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视角看曹操—漫话产品创新(三)
从产品视角看曹操
我们都熟悉三国的故事。为什么曹操能最终“天下九州得其四”,后来司马懿创立的晋能统一全国其实都是继承了曹魏的基础。
曹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是与他内在的“存在感”定义是分不开的。了解了曹操的“存在感”定义,才能理解为什么在一开始袁绍争的是河北的地盘,而曹操却“挟天子以令诸侯”,志在天下。
《三国志》记载,在诸侯联兵讨伐董卓时,袁绍曾经问过曹操:“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曹操听了,一笑置之。
那么,什么是“存在感”?与产品创新有什么关系。曹操的“存在感”定义究竟是什么呢?这要从产品和人的五个层次开始说起。
产品与人一样,都由五个层次所组成。第一是感知层、第二是角色框架层、第三是资源结构层、第四是能力层、第五是存在层。
第一层——感知层:一个产品,设计得美不美,质感怎么样;一个人,他的身材、相貌、谈吐、举止是怎样,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的出场都是先从其外表开始描述的。例如,曹操的出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听这段,我们就知道关云长出场了。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所框定。例如一个教师、一个医生、一个军人,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你能看出他身上的角色痕迹。
史学家都说曹操是”奸雄“,曹操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奸雄。他呈现出奸雄的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本身的所处的角色所致。曹操掌管着半数的天下,文臣武将不下千员,麾下有百万之众。而且身处乱世,诸侯纷争,人心叵测,因此奸雄也是他所在角色的特征流露。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一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的感受: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大都是从小职员开始做起的。但是到后来,因为每个人的财富资源、家庭背景、人脉资源都不一样,未来会有不同的发展,这本质上就是由资源结构层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曹操有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和曹冲,在立世子的事情上,曹操是偏爱曹植的。为了提升曹植的威望和实力,曹操特意安排曹植迎娶崔琰之女,让名门大族的崔氏家族作为曹植的辅翼,其本质就是加强曹植的资源结构层。
第四层——能力层:这一层对我们个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致力提升的地方。因为相较于资源结构层而言,能力层是我们可以自我把控的。
谈到三国魏蜀吴创始人的能力,公认曹操是最强的,不然他也不可能一统北方,天下九州得其四。而史学家则认为刘备比孙权更强,这在曹操对刘孙的评价中就能看得出来。曹操曾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评价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而曹操对孙权的评价则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也就是说,曹操也认为,刘备的能力更强,孙权只是后起之秀而已!所以能力层是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快。
第五层——存在层:如果说能力层决定一个人能走多块,存在层则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存在层是一个人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的存在感会让他不爽。存在层对于人,就好像生存对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行动的开关。
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曹操能有天下九州得其四,是与他内在的“存在感”定义是分不开的。这在他的《短歌行》一诗中看得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包括曹操在统一北方,平定荆州,南下长江的时候,也表达了自己存在感的定义:”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扫平四海,以成帝业“,这样的存在感,刘备、孙权都无法比拟,更不用说袁绍、袁术、刘表、刘璋、张鲁这些只满足地方割据的军阀了。
因此,我们用产品视角的五个层级来分析了曹操成功的原因。这五个层级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而且下一层往往决定了上一层的结构。今后,我们观察一个人、一个产品,就可以由表及里的五层结构来做分析和判断: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层、存在层。
请思考:熟悉汉史的朋友都知道,王莽其实并不是像史学家所说的,是个大奸若忠的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复古者。为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创建新朝,在位15年,崇尚儒家的礼治,致力于推行各种改革,史称”王莽改制“。有人甚至认为,王莽是现代人穿越到汉代来推行惊天改革的。
你认为王莽和后来推翻新朝、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在存在感定义上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