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夺门之变被忽视的真相,明英宗杀害于谦的真正理由

因为明英宗朱祁镇所谓“夺门之变”,夺的并非此时已经病重垂死的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的皇位,而实质上是夺了他长子、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的皇位。当时在皇位归属问题上,孙太后和于谦本质上都是朱见深的支持者。所以朱祁镇不顾孙太后反对定要杀于谦,亦是对自己母后和长子的警告,断绝他们在朝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当时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病重不起,而他的独子“怀献太子”朱见济已夭折。国家没有皇储,是以人心浮动。按朱元璋皇明祖训,伦序择立的第一继承人,就是皇侄中最年长的朱见深,正是幽居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之长子。他在几年前被朱祁钰废去太子位后,改封沂王,一直在皇太后孙氏的保护下。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钰身边那帮几年前力主废掉朱见深的近臣,生怕朱见深继位后会反攻倒算,谋划着另外迎立藩王,选中的便是素有贤名的皇叔襄王朱瞻墡,此议被兵部尚书于谦坚决抵制。

因为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指挥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挽救社稷于危亡,于谦在朝野声望隆高。而景泰初年的朝政大事,也都由于谦一言裁决,名为兵部尚书,实为帝国的实际首相。

大明少保、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和商辂等内阁重臣商议,由商辂援笔《复储疏》:「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复立章皇帝之孙。」而当时明宣宗朱瞻基的后裔,仅剩下包括朱见深在内的,太上皇朱祁镇的几个儿子。

【十六日拟写二本,伏阙投进,本稿系臣在礼部朝房内写,主事俞钦抄誊。本内有云:陛下为宣宗章皇帝之子,当复立宣宗章皇帝之孙正位东宫,助理庶政等语。姚夔、邹干等皆称善。因写二本,大小官员佥名数多,封进不及。】——《商文毅公文集》

朱祁钰愿意接受此奏议,复立朱见深固然好。否则等他归天,群臣只需上书孙太后,让朱见深以血缘最亲近、年龄最长的皇侄身份继位亦可。

沂王:朱见深

然而如果朱祁钰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或是朱祁钰死后,朱见深正常即位;虽然是最符合朝局稳定,社稷安宁的大局,却绝不符合朝中那些权奸宵小,如石亨、徐有贞等人利益。

他们谋划夺门,不止是为捞取迎立之功,亦是因他们深为嫉恨的于谦在朝中主持中枢,他们就没办法得到朝中大权,从而为所欲为。

而对于谦这样望重天下的社稷大功臣,想要致他于死地,就必须换上一个对于谦有深怨而衔恨的皇帝,并栽赃以谋反罪名。所以前太子朱见深并不符合他们心意,非太上皇朱祁镇不可。

石亨、徐有贞通过太监曹吉祥,密告深宫中的孙太后,称明代宗及其亲信大臣打算迎立襄王朱瞻墡,或过继其子孙为皇储,断绝朱祁镇、朱见深父子的复位可能,甚至要将他们赶尽杀绝。

孙太后毕竟只是个深宫妇人,受了他们颠倒黑白的蒙蔽,听说儿子和孙子不但要丢了皇位,甚至性命难保,情急之下同意了他们发动政变,放出南宫中的朱祁镇。

孙太后

就在《复储疏》呈于礼部,还未上报给朱祁钰的当夜,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们听闻风声,迫不及待打开宫门,迎接朱祁镇,发动了 “夺门之变”。

被囚南宫,苦盼复辟的朱祁镇,和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夺门一党达成肮脏的政治默契:一方得皇位;一方得朝权、杀于谦。

因此朱祁镇复辟后,迫不及待将于谦及许多景泰年间重臣下狱。其谋害于谦圣旨曰:

「于谦……这厮每知罪恶深重,恐朕不容,……纠合心腹都督范广等,要将总兵官(石亨)等擒杀,迎立外藩以树私恩,摇动宗社……钦此」

商辂原系朱祁镇东宫旧臣,本不在逮捕之列,朱祁镇一度还让他给自己起草复位诏书。可商辂为于谦力辩绝无迎立外藩事,举此时仍在礼部的《复储疏》为证据。

岂不知朱祁镇对此本就心知肚明,为了完成与夺门一党的约定、为了让这场政变变得师出有名,更为了打击支持皇长子朱见深的势力,他才非杀于谦不可;是以索性将商辂也下了狱,其后从宽改罢官归乡,终朱祁镇在位之日,不复召还。

