!城早就给前秦了,要的话找他们要去!

双方实在谈不拢,就只有开干了。张遇不敌,只好向自己的新主子苻健求救,苻健眼看到嘴的肉马上就丢了,也非常着急,赶紧派东海王苻雄、平昌王苻菁支援张遇。

双方在许昌城外展开激战,估计大家都猜到结果了,谢尚这家伙,连张遇都摆不平,何况还有前秦兵的支援,虽说姚襄算是谢尚副手,但是他刚经历了一场败仗,元气还没恢复呢。直接说结果吧!一仗下来,谢尚和姚襄的军队被斩首一万五千余级,见实在打不过,谢尚和姚襄只好跑路了。

这丢人算是丢大发了!

消息传到朝廷,谢尚玩忽职守,撤职!而总司令殷浩,指挥不当,革职留任。如果殷浩能吸取这次北伐失败的教训,等前秦和前燕爆发矛盾时再伺机北伐,说不定能取得成功。然而,这货实在太心急了,被革职留任之后,闲得蛋疼的他一再上书朝廷,要求再次北伐。

朝廷被他烦透了,后来觉得说不定殷浩这家伙真的可以“知耻而后勇”,就批准了他再次北伐的请求。

殷浩的二次北伐,说实话还是占据有利先机的,为啥呢?前边不是说张遇投降了前秦嘛?前秦国主苻健是个重口味的君主,看到张遇他妈徐娘未老,就跟他妈搞上了,完了以后还称他为干儿子,搞得人尽皆知,张遇自尊心很强啊!哪里受得了这个气,一气之下,就想把苻健给杀了,结果暗杀没有成功,自己反而被杀害。

张遇一死,张遇手底下的兄弟不干了,前秦把咱大哥给干了,好歹得给他报仇啊!找谁呢?说东晋的殷浩要北伐,要不咱联络一下他,跟他里应外合,把苻健给干咯!

你看,这多好的机会啊!而殷浩有没有把握住呢?并没有!那么殷浩到底在干啥?跟姚襄较上劲了!为啥?殷浩说,现在我要北伐,你动作麻利点,赶紧收拾停当,带上你的部队跟我一起去!

姚襄一脸问号???大哥,你北伐关我啥事!要去你自己去!

殷浩:你之前不是跟谢尚一伙的吗?怎么,难不成你想叛变?

姚襄:之前情况不同,我想着给我老爹报仇,没仔细掂量自己几斤几两,现在我明白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我这边全部是伤兵,实在没实力跟前秦对抗,老爹会原谅我的!

殷浩:好啊你小子有异心!

说完竟然派刺客去暗杀姚襄!你说殷浩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放着大好的机会,不去打前秦,结果跟姚襄较劲。估计殷浩是迷上这刺杀游戏了,他居然还在前秦内部找刺客去暗杀苻健。有一天,前秦内部的刺客传来一个“好”消息,说苻健首级已取下,要殷浩速速进兵。

殷浩高兴得简直要飞起,不过他还是留了个心眼,万一这消息是假的呢!我去岂不是自投罗网!不行,得找个冤大头去开路,探听一下虚实。谁呢!他又想到了姚襄!

姚襄傻吗?当然知道殷浩要他去送人头。不过这次姚襄没有拒绝殷浩,为啥呢?因为他决心要跟殷浩干翻脸了。当姚襄的先头部队走到一个叫山桑的地方时,姚襄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手下人不明白啥意思,纷纷来问,将军,为啥不走了?

走?去哪?殷浩那家伙摆明了是要咱们去送死的,你们怎么还不明白啊!与其去送死,倒不如先送卖咱们的人下地狱!

于是,战争史上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先头部队指挥官,命令自己的部队在前路做好埋伏,他伏击的对象不是敌军,而是走在后面的总司令。

殷浩当然不知道前面有埋伏在等着他,毫无防备地就进入了包围圈,最后的结果是晋军被砍了一万多颗脑袋 ,而殷浩则吓得一路狂奔,到谯城才停下来。消息传回建康,朝野震动。

这已经是殷浩第二次北伐了,每次都是指挥不力,损兵折将,殷浩作为主帅难辞其咎。桓温上表奏章弹劾殷浩,殷浩这次算是彻底完蛋了,被贬为庶人,再无翻身之日。

苻坚上位

可是殷浩倒下了,北伐的担子还得有人挑啊!谁呢!估计你们也猜到了,除了桓温还有谁?

公元354年,桓温正式出兵北伐,对象是谁呢?——前秦。

之前殷浩北伐,前秦是一点都不慌,为啥?因为前秦明白,殷浩就是个有名无实,满嘴跑火车的草包,但是桓温就不一样了,成汉可是在他带领的北伐军下被灭掉的。试问谁敢小觑他的实力?

听闻桓温率兵来袭,前秦国主苻健有点懵逼,这形势有点不太对劲啊!不过,作为前秦的国君,他很快冷静下来,通过解读战局,他发现三面来敌中,就桓温亲率的这一路比较凶猛,这要打垮了他,其他两路不足为惧。

为了对抗桓温,苻健一口气把能叫的儿子和弟弟都叫来了,足以说明他对桓温的重视。苻健有个三儿子,叫苻生,这家伙是个独眼龙,但是异常凶狠,后边还会讲到,这时他刚满19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他主动请缨,要跟晋军决一死战。

双方一对阵,好家伙,苻生一下子冲到晋军堆里,乱砍乱杀,晋军一下子被他杀了几十个,晋军见这小伙子太过生猛,不禁有点后怕,纷纷后退。这时桓温下了一道命令:后退者斩!

