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到底有多厉害?

社会‬你‬辛‬哥‬,人送‬外号‬“辛‬青‬兕‬”。‬ 他曾带50个小弟突袭五万‬金军大营,将叛贼张安国‬一刀砍了;他创建飞虎军,气得皇帝跳脚将他辞退;他给儿子取名辛铁柱,土味气息满满。

年少时,外族入侵,辛弃疾满腔复国壮志;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中年时,建立飞虎军,遭人陷害,退隐山居;晚年时,醉里挑灯看剑,从未放弃战斗的欲望。

那个写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其实是个“气吞万里如虎”的将才,他的胆魄与侠义,会让你颠覆对他的认知。

01

少年英雄

如果说,历史上最牛的大爷是谁,非辛弃疾莫属。读过他的诗和词,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位文绉绉的书生,其实,带兵打仗才是辛大爷的主业。

辛弃疾,公元1140年出生于济南历城,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辛辛弃疾出生这一年,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岳飞班师回朝,从此再未提起北伐。

2岁时,尚是孩童的辛弃疾不懂,过年是开心的,为何大人们满脸忧愁。长大后他知道,那一天,岳飞被皇帝赐死了。

这个戎马一生的男人,曾是大宋的希望,但是,他被猜忌,被诬陷,最后死于非命,背上的“精忠报国”显得尤为讽刺。

北宋灭亡的时候,辛弃疾的家族因为族人众多,无法南渡,只能留在这片沦陷的国土上。祖父辛赞为了求得生存,在金国做了官。

然而,辛赞虽然身体臣服了,心却没有,他无时不刻不想拿起武器,与金人决一死战。他给孙子取名“弃疾”,或许是希望他能和霍去病一样,驱除外族,保卫疆土。

然而,年幼的辛弃疾没能明白祖父的良苦用心,他只知道,他的日子是快乐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7岁时,父亲辛文郁秘密训练的辛家军被金人发现,辛家军被一举屠尽,父亲虽中箭逃脱,最终还是毒发身亡。母亲日夜伤心,也撒手人寰。

这一年,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终是尝到了失去父母的苦,也读懂了祖父眼中的忧愁。

父亲去世后,祖父带着辛弃疾远赴亳州上任,一路上,祖父带着他看遍了祖国的山河,将复国的思想一点一滴地种在了辛弃疾的心里,从此,辛弃疾有了人生的目标。

13岁时,祖父带着他去登泰山。清晨,少年爬上山顶时,一轮红日从云端跳出,金光洒满大地,天地都宁静了。

祖父站在一旁,问他:“幼安‬,你已经长大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少年回答道:“我想读最好的书,练最好的武,我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往哪里走,必定会如您期许的那般。

祖父深深地看了一眼少年,叹息道:“这条路我走过‬,你父亲‬亦‬走过‬,前路‬艰险‬,我虽愿你一世安稳,但我更希望你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少年挺直了脊背,望着连绵的山脉,坚定地说:“驱除‬金人‬,收复河山‬,这将是我终身奋斗的目标。

说完,他朝着祖父深深地拜了一拜。从此,少年褪去了青涩,眼中无比坚定,这誓言他会用一生达成。

这一年,少年拜别祖父,回到了家乡,开始读书练武。很快,辛弃疾凭借着斐然的文采,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受到官府的推荐,前去燕京参加科举。

结果‬如他‬所愿‬,名落孙山‬!

18岁时,官府再一次举荐辛弃疾去燕京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同行的还有幼年时的好友党怀英

科举结束后,两人一同策马回乡,党怀英满怀期冀地说:“真希望我们都能金榜题名,同朝为官!”

辛弃疾笑了笑说:“以你的才华,定是金榜题名,高官厚禄,而我,四处漂泊才是我的人生。

党怀英叹息道:“你文采‬斐然‬,只是‬不愿‬入仕‬金国‬。但是‬,大宋‬已‬江河日下‬,你‬虽‬雄心壮志‬,但‬一人之力‬难以‬转圜‬,安稳度日‬不是‬更好‬?

