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俊家世新说 2024-06-11 10:02:26 内蒙古大学的硕士论文研究成果,论文作者高艳,导师薄音湖 音乐剧《余子俊》 关于余子俊家世的史料极少,《明史·余子俊传》中只有“父祥,户部郎中”几个字。《国朝献徵录》的《兵部尚书余肃敏公子俊传》中则提到余子俊“其先郢(楚之国都,泛指湖北)之京山(湖北荆门市京山县)人,元术入蜀,父祥仕为户部郎中’’。近些年来,一些人对余子俊的家世问题吵得沸沸扬扬,原因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很多“余”姓人氏认为自己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后代,纷纷要求改汉族为蒙古族,他们把四川历史上包括余子俊的余氏名人也拉了进来,说明代的余子俊就是蒙古人。有关议论多见于网络,写成正式文章的寥寥,下面综合各种议论试做辨析。1、余子俊是蒙古族之说主此说者自称,余姓来自复姓“铁木”,“铁木’’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前二字,所以他们是蒙古族。还说,他们出自成吉思汗后代、元朝宰相铁木健(或作铁木见、铁枧)之家。元末顺帝时发生红巾军起义,铁木健诸子及婿正在朝中任宰相、尚书等要职,号称“九子十进士”,声名显赫,朝中奸佞小人乘机诽谤,说铁木健一家暗中鼓动红巾军。顺帝听后欲除去铁木健一家,于是铁木健九子一婿逃出京城,辗转到达泸州凤锦桥。为了避免人马过多暴露目标,他们决定分散逃往川内各地,逃散前联诗合对,以便同后相认。诗日: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贼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权。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十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诗罢,十人洒泪沾襟,誓日:自改铁为余,而后世世子孙,俱要相认,不可以骨肉视为路人,寓意“杀不尽斩不绝还有余"。据多种版本的《余氏族谱》记载,十公分散后的去处是:秀一公:字德元,号清,元朝太守,娶姜氏。太公子后裔端庄静一,不减姒氏之德,俨有姬姜之风,封为一品贤德夫人,旌奖犹存祖庙。生一子名思贤公,自大乱以后,由西川泸州分散后迁江南徽州休宁县,延世不绝,俱有显官,秀一公之克先绪始其也。秀二公:字德朝,号贞,元朝太守,娶张氏。红巾贼乱分散后迁洪雅、乐山、峨眉。秀三公:字德真,号醇,元朝太守,娶张氏。红巾贼乱分散后迁成都、华阳。秀四公:字德辅,号和,元朝太守,娶汪氏。红巾贼乱分散后迂成都、内江。根五公:字德弼,号藩,元朝尚书,娶陈氏。红巾贼乱分散后迁宜宾,庆符。根六公:字德有,号桓,元朝尚书,娶樊氏。红巾贼乱分散后迁泸州、荣县、长宁、隆昌。根七公:字德意,号屏,元朝尚书,娶王氏。红巾贼乱分散后迁犍为、仁寿、井研。生五子,长朝崇,二朝兴,三朝宗,四朝定,五朝启。公殁,葬犍为紫云亭,有碑为记。根八公:字德自,号翰,元朝尚书,娶谭氏。红巾贼乱分散后迁叙宁、犍为。根九公:字德兴,号方,元朝尚书,娶余氏。红巾贼乱分散后迁富顺、青神、荣县、犍为。公殁,葬荣县龙滩场祠堂弯,嘉靖皇帝御祭御葬。生之子,长子俊,二子福,三子珉。根十公:木键婿,原姓金,改姓余,字德仙,号伯,元朝侍郎。红巾贼乱分散后迁居忠州、长寿。以上十人之字依次读来是:元朝真辅弼有意自兴仙。持余子俊是蒙古人观点的依据即是这则材料。按上面的材料,余子俊是根九公的长子。据“中华铁改余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考证,认定蒙古族余氏先祖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元太祖皇帝)为一代祖,元太祖的四子拖雷(追尊为睿宗皂帝)为二代祖,睿宗的次子忽必烈(元世祖皇帝)为三代祖,元世祖皂帝的二子真金(追尊为裕宗皂帝)为四代祖,裕宗争帝的四子铁木健(南平王)为五代祖,南平王的九子根九公为六代祖,根九公的长子为余子俊。这样排下来,余子俊便是成吉思汗的后代。2、余子俊是汉族之说持这类观点的,主要是反驳余子俊是蒙古族。《余氏族谱》记载了部分蒙古人由江西、湖北等地入川的情况。但十进士俱任要职,当各在一处,不可能同在一起入川。另外,在余子俊墓中也记载了他的家世情况。余子俊墓园位于乐山市央江县青州乡小学与中学校园,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于明代成化年间,为余子俊担任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期问修建。墓园内除葬有余子俊夫妇和余子俊母亲外,还有余子俊曾祖母赵氏墓、祖父余永泰墓、父余祥墓和子余寅、余寰墓,以及孙余承祖、余承芬墓。另外,余子俊的老师邹希文也葬于此。称“六世之墓在焉"。余子俊曾祖母赵氏、祖父余永泰、父余祥,可见他并非出自所谓的“铁改余”之子或者孙。丘溶《兵部尚书余肃敏公子俊》中记载“余子俊,其先郢之京山人,元末入蜀,父祥,仕为户部郎中”,丘溶和余子俊同朝为官,为他写的传记应该真实可信,这也为否定“铁改余’’的说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笔者的观点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余子俊是蒙古族之说疑窦丛生,难以置信,余子俊应当是汉族。