完了,怎么办呢?前后都是死!只能拼死一搏了!桓温亲率中军压了上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苻生,大家伙一看主帅都身先士卒了,不禁士气高涨,这回轮到苻生扛不住,只好落荒而逃。

桓温乘胜追击,很快占领了灞上,也就是长安的东南,他打算在此修整,等他手下的司马勋领兵前来汇合,再图攻城大计,谁料司马勋关键时候掉链子,被前秦伏击,大败而逃,桓温两面夹击长安的计划宣告破产。

正在桓温苦恼无人可用之际,来一个人叫王猛。这哥们是人如其名,异常凶猛彪悍,以后还会介绍到。桓温跟王猛促膝而谈,抛出了他的疑惑:我辛辛苦苦北伐,为百姓除害,为国家效力,为什么没有能人异士来投奔我呢?

这时候王猛正在挠虱子呢,压根没听桓温在讲什么?

你说啥?王猛将抓到的一只虱子碾死,回过神来问道!

。。。。。。

场面顿时有点尴尬

。。。。。。

扪虱谈天下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还在桓温不是个拘泥于小节的人,没有因王猛的行为对他产生偏见。

王猛说,很简单,你在长安城下一段时间了,既不进攻也不退兵,能人异士谁知道你北伐的决心坚不坚定?所以他们不敢来!

桓温听罢,良久不语!若确实像王猛所说,那就攻吧!

这一仗,桓温虽说还是没攻下长安,而且兵马损失不小,但是这一仗他依然血赚,为啥呢?这仗下来,前秦军中最能打的,逢战必出的劳模,苻健的弟弟苻雄战死,而苻健最疼爱的太子苻长身受重伤,不久之后也一命呜呼了。

连续的打击把前秦国主苻健给整崩溃了,身子也随之垮掉。公元355年,苻健病重,自知没有多少时日的苻健,打算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重新立一个太子。我们知道古人是非常迷信的,他立太子之前算了一卦,这一卦的结果令人匪夷所思:三羊五眼。

什么意思呢?没读过什么书的苻健愣了,三只羊应该六只眼啊,怎么少了一只呢!我读书少,这卦该不会蒙我吧!

不过苻健虽说是将死之人,脑子还能转动,他转念一想,苻生不是只有一只眼嘛?这卦的结果该不会是说苻生才是太子的人选吧!

就这么误打误撞的,苻生继承了太子的位置,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长这幅模样,居然还能在将来某一天当上一国之主,他怕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当然,苻生当太子这事自然是有人不服的,谁呢?苻健的侄子苻菁,他想趁苻生太子之位不稳,发动兵变杀了他,然后自立为王,取而代之。但他操之过急了,这时候老爷子苻健虽说病重,但是还没死呢!听说苻菁造反,他吓得立马回光返照,亲自指挥军队把苻菁给收拾了。苻菁死了,不久之后苻健撑不住死掉了。

苻生正式继承苻健的位置,成为前秦帝国的第二任君主。但是这货跟前边介绍的后赵石虎一样,不是个省油的灯,这刚一继位,朝野就闹翻天了!为啥呢?这货刚一上台,就说要改元,而且第二天就要启用新的年号。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为了表示对前任皇帝的尊重,一般改元也不是随便改的,必须等到下一年的元旦过后,举行隆重的改元仪式才能启用新的年号。

听说新皇帝要改元,并且第二天就要启用新年号,大臣们一片反对之声。反对的理由也出奇的一致:改个名字都得仔细斟酌呢,何况是国家的年号,哪能这么草率!而且第二天就要启用新年号,逗我呢吧!丝毫不把先帝放在眼里!

苻生听说大臣们反对,勃然大怒,命人去查是谁定的规矩,是谁最先提议不给改年号的?结果查出是辅政大臣,元老级别的尚书右仆射段纯。辅政大臣、辅政大臣,人家是来辅佐新皇帝治理朝政的,结果苻生怎么对他呢?因为年号这件事,命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大臣们不由得汗毛倒立,算是见识到什么叫见杀人不眨眼了。不过大臣们可能没想到,这跟后面的事情比起来还仅仅只是一道开胃菜。

苻生还在守孝期间,游玩饮宴跟他爹在的时候一样;丝毫看不出他有悲戚之色。整日琢磨,玩点什么好。打猎喝酒,老套了,他要玩点儿新鲜的。 啥新鲜?

杀人取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随时随地可以杀人,苻生上朝的穿戴都变了,他带着弓,背着箭,拎着刀;别的皇帝的龙书案上摆的文房四宝,大臣的奏折,这货的桌子上摆着锤子、钳子、锯子、凿子……

而且苻生一言不合就杀人,杀人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砍脚、挑筋、剖肚,放血……

皇帝这么滥杀无辜,大臣们每天上朝都是战战兢兢的,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最后一天早朝。看苻生闹得太不像话,中书令王鱼想了个办法,想借天象劝谏一下苻生,让他收敛收敛。他对苻生说:近来,有彗星划过大角星座,火星进入东井区域。大角星座代表着皇帝,而东井区域则下应秦地。据此判断不出三年,国家将有大丧,大臣戮死;请求陛下修养自己的品德,来化解这场灾难。

要知道古代的君王是非常注重天象的,如果大臣们汇报这种异常的天象,任何一个 正常思维的皇帝都不敢掉以轻心。可惜,苻生是个例外,他可不是个正常人,而是个疯子!

