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材长成大产业 济南中药材转型跑出“加速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戚云雷 通讯员 魏海刚
泉城济南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特色农业资源禀赋鲜明。中药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孕育了章丘“朗山远志”、莱芜“白花丹参”、平阴玫瑰等道地药材,平阴玫瑰成为特色农业“十朵金花”之一。如今,济南市借势中药材高质量振兴发展,实现了由“盆景”向“风景”的转型升级。
“济南中药材产业将聚焦培育新动能,依托'1195’总体工作思路,构筑'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聚力服务'五个济南’,让小药材长成大产业,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中药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统计,2020年济南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4万亩,中药材农民合作社54家、家庭农场16个、种植企业48家、专业村20个。“长清栝楼”、“莱芜白花丹参”、“ 平阴玫瑰”、“ 灵岩御菊”等道地药材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龙头扬起来
中药材发展规模持续放大
“由于中药材发展政策利好,尤其是《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出台,农民种植积极性普遍高涨,今年种植规模又有新的扩大。”据济南市莱芜区苗山岳圣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奉胜介绍。
苗山镇位于济南市莱芜区东部山区丘陵地带,土质砂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于优质高效中药材种植。但曾经很长时间以来,当地农民处于观望彷徨状态,中药材产业振兴发展缓慢,制约着“资源”变“资产”稳定快速转型发展。
记者采访中,苗山镇陡峪村的57岁李光常谈及中药材种植,道出其中的苦衷:“以前土地规模化流转还不稳定,加上中药材种植技术缺位和销售门路闭塞,自己曾经试着种植了几年都没有成功。”“改变发生在3年前,合作社给种植意向种植户不仅上门免费供应中药材优质种苗,还耕、种、管、收一条龙全程服务,去年我直接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托管,我也当起'甩手掌柜’。”
李奉胜介绍,种植白花丹参亩均产值5000~6000元,是栽培小麦、玉米等常规农作物的2~3倍。农民就地合作社打工,可以不出村获得工资性收入,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得到流转性收入,年底还有分红。目前李光常已然实现中药材种植“土里刨金”的转型跨越,其自身成为合作社中药材种植“老把式”,现在每年收入四五万不成问题。
像李光常这样的高素质农民一样,目前在岳圣中药材合作社强有力带动下,莱芜区苗山镇及周边镇村流转土地到合作社的农户达到1200余户,初尝甜头老百姓中药材种植积极性空前提高,合作社规模效益越来越大,合作社白花丹参、紫花丹参、黄芩等道地药材发展到32000多亩,总产值过亿元。岳圣白花丹参种植基地被评为国家、省级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山东省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岳圣合作社带动中药材发展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近几年,济南市加快实现“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带动模式,中药材主体捆绑式抱团发展,助力中药材驶入规模化、产业化、一条龙快车道,中药材迎来规模化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春天。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依托土地流转基本上实现基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
质量保起来
中药材主打绿色放心产品
中药材实现保值增值的是其有效功能成分,而标准化生产是道地药材提质保纯的基本路径。一直以来,围绕如何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成为各生产商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济南市西部的平阴县,中药材资源禀赋彰显。作为济南市首家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近几年打出“组合拳”“治顽疾”,持续提升道地药材产品质量,成为远近闻名保障中药材质量的典范,依靠高质量发展中药材知名品牌产品抢占全国高端市场。
据公司负责人刘孟建介绍,这几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道地药材标准化溯源平台,密切与科研院校技术合作,上联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下接道地药材使用单位,建成全过程可追溯万亩道地药材示范基地,中药材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从生产源头的关键环节抓起,从最初的选地、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各生产环节的数据上传,在平台上可随时详实查询中药材整个生长期生产管理状况,实施全过程可追溯。”刘孟建告诉记者。
为全面保障道地药材质量,通过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实施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收及加工等“5统一”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负责到人”的倒逼机制,每人对指定地块一包到底,实施中药材产品质量与收入水平挂钩,保障中药材管理规范落地落实。
记者了解到,产业化联合体可以将中药材种植、管理、加工和销售有机融合,构建主体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有力提升道地药材质量水平,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重要载体。截至目前,联合体在平阴县发展黄芩、瓜蒌等道地药材基地10000余亩,桔梗、白芍等道地药材基地4000余亩。
实施中药材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建起高规格标准化智能化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成全过程可追溯高位平台“三大法宝”,让广大经营主体中药材质量无忧,达到绿色产品标准,突破高端市场门槛,实现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农户的有机衔接,打造道地中药材质量全程保障的济南实践。
创新强起来
中药材科技驱动动能澎湃
5000平方米组培中心,“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规划建设中医药康养田园综合体……这里到处渗透着创新发展的元素,这就是印象版的山东泽凯尔进出口公司。近几年,济南市中药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的推进模式,逐渐走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种植模式创新。道地药材生产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基地”及产业联合体模式。通过合作社来具体实现生产的“5统一”,严格按照种植规程,实现标准化种植。将公司和合作社无法完成或不便于完成的环节给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来完成。
科技驱动创新。与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实现新品种研发、试验、推广等技术落地,建立研学基地,打造集学习、培训、研发一体培训中心。围绕中药材种植资源圃,建起中药材品种展示中心,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产品保护创新。依托当地特有中药材品种资源,经过人工驯化提纯,达到道地药材提纯复壮。通过申请地标认证,保护道地中药材发展;通过制订地方种植规程,实现种植标准化;通过申请专利达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特有品种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建立封闭型中药材种植模式,构建内部流程价格机制。通过企业或者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及种植户签订种植合同,保障中药材产品回收的质量。建立“风险上移价格下移”的风险机制,实现与种植户风险共担。
创新是驱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的第一动能。泽凯尔“4个创新”就是其中一例,而这在泉城济南已是无处不在……目前,丹参、玫瑰、金银花等主要品种涌现出一批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平阴玫瑰、灵岩御菊、岳圣丹参等创新发展赋能中药材产业转型跨越的典范俯拾皆是。
近年来,济南市强化政策、技术、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保障,重点加大田间地头现场观摩培训、手把手指导、零距离服务,加快中药材综合生产供给能力、质量提档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创新发展,发力按下特色产业振兴“快进键”,中药材转型跑出加速度,开启中药材产业振兴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