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所谓铁木建“九子十进士”暗中鼓动“红巾军”,受元顺帝威胁而散,时间必在元末。红巾之乱始于1351年,终于1363年左右,余子俊卒于明弘治二年(1489),享年6l岁。也就是说,余子俊生于1429年,出生时距离红巾之乱结束少说也有60年,其父根九公在红巾之乱时就中了进士,至少也有18岁,就算“九子十进士”逃亡之事发生在红巾之乱的未年,余予俊出生之时,根九公已经七十多岁了,这时才生下第一个儿子,接着又生了两个儿子,显然不符合常理。前述史料已说明,余子俊之父是余祥,是明朝的户部郎中,与根九公完全无涉,其祖父是余永泰,也不是铁木建。其次,历史研究“无征不信”,史载忽必烈次子真金只有三子:甘麻刺、答剌麻八剌、铁穆耳(元成宗),未闻有第四子铁木建。所谓平南王铁木建其人,在元代史乘中根本没有记载。第三,所说铁木建是元朝宰相,其子不是尚书就是太守,宰相身居极品,尚书太守亦为高官,史料必多有记载。但所提到的秀一公至根十公在元代史料中根本找不到,必是杜撰。所以笔者认为余子俊不是蒙古族,而应是汉族。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赞 (0) 相关推荐 少保户部尚书曹公(邦辅)传 曹邦辅(1507年-1575年)字东村,号子玉.山东定陶县冉古镇曹楼村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明朝著名大臣和抗倭将领.生于正德二年(1507年),卒于万历三年(1575年)九月初三.葬柳林 ... 质疑《蒙古族皇室后裔铁改余姓总谱》总纂余德连十二问(转载) 如果不是西南余氏,很可能没有看到过封面如下图的<蒙古族皇室后裔铁改余姓总谱>. 另33页附图均附文末 该谱于2008年印发,在序.大事记.编后语.编后记等处记载:1997年成立铁改余返本归 ... 清代户部尚书董诰楷书《春华集庆册》 清代户部尚书董诰楷书《春华集庆册》 明末阁老杨嗣昌之佚文《洪云蒸传》,写尽一位攸县进士的壮烈生平 洪云蒸传 杨嗣昌 洪云蒸,字化卿,号紫云,长沙之攸县人.万历庚戌进士,少入塾读志士仁人章,曰:"为人须如此."师事安城刘泸潇徵君,喜玩王阳明文集,又尝访刘养旦问阳明之学.先是泸潇著 ... 余子俊 余子俊(1428年-1489年),字士英.四川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人,祖籍京山(今属湖北省荆门市).明朝名臣.景泰二年(1451年),余子俊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进户部员外郎.在 ... 【广东】余子俊《乌龟观察记》指导教师:程玲娜 乌龟观察记 天河区侨乐小学 余子俊 我养了两只小乌龟,它们叫"小静"和"小鬼". 记得它们刚到新家时,那只颜色浅的乌龟太活泼了,我真希望它能安静一点.而另一只颜 ... 大草千字文.唐怀素书.余子俊于明成化六年摹刻.明刊本 · 【余国俊:治崩漏的高效专方】 高效专方一用就灵 作者/余国俊 诊断现场 例1:罗某,42岁,1985年7月26日初诊. 患者阴道反复不规则出血半年,屡用激素及中药治疗乏效. 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黄体功能退化不全.妇科建议切除 ... 著名医学专家余国俊主任:陈氏通补汤方专治腰痛疗效佳 陈氏通补汤方 苍术12g 焦黄柏12g 薏苡仁30g 怀牛膝15g 黄芪30g 当归10g 菟丝子30g(包煎)川续断15g 桑寄生15g 杜仲15g 补骨脂20g 一.方证浅识 <内经> ... 余国俊--喉科六味汤合养阴清肺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 女患,35岁,1991年11月23日初诊.宿患慢性咽炎,久治不愈.平时咽喉干涩,微咳.2个月前因重感冒引发剧烈咳嗽,住院7天,中西药配合治疗,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咳嗽不减轻.乃自动出院服中药,先服金沸 ... 【余国俊】江尔逊运用三仁汤心法 江尔逊老先生崇尚仲景学说,喜用经方,而不薄时方:对时方之疗效卓著者,恒视若经方.如<温病条辨>三仁汤(由杏仁.薏仁.白蔻仁.半夏.厚朴.竹叶.白通草.滑石组成),因蜀中气候潮湿,湿热致病者 ... “郁达夫杯”三等奖作文 || 实验鹳山 余子墨《吃月饼》 第三届"郁达夫杯" 现场创意写作大赛-三等奖作文 二.三年级看图作文 仔细观察上面的图,图上画着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又会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编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记得给故 ... 蒋子俊:卖馒头的孩子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新会员优秀作品 卖馒头的孩子 富春七小 五(2)班 蒋子俊 傍晚,天还没黑,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路上,我和妈妈正在逛街. 雨越下越大,我和妈妈像疯子似的,在每一家店里,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