苻生哈哈大笑,国有大丧,大臣戮死,与我修德何干?要我说,皇后与我一起君临天下,杀掉皇后,就可以应天象国有大丧,大臣们也不必戮死,我更不用修德!就这样,苻生毫不眨眼地,将自己的老婆,皇后梁氏一家全部诛杀!

你瞧瞧,这还是个人嘛?

苻生就这样杀人成瘾,胡作非为了一段时间。正当他想继续嗨的时候,外敌来了,谁呢?——姚襄!

姚襄,咱们前边说过,曾经想去抱东晋的大腿,可惜一开始就碰到了二愣子领导人殷浩,因为殷浩的不信任,姚襄选择了背叛殷浩,出来单干。他自从脱离了殷浩之后,做了啥呢?他召集流民,养桑种田,总之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可是就像围城似的 ,时间久了以后 ,姚襄又不满足当前的现状了。因为他此时待的地方也就河南、安徽交接的那一小绺地方,实在不是长远发展之地。怎么办呢?自己现在的实力不够,只能先去抱大腿了,那么抱谁的大腿?

东晋是不可能了,殷浩这个事已经让他被东晋朝廷拉进了黑名单,所以只有北上寻找一个合适的主儿。目前北方也就前秦和前燕比较有实力,选谁当大腿呢?前秦,之前曾帮殷浩一起讨伐过它,虽说殷浩不在了,但是这个梁子肯定结下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选择了,那就是前燕。于是姚襄派人主动找到了慕容氏,说自己要投诚,请大哥收了我这个小弟吧!对于送上门的小弟慕容氏自然没有理由拒绝,所以便欣然接纳。

自从傍上了前燕这条大腿,姚襄也是非常卖力的在工作,他自告奋勇,说要替前燕拿下许昌当做见面礼。你别说,他的运气还真不来,许昌没怎么费劲就被他攻了下来,姚襄大喜。许昌这么容易就打了下来,说明咱的实力也不差啊!

于是他主动请缨,愿意再把洛阳攻下来,送给前燕当礼物。不过这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桓温,桓温的实力前面已经说过了,许昌被你捡了便宜,居然还想打洛阳的主意,问过我桓某人的意见没有?

这一仗,姚襄惨败!灰溜溜地逃到了山西。姚襄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到哪都能顽强生长,你别说,经过大半年的隐忍和积蓄力量,他硬是在山西站稳了脚跟。这时候,他又蠢蠢欲动了!

他到底想干嘛呢?他要继承父志,争夺陕西。姚襄入陕,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的策略是,统战先行。关中有羌人无数,姚襄事先放出风去:我是羌人,我才是你们王。果然,羌人闻听后,纷纷弃前秦转归姚襄。

此时的前秦国主是苻生,这家伙虽然残暴,但也不是傻子,看到姚襄在自己地盘上招兵买马,就知道这家伙心怀不轨,于是派出将领苻飞龙为先锋,苻黄眉、苻道、苻坚、邓羌领主力共计1万5千余人,迎战姚襄。

姚襄一看对面这么多人,自己也扛不住啊!于是打算坚守不出,做持久战。不过姚襄的心理被前秦的邓羌看透,邓羌决定用激将法把姚襄引出来。邓羌先是派大军团团包围了姚襄的根据地,然后干啥呢?不是发起攻击,而是奏乐喝酒,而后又派人去辱骂姚襄!姚襄气得眼睛喷火鼻子冒烟,对面是拿我姚襄当空气嘛?居然敢小瞧我!

于是他不顾反对,下令出战!这么一来就上了邓羌的当了,邓羌先是故意输给姚襄,接着逃跑将姚襄引入包围圈,等姚襄发觉上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想突围而走,可是老天没给他机会,他骑的战马突然摔倒,他已被一拥而上的敌军乱刀砍死。

主帅死后,底下的士兵要么投降,要么逃跑,姚氏仅存的一点家底全部败光。姚襄的弟弟姚苌看到哥哥死了,士兵逃的逃,死的死,知道大势已去,就投降了前秦。姚苌这个人这里先给他露个面,后面的篇幅还会讲到他,因为他就是“后秦”的建立者。

前秦的将军们打了场漂亮的胜仗,自然欢欣鼓舞,可是等到他们回到朝廷,得到的不是封赏,反而是辱骂!具体辱骂的原因是啥,不得而知,反正以苻生这种尿性,不杀他们都算是正常的了。为首的苻黄眉非常生气,凭啥老子出生入死替你卖命,还得忍受你的脸色?

他这一生气,就想杀了苻生,结果被苻生抢先一步给杀了!

苻生:只有我杀人的份,想杀我?门都没有!

可是真的没人能拿苻生怎么样了吗?并不是,苻生的所作所为一个人一直看在眼里,他也一直在找机会干掉苻生,这个人是谁呢?苻雄的儿子——苻坚。

苻雄,咱们前面说过,他可是前秦典型的劳模,逢战必出,作为劳模的儿子,少不了跟着苻雄南征北战,在这个过程中,苻坚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而且苻坚人缘特别好,可以说朋友遍天下,满朝文武都挺喜欢他。

现在苻生滥杀无辜,大臣们每天上朝就跟上坟似的,苻坚就自觉当起了大臣们的心理医生,但心理变态的不是大臣们,而是皇帝,所以这心理治疗的效果也很有限。时间久了,大臣们不免说到,干不了干不了,实在伺候不了这皇帝了,要不您上位吧!我们都支持您!