(后来,朱见深即位,当今给于谦平反,召还商辂为内阁首辅,并在他的力主下,恢复了朱祁钰景泰帝的帝号。)

明宪宗:朱见深

当然,朱祁镇在南宫被囚禁期间,明为太上皇实为囚徒,积郁数年的怨愤,也让他对于谦怀恨在心,认定是于谦勾结朱祁钰谋夺了他的皇位,却完全忘记当年是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大败瓦剌军,是于谦力劝朱祁钰“天命已归”将他迎回,不用在漠北吃一辈沙子到死。

于谦立身甚正,“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是由他而来,什么常例的冰敬炭敬灰色收入,从来与他绝缘。他遇难时家无余资,只有正屋里紧锁着明代宗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等物。

【绢帕麻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入京》

【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明史·于谦传》

于谦遇害时,“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泣洒”。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都知道,是于少保从瓦剌骑兵的铁蹄下,拯救了山西河北上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天下冤之”的另一面就是“天下怨之”,百姓怨恨的对象正是那个复辟成功、高居九重的大明天子。

于谦在刑场

不论古今,什么时候都缺不了污蔑英雄、落井下石的宵小。于谦遇害时,某地一个教谕小官叫”吾豫“上书,就说于谦罪当灭族,于谦荐举诸文武大臣都当一并诛杀。只是就凉薄如朱祁镇,也知众怒不可违,若真敢如此倒行逆施,势必人心丧尽,恐怕就连他自家的皇位也不稳了。

【坐以谋逆,处极刑。帝意遂决,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遂溪教谕吾豫言谦罪当族,谦所荐举诸文武大臣并应诛。部议持之而止。】

毕竟杀害于谦,可是连朱祁镇自己的母后都因此叹气哀伤,甚至当面斥责:【为何不留于谦一命?】

【公被害时,皇太后宫中闭而莫知,后闻之,嗟悼累日,适上来问安,太后语之曰:“于谦曾效劳,不用,当放彼归田里,何忍置之于死?”】——于冕(于谦之子)《先肃慜公行状》

【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

【复辟后,太后怜谦忠社稷,以不赏死面诘上曰: ‘何为不留谦 ?’】

朱祁镇也知道自己的种种倒行逆施,如杀于谦等忠良大臣、废明代宗帝号等,若是将来朱见深即位,定会平反。

朱见深还在襁褓时,朱祁镇就被捉了,回来又被关在南宫,父子两人隔绝多年,本身就谈不上什么感情。只是为了尽快安抚人心,他复辟后不可能不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否则孙太后到满朝文武都不会答应。

因此他让无子的钱皇后去做皇次子、德王朱见潾的养母,以此增强德王的政治资本,同时对阻止自己易储的孙太后“深恨之”。六年后,孙太后病死,朱祁镇不久后恢复了被明宣宗废掉的胡皇后的后位,并且深信自己是抱养来的,并非孙太后亲生。

同时迫不及待提高德王待遇,如令文武百官赴德王府朝见,如向皇族中声望最高的皇叔襄王朱瞻墡写信,表示自己对德王的爱重。然后还特别向内阁首辅李贤试探,是否应该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位,易储德王。

明英宗:朱祁镇

只是孙太后死后短短一年,来不及进一步动作,朱祁镇也死了,真让他多活几年,朱见深还能不能顺利即位,于谦还能不能被平反昭雪,怕是真不好说。

是以,《明史》和通俗读物《明朝那些事》中「朱祁镇受徐有贞、石亨蒙骗,才害死于谦,事后悔悟」一说,不过是沿袭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给于谦平反时,为其生父遮丑讳过,才做的官样文章。实质上,朱祁镇就是杀害于谦的头号罪魁祸首,罪证确凿,不容抵赖。

历史何其不公,大明二百余年最优秀功勋最高的大臣,偏生碰上了大明二百余年最无情最忘恩负义的天子;

历史又何其公正,英雄终究会流芳百世,英名与华夏民族同始终;懦夫和凶手同样也一定会遗臭万年,永远受尽子孙后人耻笑唾骂。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