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史:41.另辟蹊径

上文书讲到了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踏上了回家之旅,要知道从月球回家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光从月面起飞和指令舱对接就花了不少时间,需要绕着月亮转4个小时,多次变轨才能完成对接任务。然后还要调整飞船进入回地球的轨道,角度大了小了都不行。一路上还需要用天文导航的方式来校准。其实就是测量星星的角度。柯林斯为此还专门接受了使用六分仪的训练。
其实地面上为了迎接他们回家也在忙活。飞船会在太平洋溅落,掉在水里。但是美国人发现落点的天气很不好。当时还没有没有民用的气象卫星,负责天气预报的也是军方的人,为这事儿,美国军方动用了间谍卫星拍摄了卫星云图。他们拿到照片一看,果然海面上有个巨大的风暴云团。空军的人马上请示这次回收行动的总指挥,舰队司令官戴维斯。哥伦比亚号指令舱落下来的时候还要重新调整着陆点,要偏移400公里,这又平添了变数。司令官只能同意,毕竟没办法跟老天爷较劲。航母要开往新的着陆地点,阴天情况下,航母没办法通过观察星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只能采用最古老的办法,靠指南针辨别方向和对航速的计算,当时还没有那么方便的GPS。

大黄蜂号航母(CV-12)

落点偏移还给总统阁下带来了麻烦,总统正在赶往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尼克松要亲自迎接宇航员们归来。他先坐空军一号到旧金山,带上NASA的飞船回收的工作人员,比如潘恩和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博尔曼,他们和总统一起去夏威夷。

当时的空军一号用的是波音707

然后从夏威夷去约翰斯顿环礁,这地方距离檀香山有1300公里,太平洋舰队司令麦凯恩上将在这儿等着总统大人和国务卿罗杰斯以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等等随员。

阿灵顿号通信中继舰是由塞班岛号轻型航母改装而来

到了这儿就不能坐空军一号了,换了海军的直升机飞到了阿灵顿号通信中继船上。坐船走上一夜,来到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附近,再坐直升机到航母上。一大早,总统就带着人趴在舰桥栏杆上等着宇航员归来。

右边穿军服的是麦凯恩上将,最左边戴眼镜的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中间是尼克松总统

因为计划的改变,宇航员们返回大气层的时候,过载也会比较高,达到6.5g。返回大气层的时候,三位宇航员就看见舷窗外火光一片,跟地面的通讯已经中断了。奥尔德林还拿起摄像机拍了一段窗外的火光。海面上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正在全力赶往溅落地点,先把直升机和预警机派出去搜寻。海军一共出动了4架海王直升机和3架格鲁门的E-1预警机。有的负责通讯中继,有的负责搜寻。直升机上带着蛙人,都是全副武装的。
因为有云层的遮挡,搜救人员断断续续看到高空里有个火球冲向地面,这就是返回地球的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与空气摩擦造成了高温,飞船表面的烧蚀材料在不断蒸发带走热量。等到了稠密大气,速度也就降下来了。到7000米高度,开始打开飞船顶端的降落伞舱盖。两个引导伞被拉了出来,开始进一步减速。等到了3000米的高度,3顶25米直径的主降落伞被拉出来了。飞船开始缓慢的下降,准备溅落在太平洋里。飞船的底部气囊开始充气,这样的话,掉进水里还能漂起来。周围的直升机早就看见了,3个巨大的降落伞还是很醒目的。眼看着飞船掉进海里,在水面上漂浮。直升机马上就赶过去了。
直升机上带着专业的航天员打捞救援队伍。这次打捞不比往常。这一次多了隔离检疫的任务,流程上要复杂的多。所以海军的潜水员们都带着氧气面罩。当时没人知道月球上有没有细菌病毒之类的东西,所以,一切都小心为妙。潜水员们先扔下几个橡皮艇,然后给哥伦比亚号指令舱绑上一个救生圈,把橡皮艇也和救生圈捆在一起,防止乱飘。然后跟3位宇航员打个招呼,一看这3位,状态还不错。让他们开门,给他们送进去生物隔离服,把宇航服换下来。

阿波罗11号的指令舱

3个人换好了衣服,爬出飞船,到了橡皮艇上。旁边有潜水员拿着碘酒和次氯酸钠溶液从头到脚的擦了一遍。就是为了消毒。包括飞船在内,都要消毒。直升机带着3位宇航员降落在了大黄蜂号航母的甲板上,这3位还不能出来。直升机收拢旋翼的桨叶,用航母的升降机整体搬到下边的机库里,在机库里有个银光闪闪的金属隔离舱。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房车,里边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为宇航员特别定制的,就是未来几天他们的住所。

