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工程供应链的四大管理创新趋势

图虫创4841860858860011
供应链不再仅仅是业务一线的支撑,而开始从利润贡献、资源整合等层面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现如今,工程行业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标志性工程、行业规模、技术储备、专业人才等等日新月异,随着市场和建筑产品的发展,工程行业规模效应逐渐凸显,伴随而来的管理创新需求也逐步显现。“工程供应链”成为一个新名词出现在工程人面前。本文将从工程行业供应链特点、工程行业供应链的竞争力提升以及工程行业采购模式的创新三个方向阐述“工程供应链”这个新名词。

“工程供应链”的四大特点

“工程供应链”是一种典型的按订单制造的供应链,提供的是建筑产品和售后服务,是一条以需求驱动的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工程行业供应链区别于制造行业传统供应链,它有着四个鲜明的特点:
集中性:体现在构成建筑产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所有的材料都集中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与传统的制造业在工厂里完成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然后通过分销商和零售商销售到众多的顾客——消费者手中的特点不同。
一次性:“建设工厂”是围绕单一的产品,一次性的建设项目开展工作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竣工验收)移交到单一的顾客——业主手中。因此供应链具有不稳定性和零散性,特别是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情况下更加不利。
临时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要组织新的项目管理部门,项目完成后相应的项目管理部门自动撤销。这种临时性的特点导致了建筑供应链的不稳定性、破碎性以及项目设计与施工相分离的问题。
复杂性:体现在建筑供应链包括多个建设阶段,参与方众多,建设规模庞大,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等方面。
由于以上四个特点,工程行业供应链因临时性、不稳定性等原因一直以来并未被系统化地研究和管理,直到最近才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那么,是什么把“工程供应链”推上了舞台C位?

精细化管理和战略聚焦助力工程行业竞争力提升

工程行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导致资金压力比较大,一般以“高周转”作为行业特点及核心竞争力,强调项目管理、计划管理,资源及人才向一线倾斜。但随着市场范围扩大、产品逐渐细化,客户要求及用户体验不断提高,于是精细化的管理和战略聚焦,逐渐成为工程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新趋势。
工程行业的客户一般采用竞标方式选用承包方,所以市场的竞争往往导致毛利率普遍偏低,而工程项目接近70%的成本发生在供应链采购业务模块,因此供应链逐步被行业重视起来,并得到积极的研究、推进和发展。
众所周知,在建筑生产过程中,总承包商处于核心地位,工程行业分工细致,新材料、新设备,投资、设计、建造、维护、运营等均有专业化公司负责,且各自都有差异化竞争优势。而由此可见,建筑供应链实质就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建立的战略伙伴型关系的团体。供应链战略要突破一般战略规划,去关注企业自身的局限,通过在整个供应链上进行更完善的规划,进而实现为企业获取生存和竞争优势的目的。因此,业内基于传统制造行业的SCOR模型,开始了对工程行业供应链模型的探索。
图注:制造行业供应链模型与工程行业供应链模型

工程行业采购模式创新

以丰田公司为例。作为制造行业的优秀企业,丰田对供应链管理研究和优化多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丰田精益生产与管理模式。当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试图从供应链创新中获取优势,于是笔者从供应链角度重新审视工程企业管理模式,总结出工程企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推动转型升级:
表1:供应链平台建设
以总包单位为核心,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强强联合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减少内耗,形成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
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得最大投资回报,通过资源优化组合,依靠业务外包补齐能力。
以业务流程替代原有按“分工、职能”的烟囱模式,加强协同,保证业务的高效和整体效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流是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基础,是企业内部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工具,是科学决策的支持。
简而言之,供应链不再仅仅是一线的支撑,而开始从利润贡献、资源整合等层面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供应链也以采购业务牵头,转身成为资源平台——一方面整合外部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为战略、产品开发、营销、交付等各主业务提供支撑,整合内部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有效性,最终为工程行业所服务的客户实现增值。
作者简介:
李恒:百思特管理咨询集团副总裁、供应链专家、国家工信部专家库成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