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写作营之素材搜集
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昨晚的课程里,丹尼尔老师讲了选定主题以后,如何搜索素材的框架。有一个数字还挺震惊我——搜集50000字的素材,最后可能呈现出来的就只是2000-30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也许是之前没细想过这个问题,加上自己写一直都是随心而动,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完全不用费劲去搜集什么素材。所以一直觉得,上面提到的这种文章,大概是新闻媒体或报刊杂志之类才会如此慎重地对待一篇文章吧。丹尼尔老师讲到搜集素材的几种方法,其一是关于书籍类资料收集:八面受敌法。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猜也猜不到,听了讲解才知是带着问题去看书,从书中找寻我们选题里需要的素材内容。其二是尽量找寻一手的素材。比如百度很多都是二手被加工过有个人看法和意见的素材,这些内容虽然也是观点,但并不是我们能使用的接近真实程度的素材。其三是能用新素材就尽量不要用老素材。很多文章确实比较吸引我的点就是,它能从古论到今,从历史人物角度出发然后又讲到近现代甚至当时当下发生的一些事件,这样的文章让人感觉既有深度(古),又贴近生活(今)。其四是尽可能海量的搜集素材。一篇文章的质量好坏,与作者准备成分的充分与否,必定有着莫大的关系。联想起之前我自己的日更文,往往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了,虽然字数、内容也都有,但是就是会觉得结尾结得有点着急,有点不知所措,想来也是没素材的原因吧。素材这玩意儿,真要找,一时还真是不太有头绪,看到群里有人已经开始通过微信读书去看书准备上了,感叹别人动作快的同时,也好像有了点方向,上完昨晚的课,似乎没那么慌张了。2月18日素材课作业:先定选题,后找素材。还是先有素材,后定选题。又或者是别的说法,谈谈你的理解。解:个人认为是先定选题、后找素材。选题,就像一个一个方向,只有定好了去哪里,找到了这个方向,才可以 为去这个方向做准备。如同行船,船体本身就是素材之一,选题则是那个方向盘,船体可以乱开,但最终还是需要一个方向。所以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会先定选题,然后再找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