宇航员都穿着隔离服,马上从直升机进入隔离舱

从直升机上下来以后,3个人直接进入了这个隔离舱。马上洗澡换衣服,穿上舒适的工作服,3个人来到舱门口的大玻璃窗前亮个相。外边人山人海,航母上有空的人全都来了,总统尼克松带着手下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表彰他们取得的巨大成就,邀请他们8月13号到洛杉矶参加国宴。然后牧师做了祈祷。仪式结束,尼克松坐飞机走了,他前后也就待了3个小时。

三位宇航员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就在宇航员受到总统接见的时候,另一帮人没闲着,他们把哥伦比亚号指令舱给捞起来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打开飞船,里边还有胶卷、医学样本以及采集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这些都要取出来。全过程都保持隔离状态,生怕万一沾染什么不明的病毒和细菌之类的玩意儿。拿出来的东西被马上用飞机送到约翰斯顿环礁,从那儿换C141运输机送回本土,交给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员。

隔离舱内景

大黄蜂号航母全速前进开往夏威夷,3个宇航员就在隔离舱里好吃好喝的休息。航母开到夏威夷,这个金属隔离舱被从航母上搬下来,送进一架C141运输机的货舱,运回美国本土。
一直把他们送到约翰逊航天中心专门建立的月球物质回收和宇航员检疫所。他们在这个隔离舱里待了2天,然后在检疫所接着隔离。前后隔离了3个礼拜,一直到8月10号才结束了隔离生活,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8月13号,3位宇航员参加了在纽约和芝加哥举行的群众游行,他们坐着敞篷车在繁华的大街上巡游,周围的高楼大厦飘下无数的纸带,他们成了英雄。晚上,他们还要赶场子,飞去洛杉矶参加国宴。除了一大帮国会议员,联邦大法官参加,美国各州的州长来了44位,这比开会来的还齐全,总统都没这么大面子,还有83个国家的大使也来了。在这么多人的见证之下,美国总统尼克松授予了3位宇航员自由勋章。接下来,这3位还要在全世界进行大巡游,一时间风光无限。毕竟他们的第一个登上地球以外星球的人。
苏联人干瞪眼没辙啊,他们就连抓一把土就回家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苏联人显然已经落败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管理上混乱,本来钱就不如美国人多,还没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儿,而是限于无休止的内耗之中。苏联人开始着眼于下一个回合,看来想在登月上超越美国人是不可能的了。不管是有人的还是无人的,目前都落后于美国人。必须另辟蹊径,换个思路来和美国人竞争。
苏联人这一次倒是找回了久违的手感,他们毕竟不是吃素的。切洛梅积极游说苏联高层展开一个秘密的军用项目,和美国展开对抗。说实话,还是被美国人刺激出来的。美国人曾经用U2飞机对苏联领空进行侦查。拍了大量的照片。但是U2飞机被苏联人打下来了,弄得美国人很没面子。这时候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人发现,大家对卫星飞过自己的头顶满不在乎。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开发间谍卫星,从太空拍照。

载人轨道实验室计划(MOL)

但是,当时美国人的思路就是个U2侦察机的太空版。也就是弄个载人的侦察卫星上去。毕竟有人好办事儿,什么任务都能应付。这个计划就提交给了美国高层讨论。当时正好NASA在搞双子座飞船。于是军方设定,这个载人侦察卫星就是靠双子座飞船来接送宇航员的。美国当时进行了一系列子系统的研发,比如说照相机,固体火箭之类的研究。但是最终还是停留在了纸面上,因为侦察卫星没必要载人,只要拍好照片扔回地球就OK了。到后来,最新的锁眼卫星根本不需要扔胶卷,用无线电信号发送回地球也不是难事。所以,美国人也就没再继续搞下去。

美国人设想用双子座飞船当做往返工具

不过,一个庞大的秘密项目是不可能完全隐身的,因为牵扯到的人太多了,这种黑色项目需要一些白色的科学研究项目作为掩护。所以,到后来这事儿弄得世人皆知。苏联的切洛梅也知道这个消息。苏联人当然坐不住了,登月工程是个面子工程,但是这种有人侦察卫星可是实打实的威胁。于是高层就同意了切洛梅的计划,也就是开发自己的载人侦察卫星。说白了就是空间站的雏形。在切洛梅的领导下,他的52设计局开始金刚石军用空间站的设计,当时是1964年。

博物馆里的金刚石军用空间站

不过呢,当时的苏联高层并没有全力支持切洛梅,这事儿不是最重要的。切洛梅本人倒是充满了工匠精神,慢工出细活,结果5年过去了,他的工作进展缓慢。这5年形势变化太快,苏联人在登月竞赛中显然是落了下风,即便是巨型的N1火箭成功,也争取不到第一名的好成绩了。况且,登月是没有军事价值的,不管是有人还是无人都只是科研项目。到现在也是这样,只有围绕着人类自身打转转的东西才是真的实用的东西,何必舍近求远呢?

