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前辈技法,揣摩创作思想,高简绘《秋林书屋》

高简生活在明末清初,他是苏州人。他擅画山水,尤其喜欢元代画家倪瓒的冷傲与明代画家唐伯虎的雅致。

他在创作中往往会致敬这两位名家,形成冷峻清新的面貌。这幅《秋林书屋》是高简晚年作品,临仿了唐伯虎的同名佳作。

唐伯虎是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素有江南才子的美誉。他的作品工巧细腻,构图饱满。

高简面对前辈作品,他采取了解读式的临摹方法,夸大唐伯虎画中的文人意趣,增强构图上的疏密对比。

经过高简的改良,这幅《秋林书屋》已经具备了宋朝、元朝、明朝的山水画优点。

高简 秋林书屋

唐伯虎的画风受周臣影响,周臣受南宋李唐、刘松年影响,故此唐伯虎在创作中很容易流露出南宋山水的习气。

高简抓住了这个风格特征。如果将画面一分为二,上部分就是典型宋画构图。

至于画面下部分,高简改革了三段式构图,将一江两岸的构图方法结合“平远法”构图,让画中空间自然延伸过渡。

《秋林书屋》看上去有一种清爽自在的感觉,主要得益于构图的成功。当然了,在设色方面,高简也显示出他高超的创造力。

画面色彩古雅唯美,纵然有浓艳华丽的红绿二色,也没有夺去雅意超然的内蕴。石绿、朱红仅作为点缀出现,山石大面积皴染赭石,看上去十分漂亮。

高简 秋林书屋 局部

重气韵,重视觉效果,高简不排斥装饰性技法,画面隐约间有了明初浙派的风采。

古人画画,以传统为师,很难踏出固有的模式。高简为了打破呆板生硬的套路,他探索各种技法的融合。

比如高简画山石的时候,没有特意夸大斧劈皴,反而用解索皴渲染细节。

临仿前人作品,始终要考虑像与不像的问题。如果太像,就成了练笔作品;如果不像,就失去了临仿了意义。

临仿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不但学习前辈的画风,也要学习前辈的创作思想。唐伯虎作为文人,他在山水画中时而孤傲、时而不羁、时而洒脱。

高简通过各种变化,捕捉到唐伯虎山水画的内在气韵。

高简 秋林书屋 局部

和高简同时代的画家,都很佩服他的临摹功底。有人甚至说,他临仿唐伯虎作品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所谓“乱真”,当然不是鼓励高简造假,而是说他在精神层面与唐伯虎可以相互交流。

画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书屋中的文人与舟艇上的渔夫遥遥相望。在画中加入故事性线索,拉近欣赏者与作品的距离。

哪怕看不懂笔墨构图上的高妙,看到故事脉络,也能欣赏这幅山水。

高简 秋林书屋 局部

临仿前人作品,是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主题。优秀的画家可以通过临仿,揣摩到前辈的创作思想。

看了高简画的《秋林书屋》,就能明白,对于绘画而言,技法重要,但创作思想更加重要。

拓展阅读

宫廷画风,实景山水,董邦达绘《断桥残雪》
延续吴门画风,描绘人间仙境,吕焕成绘《春山听阮》
画的是一种感觉,董其昌绘《诗意图》
如此工整细致的山水画,真是指画吗,朱沦瀚绘《春山侍读》
走自己的路,用作品说话,陈师曾绘《秋江泛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