苻坚看到苻生实在荒唐,也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他一边网络人才,一边暗中等待合适的时机。

你别说,还真让苻坚网到了一个人才,谁呢?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王猛!哎,不对啊!你不是说王猛投奔桓温去了嘛?在那扪虱谈天下,还给桓温吃了颗定心丸,才让他下定决心进攻长安。这会儿王猛怎么又来投奔苻坚了呢?

是的,那一仗之后,桓温也损失重大,他在退兵时力劝王猛跟随他回东晋朝廷,还答应封给他一个很高的官职,但是王猛拒绝了。因为王猛看出来东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效力于这个政权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拒绝了桓温的邀请之后,王猛继续过起了云游野鹤的生活,知道此次前来投奔苻坚。王猛苻坚一见面一交流,双方都觉得相见恨晚,苻坚把王猛比成他的诸葛亮,力邀他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王猛早就听闻苻坚的好名声,这次没再推辞,就这么着做起了苻坚的智囊。

人才有了,接下来就是 等待合适的机会了。也是苻生作死,没多久,机会就来了。这一天苻生喝完酒,整个人醉醺醺的,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一直嚷嚷着说要杀了苻法,苻法就是苻坚的哥哥。

苻法安排在宫里的眼线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他,苻法又联系了自己的弟弟苻坚,兄弟俩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兵变,把苻生给杀了。兄弟俩集结了一千多人,就往皇宫奔去,这兄弟俩也是胆大,他们这一千多人跟上万的御林军比起来根本不是对手。到了宫门口,他们不禁有点心虚,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都到门口了,总不能因为人数差距就放弃吧!他们大吼一声,干他丫的!就冲上前。

可是前面突然出现了一大批御林军,苻氏兄弟本来以为这将是一场恶战,没想到御林军并不打算跟他们打,而是对他们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们恭候多时,这就把门给你们打开哈!苻生在内寝睡觉呢!”

苻生混到这地步,连贴身的御林军都恨不得他死,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了。兵变就这样毫不费力地成功了,苻生被废,不久之后便死了。公元357年,苻坚正式登上帝位,号称大秦天王,前秦终于走上正轨。

明争暗斗

苻坚上台之后,攘内安外,又重用王猛,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前秦的国力逐渐增强。前秦的国力越来越强,那么他的对手前燕这段时间干啥呢?就一个字——打!

比如:公元353年,常山人李犊聚众造反,慕容恪出马搞定;公元355年,段龛谋反,还是慕容恪出马摆平;公元356年,慕容霸领兵八万讨伐丁零敕勒,俘虏10万余人,牛羊不计其数;公元357年,慕容俊发兵攻打匈奴单于贺赖头,迫使其向前燕投降;公元358年,讨伐东郡,慕容恪与晋军太守诸葛攸展开激战,大败晋军。。。

总之周边能打的,都打了一轮,基本上都给干服了。但是前燕内部出了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皇帝的兵权被各王爷分散了,你看,慕容家有:慕容恪、慕容霸、慕容评、慕容军、慕容彭、慕容友、慕容厉,这些慕容王爷们个个手握重兵,皇帝慕容俊能亲自统领的兵力少之又少。慕容俊也怕啊!万一这些人造反,自己该怎么办?

其中这里边有个人让慕容俊最不爽,这个人就是慕容霸。慕容霸和慕容恪都是慕容家里面很能打的人,但是他们有一点不一样,慕容恪是那种能打但是没有野心的人,能够安心做他的王爷,但是慕容霸就不一样了,言行举止间透露出他不仅能打,而且很有谋略,一副深有城府的模样,让人无法看透。

慕容俊越看慕容霸越觉得此人是个大祸患,必须尽早除之。但是明面上,慕容俊实在挑不出慕容霸有什么毛病,总不能平白无故就把他杀了吧?这样实在难以服众。既然没法杀了你,那我恶心你总行了吧!

什么恶心的事呢?说慕容霸因为练武,被马儿从背上摔了下来,崩掉了两颗门牙。慕容俊就借此发挥,说你门牙都崩了,这样子一点也不霸气,要不你改个名好了!我来帮你取!

皇帝要给自己改名,改就改吧!慕容俊给慕容霸取了一个什么新名呢?叫慕容垂!慕容霸可是个男人,垂字有萎靡不振的意思,取这个名相当于狠狠侮辱了他一番。给慕容霸改名为慕容垂之后,慕容俊又明升暗降,给了他一个吴王的头衔,一脚踹到东北,眼不见心不烦。

把慕容垂(以下用此名称呼慕容霸)踹到东北之后,慕容俊还是不放心,不久之后又把他召回京城,然后命人密切监视他。按道理而言,慕容垂被密切监视,过得应该很郁闷,不过事实正好相反,郁闷的是慕容俊,可能是太过患得患失,不久之后慕容俊生病了,这一病,病得很严重,公元360年,慕容俊自知时日不多,照惯例,接班人的事情得提上日程了。

慕容俊原本立过一个太子,叫慕容晔,可惜这孩子没福,夭折了;于是又立了另一个儿子慕容暐为太子;可慕容暐这一年才10岁,这样慕容俊如何放心的下身后事? 这里边儿最让他闹心的便是慕容恪、慕容垂兄弟。

慕容俊略一思索,然后把慕容恪召进宫,家长里短绕了一大圈,后面说道,四弟啊,你二哥我身子不行了,可是太子还小,这江山他怕是hold不住,要不我这位置让给你吧!

就这么一句话,吓得慕容恪冷汗直冒,直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慕容恪不傻,他能听出慕容俊话里有话,于是非常诚恳地保证道,大侄子虽小,但聪明能干,将来必成大器,我愿效仿周公,辅助他成就大业,保我大燕社稷稳定,岂敢有二心?!

