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格局在人

古典赏石  2020-05-08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而石无文无声

无臭无味,何所嗜也?

在文人画家的笔下

自然之奇石

也被赋予了多种意义

古人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可见赏石,格局在人

石本是大自然天然形成之物

本身无所谓美丑佳劣的区别

却因为每个人不同的

思想观念和喜好

产生各种不同的欣赏角度

于是就出现了所谓

奇石   顽石   异石

等称呼

苍厚     奇峭     古拙     秀雅     玲珑

等对石的形容词

其实都是人们借石以言

寄托各种情怀

历来的文人雅士

则寄澄怀于拳石之中

把石质的坚硬

与气节的坚定不移相提并论

他们

与天为徒      妙师造化

观象得意      格物尽理

我国古代文人赏石

以奇石为美的独特美学观:

注重石的质地

石与人的共性

人石因缘等人文内涵之美

除去对赏石外形特征的考量

更看中的是

在赏与玩的过程中

形成的与文人的审美、意趣相符的文化

除了以案几供赏为主的小型赏石

还有一类

是以园林供置为主的大中型赏石

灵璧石“造云石

是北京故宫最早年代可考的观赏石

宫藏石最早可考赏玩年代的是元代

御花园中就有数方元代灵璧石

如今置座已失,四面可观

极具变化,叩之有声

周身留有许多名人题刻

明代后期文人

顾璘、张诗、董其昌等均有题刻

可谓名家荟萃

在古石中极为罕见

▲北京故宫的御苑赏石

“海参石”

高 65 厘米

四边及反面予以修治

整体状似蠕动的珊瑚虫

在瞬间凝聚石化

极为罕见

在中南海瀛台春明、湛虚两楼之间

也有一方木变石

宁寿宫花园和建福宫花园

各有一方木变石

▲“木变石” 供置于绛雪轩前

宁寿宫

这里的各种精美别致的御苑赏石

以太湖石,灵璧石居多

十分注重对称布局

相比之下

抚辰殿前的两方石笋石

形态更为娟秀

高度在一米过半

值得一提的是

乾隆时期

于宫苑内大量设置的太湖石

除了一小部分取之江南地区之外

主要来自北京西山

即北太湖石

这个大理石大座屏

大体是作影壁和玄关之用

风格古朴

应该都是明代遗物

除了天然赏石之外

故宫御苑赏石之中

还有一些是修治过的

主要集中在清中期

以太湖石,灵璧石最为多见

这一方面似乎体现了君王的癖好

(0)

相关推荐

  • 谁知片石多情甚

    世界上有一种物体,藏于土里,隐于山中,人类不知道它们何时出现,也不知道它们何时灭亡.它们走过了漫长的历史,经历了地球的更替,吸收了日月的精华,所以缤纷瑰丽:它们具有自然性.矿物性.泥土性,所以丰富高雅 ...

  • 赏石文化中的“形”与“意”

    中国的赏石文化起源很早,但真正赋予文化内涵的赏石活动则兴起于唐代,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膜拜.研究.推崇,到今天为止却好像仍困惑对于艺术品来说石头是什么,或者说石头到底是不是艺术品,石头的艺术性 ...

  • 赏石境界,建立在审美和文化之上

    ◆ ◆ ◆ 赏石境界 建立在审美和文化之上 美石的唯一价值就是它的观赏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观赏石顾名思义,是用来观.用来赏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是满足我们的视觉感官.所以,收藏石头的真正价值就是审美价值 ...

  •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谁知片石多情甚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胡建君︱ 开辟鸿蒙,天地始分,人们在安如磐石的大地之上休养生息,在高山峻岭之中筑巢而居,也拣用散落的石块打制琢磨成各种石钺.石斧.石刀.石杵等谋生工具,善莫大焉. ...

  • 聼月赏石---,用"心"赏石的一种平静心态,一种忘我境界。是与心灵的对话,更是一种冥想式的雅趣。

    看了就要关注我,喵呜~ 聼月老师藏石 听月诗 南宋 辛弃疾 听月楼头接太清, 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 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 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 吹落嫦娥笑语声 ...

  • 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一)

    我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赏石文化处于孕育发展期,仅有零星的自发赏石活动,不成系统,影响也不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文化.山水文化.美学思想都为赏石文化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终于在中晚 ...

  • 群英荟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二))

    接上篇: "群英"中有许多诗人,他们留下的赏石诗,是当时赏石文化活动的生动记录和第一手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诗人.他和白居易是好友,一同欣赏过牛僧孺的奇石, ...

  • 气象万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三))

    接上篇:  贰  奇峰突起,景象万千-- 盛极一时的中晚唐赏石文化 1.赏石理论初步形成 从赏石诗文中可以看出,中晚唐已经初步形成了赏石理论. 第一,开始有了品评奇石的标准.中晚唐开始品评石种的优劣和 ...

  • 以意相石——管窥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由“形”向“意”的心路历程

    清初郑板桥曾在石画上题过一段文字,其中点到了米芾和苏东坡两位赏石大家的赏石观. "米元章(米芾)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苏轼)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干 ...

  • 立夏赏石 || 文▪石 陈百库

    立夏赏石 文▪石    |    陈百库 作者简介:陈百库,号百石屋主人,甘肃会宁籍,居金城从事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中石协网专栏作家,甘肃省黄河石协会副会长,"大皮鞋赏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