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后天会怎样:未来的法律世界又将掀起新的风浪 | 新书首发

本书不是探讨新技术下传统法院该如何改进,而是在描绘一场激烈的变革。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作者理查德·萨斯坎德全新力作,再次刷新你的认知!

有法官却无需法庭,有正义却无需律师。

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来前,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 名家推荐  guide

理查德·萨斯坎德呈上新作,将再一次激发争论,帮助形成变革和进步。对于关心正义实现的人们来说,《线上法院与未来司法》实属必读。

—— 伊恩·伯内特,英格兰和威尔士首席大法官

在这本开拓性的著作中,理查德·萨斯坎德把传统的正义观放到我们现代技术时代的视野中重新审视,再把它们投射到未来,创设了21世纪的新正义构想。

—— 贝弗利·麦克拉克林,加拿大首席大法官

通过阅读该书,你可以开阔视野,了解法院的未来:法院不仅仅是一个场所,其本质在于服务。同时,可以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即如何通过科技手段,使得诉讼变得容易,让每个人通过线上法院实现普惠司法。

—— 申卫星,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在同类著作中,萨斯坎德教授的这本《线上法院与未来司法》具有里程碑意义。首先,他立足互联网时代,赋予“触达司法”(access to justice)新的内涵,明确了技术是实现普惠司法的新路径。其次,他在辨析正反两方面意见基础上,构建了在线诉讼的理论基础。最后,他在回应“法院是服务还是场所”这一重要命题基础上,描述了赛博空间内协作化、标准化、全球化的未来司法形态。尽管中国法院的在线司法发展迅速,但具体实践总体超前于理论归纳。因此,本书对于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 何帆,司法工作者、法政译者

导言(节选)  guide

向前展望,比如到了2039年,我们一定不必再争辩要不要线上法院,就好像如今我们不再刻意鼓吹线上购物,或者好像——我预计——10年后不再鼓吹无人驾驶汽车。这并不是说每种情况背后的考虑因素相同。这样类比是为了说明,创新者和早期试验者提出的种种变革好处,人类往往需要时间才能认可。有些人可能会赞同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他曾说:“科学真理胜出,并不靠说服反对者和带他们见到光明,而是因为那些反对者最终消逝,而熟习科学真理的新一代长大成人。”但我觉得没有理由要等一代人才对法院服务进行重大变革。如果我们现在已有能力去实现有意义的改进,那么我们应该立刻自我投身,而不是把工作留给后代。

直觉反应 

我们可以理解甚至尊重法律人对激进技术变革的反感,或许我们甚至可以嘲笑他们的非理性,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吓退,而是要探索更好的正义实现方式。我们应该从社会和公民的需求出发,不要受制于现有服务提供方的偏见(哪怕本意不坏),他们中有影响力的那些人都已经五六十岁了,对数字技术的进展未必熟悉。法院的未来太重要了,不能仅仅留给目前在法院体系内工作的那些人(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些人有时还会操纵这套体系)。如今技术正给我们的社会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重大改变,我们也应该欢迎对我们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开展创新思考。正如英国法院和裁判庭服务执行长官苏珊·艾克兰德霍德常常提醒我们的:“我们的行事流程不需要像我们的原则那么古老。”

 我们的研究对象 

线上法院的具体意思,也是吸引了最热烈争辩的,可以称之为线上裁判。这涉及人类法官判决案件,但并不发生在实体法庭里,而是通过线上服务提交证据和理由,然后法官也通过线上平台而不是公开法庭作出判决。更加宏观的概念则是指一套利用了技术的系统,能够把服务范围扩展到法院的传统领域之外。

本书的目标是探讨这两种意义下的线上法院——线上裁判和扩展法院。我并不总是分别讨论这两种意义,因为实践中世界各地涌现的线上法院都是两种意义的混合体。这里我做区分是为了描述线上法院的概念,也是为了激发一些由概念引发出问题的直接想法。我们在认真考虑法官在没有法庭的情况下开展他们的主要工作吗?除了由法官去判决案件,国家真的有责任做得更多吗?

 支持线上法院的理由 

我以两种方式呼吁采用线上法院。

第一,我请政策制定者、法官和律师在他们各自的法域内客观地看待现行法院体系的缺陷,并认真考虑引入线上裁判和扩展法院体制。不同国家无疑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可能认为这类系统只对小额案件有用。另一些(包括我)则可能会预测,一旦线上法院实际上对小额案件产生良好效果,那么随着时间推移,线上法院还会拓展应用范围,改造更高价值案件的诉讼流程。

