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二十集)

刘尽荣老汉有五十多岁了,也是本地人。他儿女都成家了,和老伴俩人一起生活。他家离我们这个煤矿也就二三里地。刘老汉是矿上的保安队长,他模样长得很凶,成天黑着个脸,就像谁欠了他几斗粮食似的。人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刘老汉有一项特殊本领就是抓蛇。说来也奇怪,咱们平常人看到蛇都害怕了。刘老汉不仅不怕蛇,而且蛇一见到刘老汉就害怕。不论多大的蛇,只要被他看到就跑不掉,都会被抓住放在酒瓶里泡酒喝。据说蛇酒有祛风活血,滋阴壮阳、祛湿散寒等功效。能治疗风湿性瘫痪症、关节疼痛等症。他有时还把蛇皮扒了煮肉吃。刘老汉还告诉我们蛇肉比猪肉、羊肉更鲜美,可大伙都认为蛇肉很恶心不能吃。

常年工作在阴冷潮湿的井下,大多数矿工都有腰腿痛的毛病。大家都想和刘老汉要一条活蛇。蛇越大药效越好。然后自己买坛酒,把活蛇泡在酒坛子里做药酒。这个刘老汉也挺慷慨,谁和要他也不会拒绝,也不会拿蛇去卖钱。女人们见了他都有点儿害怕,因为我们亲眼看到他现场把活蛇的胆取出来,就直接放在嘴里生吞了,多瘆人啊!

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井下的矿工到该下班的时侯了。小煤矿没有大矿的设备好,大矿是用电梯来回把人拉上来再送下去。小煤矿的工人只能自己走上来走下去,因为己统干了八个小时的体力活儿,工人们己经累的精疲为尽了。所以赶骡子的工人在下班的时侯,都是拽着骡子的尾巴走上来的。其它的工人就想办法,为省点儿劲找个捷径,人们就蹬在往上拉煤的俩个黑牛斗子中间的挂钩上,直接被拉到场上来了。不过这样很危险,矿上好几次开会不让矿工蹬挂钩,可还是有人偷偷地这样干。一般都是些手脚麻利的年轻人。

今天刘老汉感觉特别累。他对身边的人说:“今天也不知道咋回事,身上软的一步也不想走了。我也想蹬黑牛斗子上去了”。平常他可从来也没有这样干过,看到别人蹬他还骂人了。说这样很危险。因为他就是保安队长。这时有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已经蹬在挂钩上了。可这个刘老汉一下把人家拉下来,他自已赶紧跳了上去。小伙子特别生气,也不敢发作,只得自己慢慢地走上来。等到人们都上来老半天了,大伙也沒见刘队长上来。于是矿长派几个人到井下查看,刘老汉早就死了,原来他站在挂钩上,被头顶的煤层把脑袋割掉了,尸身掉在了离脑袋挺远的巷道里。

因为他是当地人,所以矿上赔偿给家属十几万块钱,这个事故就这样处理了。  那会儿下窑的人们都很迷信,他们都说刘老汉是因为抓蛇抓得太多了,都说蛇是有灵性的动物,刘老汉这是遭报应了。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人们还说那小伙不该死,霸道的刘老汉是替那小伙到阎王爷那里交差去了。

非典那年我们全家都搬到北京了,去做点儿小生意。直到现在我还挺怀念,在那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和那些淳朴和善良的人们。北京潮湿阴冷的气侯环璄,会使我时常想起那会的热炕头来。我们勤劳的商都老乡们,也在这里攒下些一笔钱。然后奔向呼市、包头、二连、乌海、东胜等各大城市。开始融入了城市的生活。只有少部分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片土地上了。

后来国家下令把小煤窑都关停了,再回去时我们看到:这里再没有往日的繁华了。打工的外地人也不再光顾这里,现在大家也不用防贼了。当地的年青人也都出去打工去了,小孩也都到县城读书去了。开车经过这些小村庄时,那几年村里统一盖起的新农村,挺好的砖瓦房也几乎没人住了。有的墙倒了,有的房塌了。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村里只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有的村子的常住人口还不到十个人。这些老人每天站在墙根下晒太阳,村里回来个人亲热的、稀罕的围住你问询老半天。看见他们真挺稀荒的。拉煤车也很少了,一路也碰不上几个。道路也干净了,再也没有齐脚深的煤面子了。十二矿到大同的那趟火车还通着,这道沟的几个国营煤矿的家属都搬到大同棚户区住去了。车上的乘客也稀零扒拉的。这可真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谁也不知道下个三十年这里会是个什么样子了?

