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安排,成为伤害自己和孩子的一把“双刃剑”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懒懒

1

4岁开始学钢琴、滑冰,获奖无数。聪明、刻苦,假日无休,中学保持功课全A的记录。

22岁之前,不许化妆、不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更不许谈恋爱。

成年后,从多伦多大学药理学专业毕业,在一家医院的血液检测实验室工作。

这样的“乖乖女”,她的人生一直在按照父母规划好的路线在推进,完美而稳定。

再看看另外一个女孩,小时候学习压力大就用自残来解压,经常割伤自己的前臂。

上了中学后,学习成绩降到B,然后一直假造成绩单。

直到谎称去上班,才被父母揭穿。发现真相后,父母对她严厉制裁,没收电脑、手机,让她和男友断绝来往,计算她汽车的里程数以控制她的活动路径。

男友在劝其独立生活无效后,提出分手,她竟动了杀心,雇佣3个人杀害自己的父母,男友也跟随加入。

你是否艳羡第一个勤奋、上进、听话的孩子,痛恨第二个撒谎、狠心、不孝的孩子?

不幸的是,她俩是同一个人,这是一个真实而痛心的故事。

2010年11月8日晚,加拿大多伦多一个小区内发生了凶杀案。

两声凄厉的枪响,母亲当场毙命,父亲因子弹射偏侥幸未死。女儿詹尼佛幸免于难,挣脱捆绑后用手机报警。

可经过警方四年的调查发现,策划这起凶杀案的不是别人,正是夫妻俩一直引以为傲的女儿詹尼佛。

詹尼佛的父母是越南华裔,他们对詹尼佛的教育很重视,从学习到生活都安排好了一切。

把她禁锢在自己设计的理想轨道中,用过度的爱和保护筑起密不透风的牢笼。

二十多岁的詹尼佛竟然不敢、也不愿离开家,不能像同龄人独立生活,宁愿默默承受父母的管制,偷偷地和男友联系。

詹尼佛表面上没有抗拒,但内心日积月累难以消散的怨气令她挣扎、发狂,人格越来越分裂,美丽的假像和真实的自我日益碰撞,最终导致了以上惨剧的发生。

2

詹尼佛的境遇并不是个例,华人家庭都非常注重培养“高端人才”,48岁的上海人大卫,从小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大学读的是同济,拥有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6年前回国后,大卫却天天窝在家里不肯出去工作,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就靠82岁的老妈丁阿婆啃老。

但丁阿婆并非大富大贵之人,每月只有3500元退休金,因患有尿毒症,每周需要坐三次公交车去透析,每个月的医疗费就要2000多元。

身心俱疲下,丁阿婆准备找律师告儿子, 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是你一直以来的安排,毁了我前程。即使胜诉,法院的压力也无法迫使儿子出去工作。

事到如今,丁阿婆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以上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曾遇见一位二十几岁的男生,买衣服还得让妈妈陪着负责买单,即使自己很喜欢,只要妈妈摇头,马上战战兢兢地把衣服放回原处,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很难想象这样的男生,以后如何担当起一个家庭的重任?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篇文章《妈妈下午手术,22岁的女儿说:你们都去医院了,谁来给我煮中饭?》

这并不是故事,也不是个例,很难想象这样的女生,以后如何独立生活?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啃老族,成了困扰不少父母亲的一代人。但家长们是否想到,造成今日的局面,自己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前阵子很火的综艺节目《少年说》,中小学生们可以站在天台上,向家长喊出平时不敢说的话。

结果孩子们大吐苦水,吐槽最多的就是:爸爸妈妈,你们管得太紧了、太严了,我喘不过气。

底下的爸妈个个表情复杂,透露的却是各种委屈:你是小孩,什么都不懂,我不替你做决定,你的人生就会走偏!

环顾四周,身边总是不乏鞠躬尽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家长们。

孩子小时候吃饭坐不定,跟在后面屁颠屁颠地跑,一口一口地喂饭,怕他饿着;天气稍微转凉,恨不得把最厚的衣服往孩子身上裹,怕他着凉。

上学了功课要好,才艺要突出,各种竞赛不能落下,孩子不擅长什么补什么,只要是觉得有用的课程,都给孩子报上。

不管家庭的自身状况如何,自己苦也不能苦孩子,吃的、用的、学的样样要好,却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点家务活。

去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交什么朋友,进哪个单位,和谁结婚,几岁生孩子,都在家长的严密控制下,稍不顺心就唠唠叨叨,甚至横加干涉。

孩子没有时间去思考,去成长,他只是在被动地适应生活。

即使长大成人了,他们的心智也永远停留在童年,经不起打击、委屈、挫折。

你以为自己给孩子安排好一切是爱,其实不是,过分的爱和保护是自私

你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孩子只能像木偶般度过他的人生,不能独立、不会付出的孩子感受不到爱,而他也并不会感激你为他所付出的一切。

4

作家周国平曾写道:孩子的未来安排在两个东西手上:一个是上帝,就是命运,命运这个东西是不可测的;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上。

那些客观的遭遇,他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他有没有能力去面对……这些都取决于他自身的素质。

在这个部分,家长能做的事,就是让他拥有良好的素质,让孩子将来具备自己争取幸福和成熟苦难的能力。

做到了这一点,家长的责任就尽到了,因为家长只是孩子暂时的监护人。

日本有一本书叫《小花的味噌汤》,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阿花是日本福冈县的一个小女孩,2007年满4岁的那天,她惊喜地收到妈妈的生日礼物。

同龄人收到的礼物是芭比娃娃,漂亮的公主裙,而她收到的是一条碎花围裙。

从此,一向仁慈的妈妈变得严厉起来。阿花被妈妈逼着拿起菜刀学做味噌汤,尽管她个子小拿刀的样子看上去相当吓人,妈妈硬是没出声,没伸手。

不仅要做饭,阿花还要洗衣服、刷澡盆、打扫房间,整理衣柜,小小年纪便会操持家务。

原来,不通人情的妈妈千惠知道自己身患乳腺癌不久于人世,只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教会女儿即使一个人也能活下去的本事。

妈妈千惠说了一段话,我们比孩子先来到这个世上,同样也会比孩子先离开这个世界。

孩子总有一天要独自生活,所以,把你想教给孩子的事情教给他吧,绝不会为时过早。

这个故事之所以触动很多人,不是因为一个母亲作为过来人,单纯教会了孩子做菜这项技能,而是这位母亲用做菜这件小事,传承给孩子一种如何面对生活的态度。

作家李月亮有一段很发人深省的话: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

不少父母出于好心,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希望孩子少走弯路,但这并不是爱,而是害。

你替孩子所吃的所有苦,终有一天,生活会双倍奉还给他,也会奉还给自己。

没有一个孩子,是一夜之间长大的,你若真的爱孩子,就要舍得让他吃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让他从这简单的八个字做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