第二,我请读者们跳出具体法域当地的困难,去考虑一下更宏观的全球图景。现状令人难以容忍,目前竟然还有过半数的人类生活在法律保护之外,他们所在国家中的人民几乎没有机会了解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对此,很多勤勉的机构寻求推动人道社会的支柱之一的法治,改善司法触达,引入有效的人权体制,打击腐败和犯罪,通过有效的司法制度去推动和平和安全。一般来说,这类努力取决于引入一系列传统的组件——公办和慈善法律资金、法律咨询人员、传统执法和司法体系,以及几个简陋的网站和一些松散的公办法律教育。我认为,想要继续推进这些方法来解决全球司法触达难题,前景黯淡。例如,我无法想象巴西法院中积压的1亿宗案件,靠律师和法官在传统法庭中兜兜转转就能消化完。何况巴西这个国家还算是法治和法院组建相对完善的。许多国家的法院体系还要欠发达很多。

对于全球法律不彰的惨况,我设想线上法院或许是部分化解之道——引入线上裁判可以处置大量纠纷,引入扩展法院则帮助人们了解他们的权利,也指导他们如何使用法院系统。沿着这条思路,线上法院可以赋予许多人更大的力量,也带给他们更多的安全和宁静。

 正义的原则 

尽管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支持线上法院,论证其作为改善司法触达的方式,然而我还有一个辅助目标,即提出和应用一套通用原则去支持任何法院体系(无论是传统、线上还是两者的融合)。对于任何法院都应该体现的原则和价值观,以及任何法院体系应该带来的结果和益处,如果我们可以或多或少达成一致,那么我们将能更好地把现有体系与本书倡议的系统进行对比。另外,我也想提出一套标准,这样未来的进展和建议也可以对照评价。现实一点说,我不是说我们可以为所有时间、所有地方的所有法院提炼出一套原则。我的关注点在于西方法律传统下的法院体系(既有普通法也有大陆法),一般来说见于民主政体。这些原则中有一些来自宪制理论,另一些来自法律哲学,还有一些来自公共政策思考。当我在后文探讨一系列针对线上法院的反对意见时,也会实际应用这些原则。尽管很多质疑经不住系统考辩,它们背后的深层忧虑确实值得被挖掘出来,并对照我提出的正义原则来思考。如果我们致力于改善司法和正义的触达,那我们应该明确我们所说的“触达”和“正义”所指为何。

 未来 

常有人说我们无法预测未来。这句老话仿佛给短视和缺乏想象者撑了腰,把一切远见都拒之为无意义的梦呓。我的观点不同。我承认我们当然无法预测那些我所谓“尚未发明”的技术。但也有些人认为,哪怕猜不到具体细节,我们还是可以预判未来世界的大趋势,我认同他们的观点。我们不可避免会漏掉一些重大突破,但哪怕我们只是从当下状况去推测,也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全然不同的未来,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都不应该回避的未来。

思考未来的另一种方式是考虑我们当下所处状况是否可持续下去。鉴于技术的力量和应用爆发式增长,以及法律和法院服务触达方面的巨大困境,我难以相信我们现在的法院体系、法律制度和法律职业在未来数十年间将会大体维持不变,也不应如此。相反,我认为全然不变或小修小补的是最不可能出现的未来。然而,大多数司法机关和政府的长期战略(如果它们确有战略)恰恰假定了这种小修小补。说实话,法院服务的主流模式是无法持续下去的。在我看来,现行模式已然破产,也昂贵到让人无法承受,所以我们应当深度思考在现状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对构建中国互联网司法的意义  guide

2017年8月,我到访了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据说这是中国采用技术最先进的法院。

ODR专家方旭辉教授是我的翻译;接待我的主要是陈辽敏法官,他是中国法院技术的领军倡导者。

那次所见令我印象深刻:

接待区有静态机器人,为用户提供线上法律帮助;有线上提交文书的设备;专用远程法庭;非特定人语音识别(他们不再需要书记员);有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的演示,该法院解决互联网相关纠纷,例如网络贷款、电子商务(合同纠纷和产品责任问题)、域名争议和网络版权问题。

中国有8亿互联网用户,相关纠纷的庞大数量要求法院采用新方法。

他们告诉我该法院已经处理了超过1万件纠纷,用时大概只有传统庭审的一半。

到了2018年,两家新的互联网法院分别在北京和广州设立。这些法院的多数业务都是在线进行——提交文书和证据(通过区块链核验证据)、审理、送达判决书。在审理阶段,可以支持远程开庭和网络裁判。亦提供诉前调解服务——70多家外部调解组织可以远程访问线上调解平台。还有人工智能工具来帮助起草诉状和整理论点,并帮助当事人评估可能的诉讼结果。自那次参观之后,“诉讼引导”机器人的想法——带有屏幕的人形机器人——也生根发芽了。

到2017年年底,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也采用了类似系统,据说那里的机器人可以回答4万个不同的法律问题,帮助用户理解他们的法律处境。

中国也在持续收集大量的法院相关数据。最高人民法院已为此建立平台,用他们的话说:收集了超过 425万宗案件、超过4630万份文书、259个司法研究项目、超过24000条司法人员信息,以及超过1517万条172司法管理信息;自动生成了超过47万份报告和陈述、超过100万条统计数据和超过1亿条全国法院的案件信息。