得到慕容恪的承诺,慕容俊总算放心地闭上眼驾鹤西去了。公元360年,慕容俊驾崩,太子慕容暐继位,慕容恪、阳鹜、慕舆根等为辅政大臣。这慕容俊刚死,年少的慕容暐继位,按照历史的套路会发生啥?主少国疑,势必生变。果不其然,变故先发生在里这几位辅政大臣里边。

慕舆根算是慕容氏里面资格很老的重臣了,既然是老臣,不免有点长辈的骄纵之气,在他眼里,老子是跟随先帝打天下的人,你们这些小屁孩除了出身条件好一点,哪一点比得上我?因此他看所有人都不爽,尤其是哪些出身比较好的人。慕容恪算是土生土长的贵族,因此慕舆根看他非常不爽,总觉得慕容恪跟自己平起平坐是由于出身的原因。

可是我说慕舆根老爷子,你怎么不看看人家慕容恪也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啊!

可人慕舆根可不管这些,看人越不爽就越想除之而后快。于是他想出了非常愚蠢的一个招式,叫借刀杀人。怎么说呢?他先是跑到慕容恪跟前,吹了一顿牛逼,说慕容恪非常牛逼,没有他怎么有大燕的今天?在他看来慕容恪更适合坐皇帝的位置,现在主少国疑,太后垂帘,正是篡位的好时机啊!

慕舆根怎么想的呢?他想,但凡慕容恪流露出一点同意篡位的意思,他就去太后可足浑氏那里打小报告,然后令太后下旨,先发制人,一举铲除慕容恪。

可惜慕容恪没上他的当,慕容恪听完慕舆根的话,过了 许久才缓缓说道:“你丫喝醉了吧!”接着等待慕舆根的就是一顿臭骂,慕舆根心想,这家伙怎么不按我的套路出牌呢?这慕容恪没有流露出半点篡位的意思,反倒是我表达了这个想法,如果他到皇帝那告状,还有我的活路嘛?他越想越怕,最后吓得扭头就跑。

慕舆根跑出来去了哪儿?他去了太后可足浑氏那儿!事到如今,如果不除掉慕容恪,就像身边安装了颗定时炸弹,他是无论如何也食不安寝了!他对太后可足浑氏造谣说:“太后,慕容恪和慕容垂要造反,臣愿率领禁军诛杀他们,保我大燕社稷安宁!”可足浑氏这个女人,绝对的胸大无脑,因为她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

我说你这也太草率了吧!好歹调查一下啊!好在可足浑氏脑子糊涂,儿子慕容暐可没随他妈,一听慕舆根怂恿他妈干掉自己两个叔叔,一眼就看出了慕舆根在使坏,于是命左右将其拿下,咔嚓两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慕舆根死后,由于慕容暐还小,国家大事基本上都由慕容恪做主 。慕容恪太难了,他既要管理决断国家大事,又要对外征战,开疆拓土,此时的天下,犹如一个mini版的三国,东晋在南,前秦在西,而前燕在北。三方势力互相攻伐混战,而争夺的焦点在河南的许昌和洛阳。自公元363年开始,慕容恪不断派兵突袭河南的晋军占领的地区,每次只占领一小片土地,可是占了就不走了,通过不断地蚕食,居然占领了包括许昌在内的原来晋军的大片土地。公元365年,慕容恪亲率大军攻打洛阳,经过几个月的猛攻,洛阳也如愿以偿地收入囊中。

拿下洛阳,慕容恪继续西进,可是再往西的潼关就是前秦的地盘了。东晋势弱,可以欺负一下,可是前秦不是好惹的!尤其是前秦的国主现在是苻坚,这个人深谋远虑,又有王猛这样的牛人辅佐,岂容你小小前燕来造次?

一言不合,秦燕两军就是开打。双方在陕城打了几仗,不分胜负,战争陷入僵局。战场一旦陷入僵局,拼的就是后勤补给了,秦军距离本土路线短,运粮有优势,而前燕大老远的跑到人家家门口抢地盘,运粮路线太过遥远,慕容恪审时度势,决定放弃眼前的利益,率主力回邺城再做打算。可是自打从河南回来,慕容恪就病了,想想也是,跟当年诸葛亮似的,既要理政,又要奔赴战场,再强壮的人身体也吃不消啊。

公元367年,慕容恪病死,结束了他的戎马一生。

临终前,他留有遗言,政权应当交给五弟慕容垂。但是他的遗愿最终还是落空的,接替他执政的不是慕容垂,而是慕容评。慕容评,慕容廆的小儿子,慕容皝的弟弟。

慕容评谁啊,前文也没提到过这个人,也就一走过场,领盒饭的,他丫的怎么爬到这个位置上的?谁知道呢!总之,跟可足浑氏这个无脑的太后肯定脱不了干系。可足浑氏不仅幕后操纵,让慕容评替代了慕容垂,还想发设发剥夺慕容垂的实权,比如给慕容垂找了个领导大司马,而担任大司马的人是谁呢?她的另一个儿子,慕容冲,当时慕容冲年仅9岁!你想想,让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当自己的直属领导,这不是侮辱人嘛!

求慕容垂的心理创伤面积?

