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乡邮员王顺友
在2005年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现场,来了一位朴实憨厚、满脸沧桑但又带着腼腆微笑的男人,他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京城、走上颁奖台。颁奖嘉宾诚挚而崇敬地向他微笑致意,转而通过镜头向全国观众宣读颁奖词: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站在台上的这位个头瘦小、微显驼背,实则40岁而看上去年过半百的“老”男人,就是感动中国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乡邮员——王顺友。
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如何感动中国?又以怎样的壮举书写世界邮政传奇?
一. 王顺友的家
王顺友说他有三个家:一个在江边,那是他父母在雅砻江畔白碉乡河边村的家;一个在山上,离县城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那是他和妻儿的小家;一个在邮路上,那才是王顺友一个人常年栖身的“自己的家”。
1965年10月,王顺友出生在雅砻江边的那个家并度过他的青涩童年。1984年10月,19岁的王顺友从当乡邮员的父亲手里接过了马缰绳,开始走父亲走过的邮路,负责木里县城至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卡拉乡的乡邮投递工作。出门前身为共产党员的老父亲拍着他的肩膀郑重地说:“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王顺友牢记父亲的嘱托走上了马帮邮路的漫漫征途。
虽说他人年轻有干劲,但起初送邮件走起山路来他也感到吃不消,好在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一年365天,王顺友有330天都在邮路上,如此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他人勤嘴甜心又善,除了送邮件,藏民们很多与他邮递业务不相干的事儿都找他办,他都笑着接受且不辞劳苦办得好好的。他的口碑非常好。
有位叫韩萨的姑娘爱上了这个心善人勤的小伙子,与他结为夫妻,小家就安在木里县乔瓦镇银盘村的半山腰上。可他自从结婚那一天起,这个家顶多只能算是王顺友邮路上一个短暂歇脚的驿站,每半个月或更长时间回来住一两天,即便上有双亲、下有儿女他都顾不了。不久,江边那个家中年迈的母亲因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归西,留下老父亲孤守土屋、体弱多病已是风烛残年。
王顺友的家中有什么?有记者采访后这样描述:“土墙早已被屋里的火塘熏得漆黑,家徒四壁,连一张椅子都没有,家里唯一的奢侈品就是摆放在破旧木桌上的、儿子王银海上初中时花5元钱买的一只小闹钟”。由此可见他家生活之艰难。无奈,年仅13岁的小女儿只得辍学外出打工。
那么,王顺友常年寄居的邮路上那个家是怎样的呢?他微笑着说,送邮路上,难得遇上一户人家,每当节假万家团聚时,他只能和骡马依偎在山洞、牛棚、树林或露天雪地,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口冰块。最恼火的还是雨季,几乎没有穿过一件干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本来就难走的烂石路变成泥浆路,深一脚,浅一脚,连骡马都打滑,我常常摔得浑身是泥,夜里也只能裹一块塑料布睡在泥水里。这就是王顺友流动的家,没有固定处,没有门牌号,没有一张床,没有一口锅,没有一个邻居——这也太、太、太不可思议了!
即便这样的日子,王顺友也从未想到过撂挑子,因为他割舍不下大山里的那些藏民,因为他们需要他。
二、王顺友的路
自从1984年10月19岁接过父亲的班走上这条坎坷的邮路,王顺友这一走就没有个尽头,山外城里人不了解他及其他的艰难与重要,直到2005年他“感动中国”才被人知晓。
这条路有多长?接过父亲的班时,这条路一个来回就是584公里,天好顺利都要耗时20天,遇上风雪暴雨天就没个准数。15年后的1999年,局领导考虑到卡拉乡与其它三个乡不在一条道上,并且路线太长,工作难度太大,就将卡拉乡调整出来。现在,王顺友只负责木里县城至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三个乡邮件的投递工作,即便这样,这条邮路往返里程还有360公里,须耗时14天左右。到2005年“感动中国”之前他累计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公里?我们不妨粗略地计算一下: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路上,每月28天两个来回他都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艰难独行;20年,他磨破了无数双鞋,步行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回红军长征路,环绕地球6圈半!
