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必折,柔必废?—“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九十三
刚必折,柔必废?
武帝在位期间,连年对外征战,苛捐杂税繁重。再加上武帝任用酷吏,不体恤百姓,专好苛虐滥杀,导致民怨沸腾,盗贼蜂起。
当时山东经常有抢劫的盗贼出现,武帝就发明了一种苛律叫做沈命法,只要有盗贼不发觉,或发觉不能全部剿灭的,自两千石以下到小吏全部都要连坐处死。
并且汉廷还任命直指使者去各地巡查,发现盗贼剿灭不力者,就以沈命法处罚。有一个直指使者暴胜之,为人苛刻,依照沈命法,好杀示威。
这一天暴胜之行到渤海,遇到当地的一位贤者隽不疑,隽不疑对暴胜之说:“凡为吏太刚必折,太柔必废,若能宽以济猛,方得立功扬名,永终天禄。”
暴胜之看到隽不疑义正言辞,表示受教,愿意遵照。并且在还朝后,上表推荐隽不疑为青州刺史。
你认为隽不疑的话是否有道理?我们作为职场人,都想“立功扬名”,那么“宽以济猛”的度在何处?
宽和猛都是管理手段,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来并用。到底宽和猛到底哪个应该更多,是根据事业环境因素和自身情况来决定的。
诸葛亮治理蜀国、商鞅法制治理秦国,所采用的都是“猛”的管理手段。为什么?因为当时蜀国面临三国鼎立,秦国面临七国争霸,蜀国想要进取中原,秦国想要统一天下,都需要用“猛”的管理手段,实现资源和兵力的高度集中,而且当时它们所处环境是一种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
而汉文帝在位期间,所采用的管理手段则是“宽”的手段。为什么?当时天下历经秦国暴政,楚汉相争几十年,民生疲敝,需要恢复和安定,人心图稳而不是图变,所以“宽”的手段则能顺应民意,迎合当时的时代发展要求。同样,在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外征战,国家已经疲惫不堪,所以也需要“宽”的手段来休战养民。
由此可见,“宽”和“猛”到底哪个更多,需要看事业环境因素和自身情况两方面,所以宽以济猛是管理的基本原则。
请思考:宽以济猛、刚柔并济是一个高水平管理者的特征。请你列举一位“宽以济猛、刚柔并济”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