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惩罚超级反应倾向《穷查理宝典》

第403天

情绪波动差不多有一个周了,这是情绪的周期,也可能是最近作息太累了。当然还是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不够,心理暗示自己也很难。遇到困难挺好的,不断磨练,慢慢成长,保持积极,保持希望,终有曙光。

最近的写作思路也比较乱,可能是都是新的知识点,今天这个主题看似陌生,但是读完查理的分析之后比较清晰了,其实就是适应性偏见。人们对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习惯之后逐渐走向懈怠,就是常说的舒适区,进入这个状态是很可怕的,很容易走向失败或者没落,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走向了失败。比如一次黑天鹅事件就足以摧毁一个人所有的付出。

走向平庸就是走向失败,奖励机制是让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方法。比如祖母法则,在孩子们吃糖之前必须吃胡萝卜,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苦尽甘来。人生的旅途也是苦日子是占大部分时间的,美好的生活只有在辛苦奋斗一番之后才有意义。就像干了一天的农活,去大排档啤酒加烧烤,简直是到达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不禁回忆起了18岁在青岛的工地的美好回忆。

美好的回忆一定是经历了不凡的生活,要想生活有意义,回忆起来美好的话,只有经历一个个挫折才容易记得住,困难就像是时间的节点。刚才回忆我28岁的生活完全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太遗憾了。

社会的激励机制比如销售加提成,按劳分配的发明是伟大的,它符合人的心理如同祖母法则一样。先让员工做不喜欢的基础的工作再让他们做有提成的他们喜欢的工作,就是打破他们的舒适区,让他有更高的追求。

涨工资和不定期的发年终奖相比,后者会更有效果,更能让职工有幸福感,比如我们铁路每年发很多生活物资,其实就是这种策略。不过问题也出现在这里,每年固定时间段发放同样的物资,这种激励机制就逐渐失效了,同事们这种福利当成了理所当然,没有了就会怨声载道。

激励机制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容易被钻空子,当激励足够诱惑时,但竞争又很激烈,不当的竞争就会出现。根据经济学原理最终会达到供需平衡,激励失效,甚至是自己以及所在的集体产生巨大的损失或者走向灭亡。其实很多企业的失败是人的管理不善,奖励机制的失效,人们要么“薅社会主义羊毛“”,要么钻法律的空子。奖励是一个度的拿捏,太多了会产生过度竞争,太少了就没有效果,奖励就要充满惊喜,出其不意。

当然惩罚也是打破适应性偏见,奖励是甜点的话,惩罚就是鞭子。他有清晰的界限,是一种防范机制,通常惩罚要少用会容易打击人的积极性。而且惩罚也要公平、公正、公开,更不能根据个人意愿随意制定,而且在混乱的年代惩罚也容易被滥用。总之惩罚带来的效果常常没有奖励有效。

总的来说如果想一直进步,要有自我奖励的机制,自我奖励的方法就是延迟幸福。管理者要会利用奖励机制让员工更加有动力,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粗暴的发钱,虽然这很重要,但是还要从心理上让对方得到认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