这条路有多险?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木里县,群山环绕,境内几乎没有一块平地,邮路沿马帮踩出的羊肠小道在大山深处蜿蜒,攀爬陡坡斜壁,趟水激流险滩,悬溜钢索滑道是每一个来回的必须。一条邮路要翻越十几座大山,经过好几个气候带,山下烈日暴晒,山顶寒风刺骨。他既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雪岭,还要横穿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途中的必经之地察尔瓦山,气候非常恶劣,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覆盖,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积雪在高原太阳的反射下灼得眼睛生疼。而一旦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时,气温又高达40多度,闷热难耐。从白碉乡到倮波乡,还要经过当地老百姓都谈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这里,拐连拐,弯连弯,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是波涛汹涌的雅砻江,马帮踩出来的羊肠小道下面是万丈深渊;这里,山路异常狭窄陡峭,有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掉进滔滔江水中,尸体都找不到。这条路上还经常有难以预料的险恶,那就是野兽和歹人,王顺友不止一次与野兽遭遇,或打斗,或躲藏,有时虽躲闪不及但还能带伤而胜;最难的是与歹人斗智斗勇,他多次以“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这样的“蛮横”来吓退歹徒,使邮件得以保全。2002年12月,日本NHK电视台专程来到木里,对王顺友的工作进行跟踪拍摄。摄制组用4天时间只走了80多公里,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坐车返回木里,然后转西昌、过冕宁,再经甘孜州九龙县到达倮波乡,这一圈,他们绕了六、七百公里才进行完邮路终点的拍摄工作。出发前,他们和王顺友打赌说:看谁先到达倮波乡。然而,令日本摄制组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坐车到达倮波乡时,王顺友已牵着那头白骡子等他们半天了。日本记者被王顺友征服了。……这样坎坷而多险的邮路王顺友一走几十年,本地山里人都难以想象,全世界无人敢想象!
至今,这条路王顺友走了30多年、40多万公里,还没有停步。经他递收的邮件和代理的非邮政事务数不胜数,且投递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高达100%。
三. 王 顺 友 的 伴
无休止长途跋涉的王顺友有三个伴儿——一个是妻子,一个是骡马,一个是伤病。妻子虽好却总不在身边,倒是那匹骡马和一身伤病总是与他形影不离。要问他最爱那个伴儿?毫无疑问是妻子,但他一年有11个月见不到她。无奈他只能和骡马同吃同睡、同行,带着伤病在没完没了的邮路上跋涉。
穷家里的妻子很贤惠。但自打嫁给他后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家里家外、农活家务活、大事小情几乎她一人包干了,生三个孩子丈夫都没在身边照料,儿女们上学当爸爸的顾不上问。妻子韩萨也因劳累过度、营养不良而经常生病,但王顺友总在路上管不了。2005年元旦韩萨又病的不轻,独自卧床两天无人知晓,还是邻居发现后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县邮政局报信,才被局领导派人送医院救回一条命,那时大家都无法通知王顺友,何况他即便知道也得三天才能赶到家。王顺友对妻儿深有愧疚,多年来(2005年前)唯一能够弥补妻儿的只有“上缴”那每月几百元的微薄工资。但这也为难了妻子韩萨,要知道维持一个老少三代七口人大家庭的开支区区几百元钱能顶多大个用?!不仅小家庭三个孩子读书不够,还有体弱多病的公婆要吃药。无奈,韩萨只有拼命地干活,拿地里的出产和养鸡的鸡蛋换油盐,节俭过日子,有病没钱拖着不治。即便这样,韩萨也能谅解王顺友,她以一颗顾全大局的心、一种朴实的情感理解丈夫的工作,她知道没有王顺友,大山里千万藏民与外界、与在外亲人的联系就断了。她觉得,王顺友不仅是自己的丈夫,更是大山里无数藏民共有的“儿子”,是他们联系和了解山外世界的纽带和桥梁。几乎王顺友每次送邮出发离家,妻子韩萨都倚在墙角默默地看着他,直到王顺友牵着马走出家门,虽然无言,但那依依不舍之情挂在脸上,令人动容。
