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你的微信有多少联系人,又有多少联系?
系列推送
都用这个封面
我就是这么懒
觉得有延续性
也是很好的事
(用ppt模版制作,关键词为history)
删除联系人这件事,我已经越来越熟练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其实大部分人,因为我毕竟我虽然没有下手,但也是默默留心了很久:
这些人一年来有没有来主动找我聊过天?(注意是聊天,不是请教,请教的事情,我觉得可以慢慢移到群聊、公众号、邮箱,个人微信号要归个人生活)
——这期间我主动找人聊天的有一个契机就是,对方给我朋友圈的评论很有趣,我想要继续问问看;
至于点赞,真的,我没法记住多少个头像,我这种日常发朋友圈的已经不在乎谁点赞谁不点赞了;
我发出来了就完成了对我妈和一些朋友的承诺——好好生活,照顾自己。
有没有主动和我分享一些他们自己的趣事?(再次注意是个人趣事,不是专业交流或者业务往来;这些事情同样很重要,但我希望今后可以慢慢移到群聊、公众号和邮件,个人微信号要归个人生活)
——这期间我找人主动分享趣事的一个契机就是,我看到的一些事情(比如松鼠)或者推送,对方以前评论过,我会觉得TA或许还感兴趣,所以会主动发给对方,至于对方回复不回复,那真的不在我的控制范围内;
但现在想来,其实这还真挺好的,因为我单独发了之后,还加上了我的推荐语,对方都不回复的话,这不是正好提醒我在第二轮考虑删除通讯录联系人么;
趣事不是找我代购、帮忙之前的开场白,也得是你认为我们都感兴趣的内容,是就这个内容进行的讨论,是开启一个话题。我希望我付出的时间得到尊重,所以我也一直非常尊重自己和愿意给我时间的联系人,所以我先这样对TA。
虽然按下删除键的时候,还是要深吸一口气,甚至有的还会有点不开心。
我觉得是可以值得交流的朋友,对方却觉得我是朋友圈里可有可无的一个;但这很正常呀,现在就得到了彼此的确认;说不定未来再遇到,会有变化,所以还是要好好说一声“再见”。
因为会有在不说清楚的情况下,双方之间的认知会有很大的差异。我特别记得我有一次问我一个师兄,为什么人和人之间毕业之后有的就会形同陌路,有的就依然关系很好觉得很近呢?
师兄给我说了一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他发婚礼请帖的时候(我参加了婚礼,但在直到最近之前都不知道这件事):
第一波他先给自己认为关系很好的一些联系人,有师长朋友和同学,都发了请帖,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婚礼。
结果有四种人(这是我印象中的,不是师兄的原话,所以如果读者觉得不妥,那是我表达的问题):
有人欢欣鼓舞地表示一定会留出时间来;
有的回应得不那么快,说有空一定会来,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有时间;
有的抱歉说实在没有办法来(但立刻提前发送了红包表示心意);
有的假装没看到
但还有一些人,是师兄一开始在纠结是不是需要邀请的通讯录联系人,结果其中就有人主动来问师兄:
最近是不是要办事情了?具体什么时间?
师兄分享的这个经历其实到现在对我都有触动。
但毕竟我作为一只总吃狗粮的单身汪,还没有这种人生大事。
不过我自己最近也快过生日了,所以也算是一年一度的大事。
我在想我的微信联系人里有多少是知道我生日会给我发祝福的?
又有多少是我知道他们生日,愿意给他们发生日祝福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你这不是闲得慌?事实上,我为这些觉得那些认为自己忙到没空关心自己亲友的人,感到有一丝丝悲哀,你是在给谁忙?
当然提到生,我也不免会提到其实很多人都讳莫如深的死。
所以我在自己主动退出对方微信通讯录联系人的时候,会先问自己这一个问题:
我如果办一场生日宴,不考虑时间地点,我是否会邀请这个人来参加?
如果我觉得不会,而且对方的确也没有什么和我的私人交情,也没有释放出和我一样的至少三个共同爱好、兴趣,那我就只能期待未来“再见”了。
至于对方会不会参加,这个问题,可能就要TA自己衡量了。我这个月还没计划走到这一步,应该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找到合适的契机了解这一情况。
但参加生日的理由其实很多,就像我师兄邀请的亲朋好友还有许多联系人,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交际色彩。
所以其实,我还有更进一步的第二个问题。
2. 我的葬礼上,如果我能提前安排好宾客名单,这个人会不会在列?
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当我问到第二个问题之后,第一个问题会让我留下的很多联系人,其中也就三分之一不到,是我真的觉得会邀请对方参加葬礼的好友。
而这之中,还涉及到别人是不是也这样看你。但这不是我可控的,我只能说,我想先表达清楚:我怎样看待我与TA之间的关系。
最后放一个我朋友圈今日份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