苏联宇航员们,前排穿西装的就是费奥克蒂舍夫

就在1969年这个档口上,科罗廖夫创建的第一实验设计局的费奥克蒂舍夫向苏联高层提交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发展空间站。还记得这个费奥克蒂舍夫吗?苏联上升1号飞船硬塞了3个宇航员进去,一个是代表军方的科马洛夫,一个代表工程师的费奥克蒂舍夫,还有一个研究太空医学的叶戈罗夫。
没错,就是这个费奥克蒂舍夫。这位仁兄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平民,他没有军人的身份,更奇葩的是他居然不是苏共党员。他是个纯粹的技术人员,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也是日后苏联空间站的实际掌门人。
苏共中央政治局这次倒是干净利落,马上批准了费奥克蒂舍夫的计划,由乌斯季诺夫主管。这一次乌斯季诺夫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不再搞什么专家委员会来和稀泥了。就由他自己来拍板。载人空间站计划定名为“礼炮计划”,切洛梅的金刚石军用空间站名义上并入礼炮计划。也就是说,以后苏联空间站都会用礼炮号来命名,切洛梅差点气炸了肺。
其实呢,苏联还是把空间站分为民用空间站和军用空间站,还是井水不犯河水,仅仅是名字统一叫礼炮号。而且发射空间站都是用切洛梅的质子号火箭来发射。即便如此,切洛梅还是120个不满意,感觉自己被截胡了。他一肚子火,苏联高层还一肚子火呢。你的进度比蜗牛还慢,怪谁啊?这次可不是和稀泥,乌斯季诺夫是直接下命令的,有委屈也不能影响工作。不能让设计局之间的利益之争来影响到项目的规划和研发进度。苏联人在磕磕绊绊走了一段弯路之后,再一次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苏联在调整,我国也在调整。新一代的远程导弹东风4号就要开始发射试验了。我国当时和美苏显然是不能比的,但是在世界上也并不算落后,因为航天真的没有几家能玩儿。

法国人的钻石火箭是在阿尔及利亚的靶场做实验的

当时能发射航天器的国家只有3个,美苏两家实力雄厚,能够发射大型的航天器,甚至完成登月这样的创举。第3名就跟他们差远了,法国人1965年发射了自己的钻石号火箭,把自己的卫星送入了太空,这个卫星只有42公斤重。别看这东西不起眼儿,但这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儿了,因为法国人是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3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这就为后来欧洲研发欧罗巴火箭打了底子,毕竟欧洲别的国家都没搞过,俩眼一抹黑。

法国第一颗卫星阿斯特里克斯1号

法国人不管技术水平高还是低,人家啥东西都是齐全的,要发动机有发动机,要火箭有火箭,而且人家最独一无二的是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场,这个发射场纬度低,赚了不少地理位置的便宜。欧罗巴火箭后来黄了,但是为阿利亚纳火箭奠定了基础,最开始的种子就是法国人种下的。
一般来讲,发射卫星的火箭其实和导弹是一家人,大部分的运载火箭都是导弹出身,法国人的火箭其实也是导弹出身。这种事儿只有极少数例外,日本就是个例外,他们的火箭纯粹是民用起源,一开始就和军方没关系,纯粹是个探空火箭,谁也没想到后来日本人还能一鸣惊人。
我国还是在踏踏实实的推进导弹的研发,毕竟国家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当时中国的导弹还打不到美国,也打不到莫斯科。要打美国必须用洲际导弹,必须用多级火箭才行。当时中国研发的东风2号和东风3号都是单级火箭。中间最好有个过渡型号练练手。也就是研发一种2级的中远程导弹。射程4000公里左右,能够打到美国在太平洋岛屿上的基地,能打到莫斯科以西,能覆盖印度。这就是东风4号导弹。更重要的是,按计划这枚火箭改一改就能发射卫星。这叫一鱼两吃,搂草打兔子。
但是,大家要考虑到那时什么时代,1969年正乱呢。火箭和卫星难免不受影响。本来预定东风4号10月份发射,结果临发射了发现问题,必须更换1级火箭发动机。必须把全部燃料都卸出来,然后再拆开检查,所以这次发射算是黄了。到11月份第二次发射,结果又出了问题,麻烦出在二级火箭的程序配电器上。钱学森和他的同事们眼睁睁看着火箭第二级掉下来,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这就像是体育比赛,丢掉了关键的一局。当时全世界的各大通讯社都做了报道,这一下给了日本人机会,日本人开心死了。因为,他们有机会实现逆袭,在名义上领先于中国了。
我们下次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