(0)

相关推荐

  • 王成祥丨长篇煤矿题材小说《我的兄弟我的矿3》选载六

    在激情与险恶中历练成钢(6) 矿上安排李巧风和另外一位老乡矿工家属陪伴井秋香,后事全权由他弟井军胜处理.姐弟俩没有任何非份的要求,一切按照矿上的赔付标准,两天时间就谈妥了.行政科依惯例让坑木场钉了一口 ...

  • 矿山半边天

    巾帼不让须眉,煤矿也是.半边天,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一伟人的英明论断. 人民公社时期的"家属生产队",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搞农业生产的.敖背山煤矿的家属生产队,可是一支很了不起.很出彩的 ...

  • 张建设丨矿区小河

    上个世纪六十年后期,我家住在观音堂煤矿,那时我十一岁,上小学四年级.观音堂煤矿是一个百年老矿,地处群山之中,往东一里地是东山头,往西二三里地市西山垴,往南三四里地是南山,南山上有一个高高的三脚架,往北 ...

  • 马腾驰//三十四年后回焦坪

    三十四年后回焦坪(散文) ·马腾驰 再回焦坪,是我离开焦坪34年之后.这一天是2020年4月6日,春风拂面,阳光正暖,是出行的好日子. 从咸阳一路向北,过铜川后,很快就到了金锁关.焦坪出口.下了高速, ...

  • 赵东理//矿山工伤 职业病

    矿山工伤 职业病 这个话题,还真不好说好.因为很难说说圆满! 前些年一位常给人民日报写社论的资深(女)媒体人说过: "了解中国,既需要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也需要深入毛细血管般的'胡同'看看. ...

  • 矿难者家属:谢谢你用影像抵抗遗忘|共阅计划第十期讨论节选

    凹凸镜DOC共阅计划的第十期,我们和网友一起观看了林鑫导演的<瓦斯>.七月二十五日晚上,我们邀请林鑫导演和凹凸镜DOC编辑劳动进行了一次深入而意外的讨论.林鑫导演讲述他拍摄<瓦斯&g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九集)

    话说上次因为铁柱妈的挑唆,铁柱打了他媳妇.这小媳妇气不过,把家里的一大缸麻油和新被子,都放把火给烧了.铁柱妈比以前老实多了.也不去干涉儿子的生活了.他们母子也分了家,不在同一个院里住了.婆媳俩谁也见不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一集)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转眼三十多年就过去了.现在回想起那会儿在大同市左云县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千.我是在一九九零年嫁到左云的.记得我们坐上了从大同开往十二矿的绿皮火车,从来没出过远门儿的我对一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九集)

    王老二是商都西井子的人,在矿上跟我是邻居.他那年三十二岁,小伙长得挺帅.媳妇名叫小女,性格温柔,长得也挺漂亮.他们只有一个儿子,那年己经五岁了.王老二自己没买骡子,给副矿长家赶骡子了.他也不是买不起,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八集)

    那个偷骡子的家伙被警察带走以后,大家等了好几个月也没有消息.王大娘还担心警察来跟他家要钱了.半年后,我们才打听到那个贼早已被放走了.人们都非常气愤:"怪不得偷骡子贼越来越猖狂,现在都改成明抢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六集)

    她也想回娘家去,可她知道父亲是不会为自己做主的,而是会把她押送回来的.所以她绝对不能回去.可人海茫茫,她该上哪去呀?她常听人们说大同是个好地方,人们都去那儿打工挣钱了.于是她就买了张火车票,到了大同车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五集》

    王二平是内蒙前旗人,那年己经三十四岁了,因为家穷又弟兄六个,家里头还有个双目失明的老妈妈.所以岁数挺大了还没娶上个媳妇.他吃苦又勤快,这不去年回老家买回个骡子,自己赶着下窑拉煤挣钱.他来这儿大概有五六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四集》

    一天 矿上的李三下班回家的路上,踫上一男一女两个侉侉.女人长得很漂亮,男人自称是她表哥.表哥跟李三说:"大哥,我们是从十二矿步行过来的,走得又累又渴,能不能去你家讨口水喝?".李三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二集)

    等到大同车站下了车,这几个人把招来的女人们带到饭店吃了顿丰盛的饭菜.然后又带她们来到了一个很高级的宾馆,等到了宾馆把她们安顿下来后,这帮人才露出了真面目.他们这才告诉这些女人:"带你们来大同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集)

    我们矿上刚搬来这家人,男人名叫 刘丰,三十四五岁,个子不高.他虽然长得眉清目秀的,但性格不太好.是个典型的闷萌芦.媳妇娶的是内蒙前旗的.她名叫海莲,她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爱热闹好串门子.有时把饭蒸到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