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教育微论|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收”“放”有度

作者信息

周红娟/江苏省沭阳县人民路小学

因个体在语言文字认知和能力形成方面具备差异性,不同语文教师在处理同一语篇阅读材料时采取的视角、方法和侧重点也不同,同一语篇阅读教学也就无法形成相对固定的任务目标和范围限制。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就处于可放可收的状态。所谓“放”,即阅读教学要具有延展性;“收”,即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太随意和漫无边际,要适度拓展。语文教师把控好“放”和“收”的法度,才会让语文阅读教学更有实效。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适度综合化、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对阅读文本语言文字与应用进行拓展,做好语文阅读的“放”。对小学语文阅读语言文字基础教学任务来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该语篇重点汉字,掌握其正确的笔画与笔顺,理解汉字的基本语意和在语篇具体语境下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归纳总结让学生汇总出该重点字的同音字、同义字、反义词、相似字、同偏旁字等,促使学生在汉字认读、书写、语意表达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知和更广阔的语言文字视野。在语篇理解与语言应用方面,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读语篇并理解语意,正确解析有特殊语言表达功能的语句用法,如反问句能够传递愤怒、谴责等情感,而拓展任务就是让学生辨析不同句式下语句的语气及其所承载的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毫无边界地拓展,要做到放得出去且收得回来。守好语文阅读教学的边界,教师首先要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基础,确定好阅读教学的核心主题与重点探究对象,如重点处理哪些字词、发展学生的哪些语言应用能力。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等,围绕核心任务进行适度拓展。例如,学生首次接触“明喻”这种修辞手法,教师的任务是解析语篇中的例句让学生掌握明喻的内涵,拓展任务则是通过对比和分析让学生在大量混合语句中找到具有明喻这种修辞用法的语句,仅此而已。而不要试图在开始就让学生去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的区别,等学生具备了一定有关比喻句的知识和语句积累,有了一定的比喻应用感悟之后,再进行这样的拓展,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

(本文编辑:涂爽)

END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十期,图片为作者提供,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