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多到无法做实验的大学生,中药内外兼治获奇功
人体有很多反应都是应了那句话“存在即是道理”,但倘若超过了那个可耐受的限度,那就成为了异常。纵使有时候现代医学确实查不出病因来,但只要患者提出诉求我们就当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其异常,恢复他的正常状态。
这是一个大学生小D,一个患者朋友的儿子,今年22岁,因为汗多到了影响到做实验了,2月4日过来就诊。
小D的妈妈说,孩子打小就汗多,后来成了手汗如洗,目前全身都容易出汗,尤其以手汗和脚汗较为突出。
察脉观舌:舌红,苔黄腻,双手脉缓。
乍一看,双手脉缓,那会不会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再看舌,舌红非淡红,苔黄腻非薄白,所以此处脉缓不是桂枝汤证,此处脉缓是有湿邪的表现。
予以当归六黄汤内服,黄柏、苦参、侧柏叶外用。
2月10日复诊,药后汗出开始减少,外用泡手后会感觉很干爽,内服方加陈皮继续服用。
一直内服外用到2月26日四诊,身体躯干部汗出基本正常,手汗已经无碍,开学后予以颗粒剂以善后。
一则案例看起来平平无奇前后用的方子甚至变都没变,可是但凡手汗多的人都知道,手汗多并不是仅仅手汗多就完了,有的伴随季节性脱皮,有的手掌、脚掌瘙痒甚至还会开裂。可以说是病虽然不大,但身体却极为不适。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有必要讨论“汗出”的生理,在这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人为什么会有汗?
说为什么有汗,我们不如先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有汗?答案很简单:热了就会出汗。同时夏天也比冬天要出汗多。也就是说,出汗其实是可以降温的。夏天虽然人体体温恒定,但空气温度高,那人体皮肤自然会受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太阳一晒皮肤,皮肤灼热),此时出出汗降低一下体表温度就是人体的“自救行为”。
2、出汗有好处么?
上文提到,出汗可以降温是最直观的一个好处。那么还有吗?我们拿夏天和冬天做个对比,夏天气温高,汗出多,所以很明显的一点是夏天饮水就比冬天多,而绝大多数人(九成九到十成之间的人)夏天饮水多却也没见他比冬天体重重多少,因为夏天喝的水都随着汗液和尿液排出了体外。所以我们最不能忽视的是,汗的来源是体内的水,也就是说出汗是体内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曾经有段时间美国用含有发汗作用的麻黄制备减肥药)。换句话说,体内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汗出排除体位(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可以“见汗止汗”)。
所以我们得出两个结论,汗出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可以降低体温。
3、汗是怎么来的?
我们可以借用一个“模型”来理解这个问题——烧水和水蒸汽。从中医角度讲,阳气就是烧水的动力——火源,被加热的水液就是中医的阴液,而汗就是水蒸汽,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阳加与阴方为汗”。
也就是说,想出汗必须阳气足,水要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因为阳气虚出汗少,甚至因为阳气虚他们往往无意识的会增加光照(没事倚着墙根晒太阳)。而自然界中我们可以看到骆驼为了节省水分除了肾脏功能特殊外,它们只有体温超过40℃以上才会出几滴汗。
所以综上所述,人体只有在阳气充足和阴液充裕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出汗;同时人体可以借助汗出来降低体表温度,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推而广之,“自汗(汗多)”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热,需要通过汗出降温。
2、有水湿,需要通过汗出排湿、排水。
3、汗出调节机制的异常,本文暂时不讨论。
而本文的小D就属于1、2兼而有之,所以当归六黄汤中的黄芩、黄连、黄柏恰能对证除热祛湿,生、熟地滋阴补液,黄芪可补气(预防汗多伤阳),而当归则可以通利血行以利水道。(黄柏、苦参、侧柏叶对于汗多脱皮患者疗效较好,一般每年发作外用7天,2-3年可根治,用完皮肤干爽。)
至于有些患者因为热汗出的,白虎类方、血府逐瘀汤(灯笼热)、凉膈散、葛根芩连汤、除烦汤都是有应用机会的。
对于水湿重的,麻黄类方、三仁汤、甘露消毒丹都有应用机会。
至于第三类调解机制障碍的,桂枝类方应用机会相对较大,这个类型我们改日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