据称,利用“大数据”是为了改进案件处理质量并支持司法改革。

—— 理查德·萨斯坎德

《线上法院与未来司法》第16章 案例研究

- 新书推荐 -

〔英〕理查德·萨斯坎德/著   何广越/译

全球备受关注的关于法律服务未来的作者理查德·萨斯坎德写了第一本讨论线上法院注定要改变未来诉讼的书。本书是继《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之后,作者又一部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

在《线上法院与未来司法》一书中,萨斯坎德通过其在法律技术和法理学领域近40年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了技术将如何改变诉讼,并提出了解决全球司法公正问题的办法。法庭是一种服务还是一个场所?萨斯坎德认为,司法要求大多数争议都应该由在线工作的法官来解决,而不是在法庭上。他声称,全球范围的司法公正问题能够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技术得到解决。

萨斯坎德是探索线上法院未来的先驱,他认为这将取代许多传统的诉讼方式。本书中他严格地评估了线上法院的利弊,用富有创见、令人信服且引人入胜的方式预言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虚拟现实将主宰法庭服务。全书简明、易读、令人深思。

(0)

相关推荐

  • 法官的尊荣感从何而来?

    法官的尊荣感是一个时常被提及而又经常被忽视的话题. 在我国法治大潮中,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个案,面临着形形色色的纷扰,法官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评判往往会出现错位和矛盾.那么,如何建立法官的尊荣感,如何让法官的 ...

  • 新兴权利司法生成机制研究

    时间:2019-10-25 09:14:28  一.权利的概述 权利作为一个含义复杂的概念,学说纷繁芜杂,各具其理,但就其对权利进行界定的角度和方法来看,权利主要包括有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自由.利益.主 ...

  • 重庆:推进审监工作 维护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践行"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理念,坚守法律底线.优化工作机制.依法履职 ...

  • 微信立案、网上开庭,便民司法环翠法院这样做

    纠纷五花八门,案件形形色色,很多人在纠纷诉至法院的那一刻,就做好了打一场漫长"拉锯战"的心理准备,还有人担心"打官司"会带来过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在维权的路口一 ...

  • 心是冷的,人是苦的,未来是孤独的

    心是冷的,人是苦的,未来是孤独的,一份苍白,一份无奈,藏着一份凄凉.梦里的世界,一个人的独舞,藏着一个人的表白,藏着一个人的读懂,人有心,情无缘,读懂的人生很苦,看透的未来很伤感,有一种缘,也有一种深 ...

  • 人的后天之本至关重要,调补脾胃有这样一个经方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下脾胃健康的重要性.现在生活节奏快,尤其是上班族们,不按时吃饭.支差应付吃饭,有的忙起来甚至干脆不吃饭,胃病变成了很常见的病,因为常见,人们就开始不以为意,觉得这就是小病. " ...

  • 推荐一个法律人不可错过的计算工具

    法律人需要经常计算,例如诉讼费.律师费等,而案件不同计算标准也不统一,每次都靠法律人自己手算或者摁普通计算器,未免耗时耗力.那么,有没有一个法律人的专属计算器呢? 为满足法律人司法计算需求,聚法案例计 ...

  • 法律人的小红花,在喜马拉雅山会有怎样的盛开?

    律新社丨刘博 在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负着重托和使命,从祖国各地来到了这里.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又响亮的名字--"援藏律师服务团". 援藏律师们不畏劳苦,不辱使命, ...

  • 法律人,给自己多一个选择!

    "吃得苦中苦,方为法律人"   法律人加班多过程序员,早就不是一个新鲜段子.   改合同.查法条.分析案子--案头的卷宗一摞又一摞,法律人似乎不配拥有周末. 更痛苦的是,面对厚厚的 ...

  • 一位进入濒死世界的人,穿越过去和未来,告诉我们另一个宇宙真相

    一位进入濒死世界的人,穿越过去和未来,告诉我们另一个宇宙真相

  • 法律人职业规划最全指南(10多年经验心得)

    作者:吴成臣 对于生存在这个社会的人而言,能够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是一种幸运.如果这个专业或职业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那更是幸运中的幸运了.但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存在着不确定性.人生也是不如意十之 ...

  • 30000份合同模板,拿来即用|法律人福利

    几乎每个法律人在职业生涯中都绕不开跟合同打交道.你能快速找到好的合同模板吗? 网络上大多数合同模板,很难满足专业法律人合同实务工作需求.因此,法律人需要有一套专属的合同模板库,不用浪费时间挑选,拿来直 ...

  • 人脸上的纹路预示着未来吉凶祸福

    转自:大山人的博客 1.额头川字纹 额上有川字纹主长寿,即使偶尔生病,也总能平安度过,同时生活之中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也总是能够逢凶化吉.川字纹的人心有乾坤,为人十分霸气,心胸宽广,因此这种人注定是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