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二
(续上)
师:肉乎乎的手指按斑蝥好玩!我们再看看那条蜈蚣。原文是怎么说的?
生:“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师:这个小家伙事先一定知道断砖下面有蜈蚣么?
生:不知道。
师:对,那么我们猜猜这孩子为啥会去翻断砖?
生:小孩子好奇看看砖下有什么。
生:也许是想用断砖砸什么。
师:其实文章第9段已经告诉我们了——
(生翻书)
生:他将砖头抛向间壁的梁家去了!
师:好吧!且不管他到底为何翻砖,他翻着,翻着,翻着,突然——
生:发现一条蜈蚣!
师:他的第一反应是——
生:惊叫!
生:往后跳!
生:赶紧跑!
师:也许他一紧张,手一松,那断砖又——
生(笑):又把蜈蚣压住了!
师:好玩吧?
(生沉浸在美好的想像之中)
师:除了斑蝥、蜈蚣,这里还有两种藤子缠绕在一起。
生: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师:何首乌有什么样的根?
生:臃肿的根。
师:与何首乌根有关的说法是什么?
生: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师:你们有时瞎想过要长生不老,成为神仙么?
生(笑):想过!
师: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小家伙陷入幻想时是啥模样?
(生模仿样子,各尽其妙。好玩)
师:好!来,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憧憬来拔这何首乌……来,光着胳膊光着屁股的小家伙手里抓住何首乌藤……身子前倾还是后仰?
生(闭目想像):后仰着……
师:好!使劲!拔!拔!拔!拔出来了!一看,是不是像人形的?
生:不是!
师:这孩子会不由自主地——
生:叹一口气:“唉!”
师:好!再拔!拔!拔!小家伙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结果——
生:又不是像人形的!
师:原文是怎么说的?
生:“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师:所以最后看小家伙脸上的表情——
生:十分失望。
师:甚至会一屁股——
生:坐在地上!
师:找不到成仙的东西,肯定不开心。为什么还说是“乐园”呢?
生:当时也许不开心,可是过不久再回忆这段事时,一定觉得非常好玩!
生:孩子的幼稚也是好玩的!
师:对!斑蝥好玩,何首乌好玩,黄蜂好玩么?
生(顿):不好玩!
师:对!黄蜂有毒针,被刺中很痛,当然不好玩!不过文章是怎么写黄蜂的?
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师:哪个词好玩?
生:肥胖!
生:伏!
师:为啥呢?
生:就像一个胖胖的小孩子趴在地上,屁股撅着。
师:也就是说黄蜂的体态与样子好可爱!你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里的《阿长与山海经》。你们还记得那个保姆阿长长啥模样么?
生:又矮又胖。
师:书上说是“黄胖而矮”。所以啊,小家伙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也许就是看到胖胖的阿长伏在菜花上呢!
(生大笑)
师:小家伙在园子里,听到油蛉低唱时,我们仿佛听到他也——
生:跟着唱!
师:他听到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时,两只小手——
生:仿佛在模仿弹琴的样子!
师:他走在草丛中,突然窜出来一只云雀,他——
生:吓了一跳!
师:他还可以吃到两种果子,是——
生:桑椹和覆盆子。
师:味道?
生:酸,甜!
师:口水?
(生做表情):都流出来了!
师:文中还写到石井栏。石井栏是干嘛用的?
生:用石头做的围着水井的栏杆,为了小孩子们的安全。
师:“石井栏”前用什么词修饰?
生:光滑。
师:这个石井栏为什么会光滑?
(生议论)
生:经常用手抚摸。
师:好!拿出你的右手!来!(师做抚摸的手势,生跟着做)什么感觉?
生:好光滑!
师:温度?
生:手好凉爽!
师:来,再来顺着抚摸一次……光滑,凉爽……我们读文字,要读出质地,读出温度来,这样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石井栏的光滑除了可能的手抚摸,还有什么原因?
(生议论,有学生发现答案)
生:小家伙们还经常站在这里往下跳!文章的第9段中有这么一句:“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师:你真厉害!好!他和他的小兄弟们轮流着站在石栏杆上往下跳。咦?请问:是往哪边跳?
生:向外跳。
师:为何不向里跳?
生:里面是水井!
师:对,如果他们扑腾扑腾跳进水井里去了,那可不是井底之蛙,而成了井底之娃啊!
(生大笑)
师:你们看看,即使是“光滑的石井栏”一句,依然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儿!于是我们回过头,再来想像:某一天,这个小家伙神气活现地出现在百草园门口,双脚立定,左手叉腰,右手一挥,仿佛对着天下的人说“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也不必说什么什么,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时,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自豪!
生:仿佛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我的!
生:我是这里的主人!
师:对!对于大人来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因为附着着“我”童年时代太多有趣的故事而让“我”沉醉其中,从而成为“我”的乐园。于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一段看似写景,实则写人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