形影不离的骡马很忠诚。责任在身、人在邮路,一人肩负万家事,一路孤身伴马行。王顺友在这条邮路上艰难跋涉,没人能替他分担这近乎残酷的艰苦和劳累,只有一匹骡马为他分担。上文描绘的充满风雪雨电、坎坷无比的险恶邮路,王顺友须得孤身一人日夜兼程走遍千山万壑,不用想象就知道,面对艰难苦险他有多少、又有怎样的孤寂和无助?!所幸他前后有过有几匹好马——忠诚,厚道,他爱马似乎胜过爱老婆。骡马不离不弃地替主人分担重负,并一走一整天,无言且无怨;白天陪主人负重赶路,晚上陪伴主人睡觉。骡马的要求不高:吃的是路边草,喝的是沟里水。王顺友一个人走了几十年,而这几十年中骡马新老交替好几茬。有这几匹骡马日夜相伴,所以王顺友的孤寂和劳累因之而被打了一个大折扣。
“赶”不走的伤病很讨厌。这是令王顺友痛苦不堪的“伙伴”,叫他难忍又无奈。1988年王顺友曾经遇险,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肠子却被割掉一截,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不仅如此,由于常年野外风餐露宿,喝酒驱寒,王顺友的身体一堆毛病,胃病常年伴随他,他的心脏、肝脏、关节也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想治也顾不上,一是因为抽不出时间,二是因为看病费用大,三是有些病看了也白看,所以你看他,脸色黝黑,眼窝深陷,皱纹爬满了消瘦的脸庞,加上躬身驼背,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很多很多。
四. 王 顺 友 的 心
不容置疑,王顺友是珍爱自己的家的。然而他很无奈,爱这个家却对双亲不能尽孝,对子女不能尽责,对妻子不能尽情,他对这些虽然心怀愧疚,但又无怨无悔;王顺友的邮路坎坷多险且永远走不完,但他不辞劳苦地一走好几十年、大几十万公里,从不停步且任劳任怨;王顺友视伤病如“伴侣”,无奈它何而又容忍它伴随自己跋山涉水、历险遂行自己的使命。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动机抑或是什么动力能让这个男人长久坚持并无怨无悔?这是什么情怀?这是什么境界?对于这些不解,王顺友用自己的心语给出了答案:
他永远牢记接父亲班时老人家的那番话:“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
他说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为党做事,“搞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给党丢脸!”
他还有一句话很朴实:“虽然我赶不上雷锋,但要学习雷锋。”
他喜欢看电影《英雄儿女》,他有“英雄情结”。他说:“王成和我一个姓,他不怕死,为了党连命都敢丢,我要是在战争年代一定会去当兵,为人民冲锋陷阵。现在没有打仗的机会了,把信送好就是为党做事。人总有一死,如果为工作而死,值得。”
他的话回答了我们的不解也教育了我们——党的使命,党员的职责高于一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当以雷锋为榜样、以英雄为楷模,忠于职守不惜为党的事业献身——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境界,不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千万共产党员、各行业亿万尽忠职守的建设者所共有的吗?共和国的持续繁荣和发展不正是各级党组织带领各族人民奋斗得来的吗?
王顺友“感动中国”受奖又过去了十多年,他在用他的行动继续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他的事迹继续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共和国需要有担当的脊梁,但脊梁不仅仅是指那些领衔完成大国工程的大专家、那些制造国之重器的科学家、那些厉害无比的大工匠和大企业家,当然还有像王顺友这样身在穷乡僻壤的无数个默默无闻但又任劳任怨、不计名利的小人物。
小人物王顺友用自己的心当桥梁,让民心与党心的沟通畅达;他用心织成纽带,将北京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人民连在一起;他是千千万万个国之脊梁中的一个,是我们邮政人也是全国人民的崇高榜样!他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我们在被感动之余,应该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乃至于如何做好我们的工作?
让我们用行动来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