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定格的南极生灵
成群结队的王企鹅,头颈处有明显的黄色斑块。
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百米高的峭壁和高坡上,大量黑眉信天翁扎堆栖息。
生活在南极地区的海豹以鱼虾为食,通常在海岸附近的海冰区活动。
抹香鲸是体型最大的齿鲸,能下潜到2000多米的海洋深处,并持续一到两个小时之久,乌贼和章鱼是它的主要食物。
巴布亚企鹅又名白眉企鹅,眼睛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白斑,是企鹅家族中的游泳高手。
南乔治亚岛以拥有王企鹅的大型栖息地而著称,成年王企鹅羽毛亮丽耀眼,幼崽则还未脱去棕色绒毛。
南极,这座孤绝寂寞、广袤无际的冰雪大陆,虽然常年被坚冰覆盖,承受着高纬度寒风的肆虐,却仍然保有许多以海洋、海岸坡岭为生存栖息地的野生动物。同其他大洲相比,南极的生物物种数量虽然不多,但其独有的纬度、气候等,依然造就了独特的生态资源与生命族群。
全世界一共有近20种企鹅,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其中主要生活在南极地区的有帝企鹅、王企鹅、阿德利企鹅、巴布亚企鹅、帽带企鹅等。企鹅是典型的海鸟,虽然不会飞,游泳的本领却是一流。它们以南极磷虾为食,有时也捕食一些乌贼和小鱼。
南极地区的鸟类大多属于海鸟,除了不会飞的企鹅外,其余均为飞鸟,常见的有黑眉信天翁、雪海燕、南极贼鸥、南极鸬鹚等。这些鸟类的飞翔能力强,能在陆地、海冰和水上栖息。其中,除了雪海燕等少数几种,大多数飞鸟只在夏季飞来,在南极半岛和亚南极岛屿上筑巢孵蛋,冬季来临前则会飞往更温暖的地区。
但是,企鹅却与这些在艰难季节“蜂拥而逃”的飞鸟背道而驰。它们无所畏惧地驻留在南极地区,历尽寒苦,传宗接代,成为这里的“土著居民”。因此,人们才把企鹅看作南极的象征。
在多次进行的南极探险与拍摄中,我始终站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视角去品味和思索这片古老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领悟到,南极极具观赏价值的珍禽异兽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关注焦点。我要用镜头追寻的,是南极生灵之间的依存关系、生态资源与环境气候的关系、生存法则与科学担当的关系等。
除了企鹅、信天翁等鸟类,南极大陆与周边海域还生活着数量众多的海豹、海狮和各种鱼类,以及科学家近年来陆续发现的上千种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在如此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竟然存在着种类如此众多且特殊的生命形式,它们不可思议的繁衍生息过程是有待科学工作者研究的诸多课题之一。
在我看来,摄影人也应该学习科学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在创作中把宏观与微观结合、生命状态与环境状态结合,激活逻辑思维、学理思维,让镜头穿过现象、贴近本质,展示态势与规律。
南极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没有界限的最后一块圣洁宝地。在这组专题摄影中,我希望展现自己镜头中的南极野生动物,以此呼唤人们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表达对人类永恒的朋友——所有自然生灵的生命礼赞。
(撰文/摄影:刘志超 ,系辽宁大学教授、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