辛弃疾笑道:“国土沦陷,吾辈男儿岂能袖手旁观。”说罢,辛弃疾策马飞奔,扬长而去。

党怀英打马追去,大声喊道:“幼安,你这是要往何处去?

辛弃疾回道:“南边!

党怀英一路追着辛弃疾来到了泰山脚下,辛弃疾不禁想起他与祖父登上泰山的那一天,他立下的誓言。

两人拾级而上,畅谈着人生理想。路上,他们被一位老者拦下,说要给他们算一卦,二人欣然同意了。

算完卦,老者说:“吉凤北飞,游龙南归,你们‬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罢,飘然而去。

党怀英听罢,踌躇着问辛弃疾道:“你去南方,是不是想要去战场?

辛弃疾笑着反问道:“‬靖康之耻‬,父母‬之仇‬,我忘不掉了‬,如今‬我‬还‬年轻‬,不去‬阵‬前‬搏杀‬,难道‬苟且偷生‬不成‬?

党怀英急急地说道:“这并非你我之过,以你一人的力量,不过是徒劳,万不可去送死啊!

辛弃疾沉默了会,指着远处的缓缓升起的太阳说道:“你看,这天下不管是谁的天下,太阳照常会升起。这看似平静的大地,早已是人间烈狱,阳光之下的百姓,被欺压,被侮辱。如果我不去反抗,不去牺牲,总有一天,侵略者的屠刀一样会落到我们的头上。

说罢,辛弃疾拍了拍党怀英的肩膀,说道:“你我就在这里分别吧,你金榜题名,我上阵杀敌,望‬来日‬不负‬‬兄弟‬情谊‬。

少年心思懵懂,他何尝不想轻马裘狂,安稳度日。可是,自他年幼起,祖父的期盼,父母的死亡,百姓的挣扎,他都看在眼里,他的血液被熊熊燃烧,他誓要夺回中原大地。

怀英,你曾经陪我走过无边孤寂的岁月,陪我读书,伴我长大,如今,我要去履行我的使命,也愿你得偿所愿。今日就此别过,从此山高水长,有缘再会!

在南边的日子里,辛弃疾日日练武,从未荒废一天,他想,上阵杀敌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两年后,祖父去世了,辛弃疾悲痛万分,然而,更令他心痛的是,祖国的山河再一次被金兵践踏。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眼看山河破碎,21岁的辛弃疾振臂一呼,建立起了一支2000人的起义军,与金兵顽强对抗。

辛弃疾带着武装队伍一路追着金兵打,所向披靡,一路打到了南宋边境。就在他们整装休息的时候,一个名叫义端的和尚劝说辛弃疾道:“现在我们虽然无往不胜,但是规模太小了,如果遭遇金兵重兵围剿,插翅难逃,不如投靠规模更大的起义军,更能实现杀敌报国的理想。

辛弃疾听取了义端的建议,带着2000兄弟,归顺了南宋边境的起义军首领耿京。那一日,耿京见到了前来投诚的少年,他翻身下马,一袭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眉清目秀,掩不住一身侠义之气。

他目光炯炯,望着耿京,颔首道:“在下辛弃疾,率2000弟兄前来投奔将军,望能与将军一起上阵杀敌,收复祖国山河!

少年目光如炬,话中满是坚定,耿京不觉惊叹,好一个少年将军!耿京接受了辛弃疾的投诚,将他任命为掌书记,跟随左右,保管帅印。

耿京十分欣赏辛弃疾的才华,更欣赏他的为人,两人常常饮酒畅谈,切磋武艺,讨论战事。不料一日夜晚,辛弃疾的好兄弟义端盗取了耿京的帅印,想要献给金兵。

耿京得知帅印被盗后,大怒,认为义端乃是辛弃疾的兄弟,定是两人里应外合,于是想要将辛弃疾就地处决。

辛弃疾见状,从容不迫地说:“这是因我而起,是我保管不当才让叛徒有了可趁之机,且给我三日时间,若我不能追回帅印,再杀不迟!