前燕有可足浑氏 这个老女人在折腾,又有这么个统治高层,管理能好到哪儿去?慕容恪在世的时候,无论是东晋还是前秦,没人敢招惹前燕,现在慕容恪一死,没人在拿前燕当回事了。这不,还没等老对手前秦动手,南边的东晋忍不住先发制人了。

桓温北伐了几次了,第一次对抗前秦,没讨着什么好处,第二次打姚襄,赢是赢了,可是没捞到什么好处,第三次在河南战场,被慕容恪打得灰头土脸,还丢失了河南大片的土地。现在慕容恪死了,前燕内部统治不利,正式北伐报仇的好时机啊!

于是他来了,他又双叒叕来了。桓温的北伐军刚开始出师非常顺利,军队势如破竹,高歌猛进,一下子抢回了河南大片地区。眼看晋军就要直抵河南枋头了,慕容暐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赶紧叫来辅政大臣慕容评商议办法。

慕容评年纪大了,还有点老年痴呆,慕容暐年纪还小,能商量出什么好办法?两人琢磨了半天,想出了两个“万全之策”。一是割让虎牢以西的土地请前秦出兵援救,打退晋军;二是打包收拾行李,这些土地都不要了,回咱辽东老家!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

瞧瞧他们这点出息,不知道 慕容恪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就在他们商议完对策之后,一个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说愿意领兵击退晋军!谁呢?慕容垂!前面说到,慕容垂被可足浑氏和慕容评给架空了,所以他现在闲得很,本来朝廷大事由不得他做主,只是不忍心看先辈打下的江山就此毁于一旦,所以他站了出来。

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本来不同意慕容垂的请求,但是看了一眼当下的朝廷,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实在不知道派谁去领兵打仗了。唉,啥也别说了,先顾好眼前再说。

就这样,慕容垂重返战场。战神出马,果然不同凡响,他一下子就看出了晋军的命门所在。原来桓温采用水路运输粮草,这个运粮方式有个致命的弱点,要是没水了可就断粮了啊!这里不得不说桓温年纪真的是大了,听不进劝,战术上居然出现这么大的漏洞。

慕容垂先是在沿途水路里多方设卡拦截,又派出精锐部队,阻击骚扰桓温的后方补给,果不其然,桓温的粮草告急,接济不上了,这时候他又听说前秦苻坚已经答应前燕割地出兵的请求,不久派出的兵力就抵达河南颍川与燕军会师。

败局已定,无奈之下,桓温只好下令退兵!那么慕容垂会让桓温这么安安稳稳地回去嘛?当然不会,他先是不管不顾,给晋军撤退,等到晋军快撤回大本营时,再发动突然袭击!你想,本来以为敌人不会来追了,谁曾想快到家门口了,敌人突然出现在眼前,晋军完全没有抵抗的准备,只好任燕军宰割,事后一统计,桓温的北伐军被 斩首3万,损失非常惨重,桓温北伐再次以失败告终,灰溜溜逃回了江南。

金刀计

桓温出兵的时机是对的,失败收场只能说他太倒霉,碰到了慕容垂这么能打而且有智谋的人。说完桓温,再说一下慕容垂,打了个大胜仗,朝野一片赞誉之声。这很正常啊!谁让他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击败了强大的劲敌呢?

但是这时候有人不爽了,料大家都猜得出来,可足浑氏、慕容评和皇帝慕容暐这三个傻叉!这三傻不仅没给人慕容垂升职加薪,反之还决定给他点颜色瞧瞧,免得他功高震主!

慕容垂:???

给什么颜色呢?其实是个特别蠢的办法,那就是跟随慕容垂出征的将士,包括慕容垂在内一律不封赏!这招实在太恶心了,满朝文武都看不过去了!而慕容垂本人也非常生气,你说你不封赏我也就算了,我被架空也不是一时半会了,我出征图的也不是这个。可是你不能亏待我的将士们啊!他们是拿命去保家卫国的,结果打了胜仗,毛都没有,你让我怎么跟他们交代?!

慕容垂不停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公正处置,可是慕容评看到奏书,直接就扔进了垃圾桶。一来二去,两个人势如水火,甚至经常在朝堂上就吵了起来。

从那以后慕容评更加讨厌慕容垂了。终于有一天,慕容评动了杀机,想要杀了慕容垂,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太后可足浑氏,立马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要知道这几个人都是一路货色,同穿一条裤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慕容评刚把这个想法高速可足浑氏,隔墙有耳,这个消息立马就传了出去,最后传到了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和慕容垂的舅舅兰建耳中,这俩人立即将此消息告诉了慕容垂。

慕容垂知道这个消息,心里是拔凉拔凉的!吵架归吵架,也不至于要杀人吧!他万念俱灰,无奈之下只好收拾行装,想趁慕容评等人动手之前溜回辽东老家。

惹不起,惹不起!我还躲得远远的还不行嘛!

一切进展得很顺利,慕容垂一行已经走到了半路,而慕容评等人还毫无察觉。 可是令慕容垂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小儿子,慕容麟竟然半路偷偷折返邺城,并且将老爹的行踪告诉了慕容评等人。

慕容垂真是欲哭无泪:坑爹啊!怎么养出这样的白眼狼?!

事到如今,消息已经败露,辽东是去不了了,能去哪儿呢?放眼大燕万里疆域,竟然没有我慕容垂一席之地!他仰天长叹一声,沉思许久,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投奔前秦!就这样,前燕名将慕容垂在被逼无奈之下投降了前秦,陪他投秦的还有慕容楷和舅舅兰建。

慕容垂投奔前秦,那么作为前秦国主的苻坚是什么反应呢?一个词可以形容:欣喜若狂!为啥呢?苻坚是出了名的爱才,否则刚见王猛那会儿就不会跟他促膝而谈相见恨晚。慕容垂虽然在 前燕不受待见,但是他在外的名声还是不错的,既能打,又富有谋略。假如能将这样的人收为己用,还愁霸业不成嘛!

