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吉婷:学生如何做好有效的课前预习

学生如何做好有效的课前预习

中山市五桂山学校/吉婷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每次上完课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一般我会这么说:“同学们,下一节课我们将会学习XX内容,请同学们提前认真做好预习。”还有给学生上晚修时,有时学生的作业比较少,写完作业后学生似乎没事可做,甚至躁动不安,时不时地讲讲小话,这时我会说:“已经写完作业的同学,可以看看明天的课程表,做好明天课程的预习。”作为老师,都认为课前预习特别重要,学生的预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上课的效果,但只是告诉学生做好预习就可以吗?这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呢?当然给出预习的要求越具体越明确会越好。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这是互联网+背景下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进入5G时代,新知识更快流转,终身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学生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然而,学生早晚有一天会离开校园,校园学习生活只是一个人一生学习成长中的一部分,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持续领跑者。预习便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同时,预习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在疫情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不能因为疫情停下学习的脚步,预习,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那么,该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呢?

一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理科类还是文科类的课程,有很多需要熟知记忆的内容,因此在新课程之前的预习可以安排学生通读熟读相关内容。比如一篇新课文在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在不认识的字的下面点个小圆点;可以去发现不理解的新词,在下面画个小三角。还可以借用字典,勤动手消除字词障碍。当然,还要标记好自然段。这样点一点,画一画,标一标,学生就可以初步走进这篇新课文了。

二思,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初读新课内容之后,可以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带着问题思考课程内容,比如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文章作者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是作者要重点表达的?哪些写作方法是我可以借鉴的?哪些新知识是我想跟别人分享的?请学生们把自己内心的答案记录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写在书上,这就是做批注。对于理科类的新课程,也可以选择一些预习过关题供学生们思考练习,也可以提前进行课下的交流讨论。等到课堂上,这些内容将会是我们学习交流的话题,这样会使我们的学习不断深刻。

三讲。从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研究图标中,我们看到:学习24小时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就是讲授给他人。鼓励学生把自己自主学习到的知识分享表达出来,让学生像小老师一样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自己的学习收获、这一课的重难点,这一课的精彩之处,疑惑之处讲解给自己的同学、父母、爷爷奶奶听,相互之间问一问、答一答、评一评。这样预习的效果就会很好。

四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笔记,就是为自己的学习存档。在预习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问题与思考,可以记录文章作者的相关信息,记录重点字词,记录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话,记录学习体会,记录疑难之处,内容可多可少,记录过的东西将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有更深的印象,重在养成记录习惯,形成自己的记录风格。当然,还可以借助预习微课,分享给学生帮助预习,让学生经过预习之后画出思维导图并进行打卡分享预习成果,相互促进,互相提高。

五用,学以致用,行以致远。在了解新课程内容之后,预习也可以给学生准备练习题,让学生预习之后完成并在上课前进行检查,一课一练,既能巩固所学,又能检测预习效果,还能落实预习要求。当然预习,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将练习和检查在课前5分钟进行,在课前教师可以设置闯关竞赛题,既增加趣味性也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还检验了预习效果。总之,要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重视课前预习,学会自主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