于是,辛弃疾纵身上马,追着义端和尚的踪迹而去。辛弃疾追了一天一夜,奔袭千里,终于将义端和尚拦在了金军大营之外。

义端眼见追来的辛弃疾,吓得魂都掉了,颤抖着跪倒在地,将帅印还给了辛弃疾,痛哭道:“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少年心中凛冽,握紧了手中的刀,他想起曾经的兄弟情义,然而,叛国无法饶恕。他手起刀落,义端死了,少年终于懂了战场的残酷,不在于狡诈的敌人,而在于人心的背叛。

少年有些痛苦,这是他第一次手刃兄弟。义端说他是青兕,如果自己真的是青兕,那定要用自己的尖角拱碎这不堪的世间。

收拾好心情,他带着义端的首级回到军营向耿京复命,耿京见此也不再责怪辛弃疾,也更加信任他。

随着军队与金兵不断交战,起义军开始不敌训练有素的金军,开始节节败退,被打得四散溃逃。

为了保住起义军,辛弃疾建议耿京道:“是时候‬派人与朝廷谈判,只有‬取得他们的支持,才能扩大规模,与金兵抗衡。

耿京沉默了一会,厉声问道:“谁‬愿‬前去‬?

众人明白,此去路远,沿途凶险万分,一去说不定就没命回来了,于是都沉默不语,辛弃疾见状,起身拱手道:“我去‬!

耿京拍案而起,大喝一声:“好!你带领‬一千‬精兵‬,速去速回‬!

辛弃疾回道:“五十足矣!

公元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面见宋高宗赵构。

稳坐在龙位上的宋高宗,面色苍白,身体孱弱,他看着底下的少年,一身寒气逼人,目光灼灼。

宋高宗说:“你为何而来?

辛弃疾望着高位上的宋高宗,他就是下令处死岳飞的人,他心下鄙夷,却掷地有声地说道:“我奉耿京将军之命,带着20万弟兄前来投诚,望朝廷能够给予粮草兵器支持,我们定能驱除金兵,守卫大宋山河!

宋高宗听罢,大手一挥道:“好!即刻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总管北方起义军。

辛弃疾拿到诏书,跪谢皇帝后,马不停蹄地出了宫。这里是临安,他奔走在市井街巷,这里有他从未见过的喧闹繁华,这里是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但是他无心欣赏。

他穿城而过,与属下会和后,一路向北而去,他要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将军。然而,当他还没有回到军营的时候,军营中传来消息。

耿京被杀了!

原来,接连的失败,对死亡的恐惧,不断冲刷着战士们的内心。有胆小懦弱的人开始恐惧,害怕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宁,会因为死亡瞬间失去。

为了保命,为了不再刀口舔血,为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他们投降了。以张安国‬为首的叛徒,杀了大哥耿京,一次作为投诚的献祭。

听闻消息,辛弃疾悲痛万分,曾经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将军接纳他,信任他,从此,他们将性命交于彼此,同饮同醉,出生入死。

他想起将军那日送他离营,将军说:“幼安,我等你的好消息!”

如今,诏书在手,将军却已不在。他忘不了他杀了义端那日,将军好似安慰他说:“幼安,世上该死之人很多,如果他不死,百姓当如何,这条路始终要你自己走。

是啊,接下来的路要靠自己走!

辛弃疾捏紧手中的诏书,纵身跃上马背,属下们赶忙阻拦:“将军这是要往何处去?

辛弃疾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目眦欲裂道:“将军对我有知遇之恩,此仇不报枉为人,张国安这贼子,今日必须死。若尔等愿意,我们一起擒杀叛贼!

不等众人回答,辛弃疾调转马头,直向金军大营奔去,众人稍作犹豫,随即拍马赶上。当辛弃疾赶到金军大营时,金兵们正因为张安国的归顺,饮酒庆贺。

辛弃疾带着五十个小弟,冲入五万金军大营,将张安国活捉,随后又突破重围,奔袭千里,将张安国带回南宋都城,一刀斩于闹市口。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辛弃疾一战封神,震动朝堂,更兼他带着数万兄弟归顺南宋,名重一时。当辛弃疾重新站在宋高宗面前时,天子龙颜大悦,怒赞道:“真乃英雄少年!