所以苻坚非常高兴也非常欢迎慕容垂前来投奔,甚至还亲自到长安的郊外去迎接慕容垂,人接到以后,苻坚与慕容垂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时苻坚甚至激动得说出“当与卿共定天下”这样的豪言壮语。这话是否出自真心不做考究,但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苻坚对慕容垂的重视。

苻坚喝醉了,可是有人清醒着呢!谁呢?王猛啊!他逮着一个没人的机会,拽住苻坚对他说,大王你喝多了吧!慕容垂是否真心归降还不可知,你就要与之共定天下?!慕容垂是人中之龙,能力不在你我之下,若不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怎么可能来投奔?虽然他们现在看起来人畜无害,谁能保证哪天不会风云突变?到时候后悔可就晚了啊!要我说还不如趁此杀了他,以绝后患!

王猛这番话或许夹有私心,但是不无道理,但是苻坚听后直摇头,我乃仁义之主,怎能妄加揣测就胡乱杀人呢!这样不是坏了我的名声嘛!而且我刚刚已经说了要与之共定天下,现在就要杀人,你要天下人怎么看我?!好了,此事不要再提!

见老板生气了,王猛只好识趣点,暂时不说什么。但是想除掉慕容垂的心思,一刻也没停止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既然老板说不能随便杀人,那我就想办法给慕容垂扣上个通敌叛国的罪名,这样杀他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思路确定了,接下来怎么办呢?——喝酒!酒可是个好东西啊,两个原本不熟的人,一起喝了几次酒,就是铁哥们了!就这样,王猛有事没事就找慕容垂喝酒,慕容垂不是贪杯之人,本想拒绝,但是回过头来一想,人家贵为一国宰相,而我充其量只是个寄人篱下的叛将,请我喝酒应该是我的荣幸,我怎么能拒绝呢!

就这样,一回生,两回熟,王猛和慕容垂混成了“铁哥们”!这天,两人又喝的酩酊大醉,准确的说是,慕容垂喝得酩酊大醉,而王猛动了手脚,假装酩酊大醉。见时机成熟,王猛开始下套了。。。

王猛:哥们,统一北方一直是大王的心愿,现在燕国势弱,国内矛盾十分尖锐,统治政权岌岌可危,我认为讨伐燕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我已上表,由我带队,让你儿子慕容令做参军和向导,带领大军讨伐燕国,你看如何?

慕容垂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没问题啊!这有啥!全凭哥们做主!

王猛:好!太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不过我此次出征有可能就一年半载回不来了,可否将你的佩刀送予我,也好让我在战场上也能睹物思人,不忘咱们的兄弟情义!

慕容垂已经喝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又被王猛打得感情牌这么一洗脑,所有的警惕都解除了,酒都喝到这里了,一把破刀,有何不可送人的!你喜欢的话就拿走好了!

就这么着,王猛带着慕容垂的佩刀,和他儿子慕容令出征了!

可是在拿下洛阳之后,王猛重金收买了慕容垂的一个叫金熙的亲信,然后又命人模仿慕容垂的笔迹给儿子慕容令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咱们爷们儿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而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估计我们父子仍然难免一死,况且最近听说燕国皇帝于我们走后颇有悔意。我现在已经在逃亡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时?事起仓促,来不及多说,特派人传信,以金刀为凭。

事关重大,加之也没有手机啥的确认消息的真实性,慕容令也拿不准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可是,看看信,是老爹亲笔;抬头看看人,是老爹亲随,刀,也是老爹之物。思前想后,慕容令给自己想了个理由,大燕毕竟是凝聚了列祖列宗几代人心血,现在亡国在即,老爹一定是不忍见它灭亡,才做此决定。

得!那就跑吧!慕容令于是悄无声息地逃回了前燕。前燕对他这个莫名其妙逃回来的叛徒自然不会有什么“优待”,慕容令被流放了,并且在途中死去。

再说慕容垂这边呢?听说儿子逃回了前燕,他吓得魂飞魄散,虽然不明所以,但是知道这次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于是,行李都顾不上收拾就跑路了,毕竟还是小命要紧啊!王猛这个始作俑者嘿嘿一笑,真是天助我也,这回看你慕容垂如何脱身?

之后王猛派人去围追堵截,终于又把慕容垂给抓了回来,再然后立刻给秦王苻坚上书,说慕容令拿着慕容垂的刀叛逃前燕,此必是慕容垂主使,大王赶紧杀了他!

王猛这计划简直绝了,天衣无缝,堪称完美!

王猛把捆得跟粽子似的慕容垂押解到苻坚目前,得意洋洋地等待苻坚下达诛杀慕容垂的命令,他会如愿嘛?如果真的是这样,后来就不会有后燕这个政权了。

只见苻坚走上前,对慕容垂说:你因为自家、朝廷争斗,委身投靠于朕;贤人心不忘本,仍然怀念故土,这也是人各有志,不值得深咎。然而燕国行将灭亡,不是慕容令所能拯救的,可惜的只是他白白地进了虎口而已。况且父子兄弟,罪不株连,你为什么过分惧怕而狼狈到如此地步呢。

说完,解开慕容垂的绳子,就当这件事从没有发生一样。纳尼?王猛看到这一幕,一口老血喷薄而出,差点当场去世。

捡了一条命的慕容垂对苻坚千恩万谢,这也是后来他后来建立后燕之后,没杀苻坚的原因,毕竟苻坚也算是自己的恩人了。

上面这一幕,历史上非常有名,叫金刀计,这里仅仅是简要描述了一番,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百度。

帝国的丧钟

说完了慕容垂,再来说说前燕。自从慕容垂投奔前秦以后,前燕的丧钟就敲响了。也不难理解,前燕被三个傻叉搞得乌烟瘴气,不亡国才怪了。三个傻叉是谁呢?——慕容暐、慕容评、可足浑氏。自打慕容垂走后,这三傻干脆破罐子破摔,为了搜刮更多钱财居然学起了东汉的汉灵帝买官卖爵,搞得民不聊生。

不作死就不会死,一边是前秦更加强大,一边是前燕更加衰落,强者吞并弱者向来都是战场的不二法则,此时苻坚已经做好了灭燕的准备!那么出兵总得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理由不用他们想,前燕自己送上门来了。

咱们前面说话,桓温伐燕的时候,除了慕容垂挺身而出,救了燕国,其实前秦也出了不少力气。前秦是前燕皇帝为求自保搬来的救兵,请前秦帮忙的代价就是事后要将虎牢以西划给前秦。这土地得来也太容易了,不要白不要!苻坚同意出兵,于是派邓羌屯兵于颍川,隐隐威胁桓温的后方,桓温退兵多少也有几分是因为忌惮前秦的突然袭击的。

战争结束了,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慕容暐突然反悔了,你前秦虽然出兵了,但只是来打了一下酱油,啥也没干,要地不太合适吧!之后又把责任推到使者个人身上,说这纯属使者的个人行为,是使者夸下海口以土地为代价请你们帮忙的,我可没说过这种话,这个使者是临时工,已经被我开除了!

苻坚大怒!滚你丫的!少跟我在这扯嘴皮子,要么主动给,要么我可就动武了!

慕容暐最后还是没割地给前秦,于是苻坚就以这个理由出兵伐燕。公元370年,王猛、邓羌率兵兵临洛阳城。洛阳守将慕容臧赶紧向朝廷求援,慕容评看到慕容臧的告急文书,淡定地回复到,别着急,这就给你派援兵,说着下令给洛阳拨付10万“精兵”,以拒敌军。然后慕容臧却以绝对兵力优势输给了王猛派出的精锐部队,是的,我没有说错,慕容臧10万兵力,而前秦这边派出的只有梁成麾下的1万兵力,可就是在这种兵力优势下,慕容臧依然输了,10万“精兵”几乎全军覆没,后来没办法,慕容臧投降,洛阳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前秦手中。

拿下洛阳之后,前秦一鼓作气,继续执行灭燕计划。按照战前计划,下一步要拿下壶关和晋阳,壶关跟洛阳一样,轻而易举被前秦拿下。而晋阳呢,稍微有点棘手,问题就在于,晋阳守军多,粮草充足,所以前秦攻了几次都没有攻下。

既然硬拼不行,咱就来阴的。王猛叫来大将张蚝,你听说过特洛伊木马嘛?张蚝:什么鬼?没有听说过!

王猛:没有听说过不要紧,咱现在学的这招跟他们类似——挖地道!

怎么的呢?说白了,就是王猛命张蚝从城外悄悄挖一条地道通往城内,然后半夜突然杀出,晋阳守军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城外,哪里想得到城内突然混进敌军,顿时晕头转向,抵抗的勇气都没了,这时王猛又派人正面进攻晋阳城,里应外合之下,晋阳也终于被前秦拿下。

洛阳、壶关、晋阳接连失守,前燕皇帝慕容暐急的团团转,再这么下去,大燕的领土都被前秦夺走了。不行,再怎么着也得阻止前秦!于是前燕国主慕容暐拿出了所有的家当——30万大军,让慕容评率领前去阻击前秦军。

在这场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慕容暐居然寄希望于慕容评,前燕不亡才是没道理了。慕容评带着30万大军姗姗来迟,呀!晋阳失守啦!那我还去那干啥?说着他命军队驻扎在潞川,干脆不走了,他想的是,我大军驻扎在此,前秦看到还敢过来吗?谅他们不久就会退兵而去!

消息传到王猛那,王猛哈哈大笑,燕军10万大军被我军1万精兵剿灭殆尽,所谓的30万大军又有何惧哉?!王猛决定给慕容评一个下马威,于是派出五千精兵,悄悄绕到了燕军后方,趁着他们不注意,一把大火把燕军的粮草辎重烧了个精光,一时间火势漫天,据说连邺城都能看得见。

王猛: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是我给你的见面礼,老先生!请你欣赏着美妙的篝火晚会!

那可是三十万人的接下来的口粮和装备啊!一瞬间就化为了乌有!消息传回前燕国主慕容暐那,慕容暐气得吐血,把慕容评大骂了一顿,并限期击败秦军。

燕军的粮草没了,打持久战没了底气,只能速战速决,而这,正是秦军最想要的。接下来的战斗过程就不再细述了,总之,前秦6万精兵在邓羌、张蚝、徐成等猛将的带领下,往来冲突,势不可挡,吓得燕军仓皇鼠窜,根本无心恋战,前燕仅存的这点家底在这一战被全部败光,这次战役史称“潞川之战”。

潞川之战后,前燕已经没有任何挑战前秦的底气和资本。苻坚得知消息欣喜若狂,他亲率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与王猛等人的大军在邺城外汇合。邺城被围的水泄不通,慕容暐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在城内束手就擒,至此,前燕灭亡。

灭掉了前燕之后,苻坚雄心勃勃地想要向南边最强大的对手东晋挑战了,那么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