这一年,辛弃疾23岁他总觉得漫山遍野,旌旗在望,他厉兵秣马,准备随时出征,但是命运仿佛跟他开了个玩笑。

宋高宗虽然欣赏他,但是只将他任命为江阴签判,这不是辛弃疾想要的。他有满腔的复国壮志,他想成为上阵杀敌的将军,他想完成祖父的重托,完成耿京的愿望。

都说时势造英雄,而辛弃疾却生在一个英雄没落的年代。帝王懦弱,朝廷懦弱,他们不愿再耗费军费物资,去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他们更希望偏安一隅,求得短暂的安宁与富贵。

对于辛弃疾这位热血少年,他们的反应是冷淡的,即便他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但是终究抵不过上位者内心的怯弱,辛弃疾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02

壮志难酬

入朝为官不久,辛弃疾总能感觉到来自同僚的排挤,鄙视。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像他这样归顺朝廷的北方遗民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归正人”。

呵!这满朝权贵无视国仇家恨,夜夜笙歌,纸醉金迷,却鄙视着被他们弃如敝履的同胞,何其讽刺!

这群迂腐酸臭,高高在上的南方文人不断上书皇帝,要求皇帝不能重用“归正人”,以防人心思变。迫于重重的威压下,宋高宗只得给“归正人”一些闲职。

三年间,他不断上书皇帝,写就《美芹十论》《九议》,他大声呐喊着,要与金兵决一死战,收回失地。

起初,新登基的皇帝还对收复失地斗争昂扬,但很快,他就意识到,金兵何其勇猛,想要打败他们收复失地,难如登天。

没有了岳飞的大宋王朝,还有赢得可能吗?伫立朝堂的群臣们纷纷沉默,他们如同一具石像,没有温度,没有情绪。朝臣们不敢回答,皇帝不愿回答。

辛弃疾终于明白了岳飞的孤独,当年,他是否也如同自己一般,面对这孤寂的景象。大宋王朝曾经抛弃了他们,如今还要处处怀疑他们,辛弃疾失望了。

皇帝将辛弃疾派往外地任官,他想,辛弃疾这把刀虽然不能用在沙场上,用来镇压暴民也是不错的。于是,辛弃疾不断被派往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公元1169年,30岁,任建康通判。

公元1170年,31岁,任临安司农寺主簿。

公元1171年,32岁,任滁州知府。

辛弃疾将一身跃马挥枪的本领闲置,虽然干的也颇为出色,但是终究与理想背道而驰,他壮志难酬,内心开始逐渐压抑苦闷,他想起曾经那段年少的日子。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满江红·老子当年》

曾经的少年英雄,驰骋沙场,快意恩仇,有知己,有兄弟,好不快活。如今,只剩满怀忧愁的中年文人,回忆往昔,空度余生。

好在,虽然仕途不顺,但是家的温暖让他稍有慰藉。他成了亲,妻子温柔可人,两人还有了孩子。 他给孩子取名为“铁柱”,他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背负着国仇家恨,他想他能平安顺遂地长大,如同他的“幼安”一般。

公元1176年,江西一群茶商揭竿而起,皇帝再一次将辛弃疾派往江西任刑法提点,镇压暴民。不能战场杀敌的辛弃疾,被用来镇压暴动,这或许是朝廷对主战派最好的利用。

南归十余年,皇帝轻视,同僚排挤,百姓厌恶,辛弃疾的人生进入了极度压抑的时刻。在江西任职期间,他不断奔波于江西、湖南,为朝廷安抚百姓。

赶路时,他登上郁孤台。当年,金兵入江西,隆裕太后仓皇奔入赣州,百姓逃往,多少人泪洒清江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如今,望着这滚滚江水,只是听闻这鹧鸪声声,壮志难酬的愁苦,让他只能以词为剑,慷慨悲歌。

这首《菩萨蛮》曾有人评价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菩萨蛮是词牌中的小令,常是灵巧轻柔的抒情小调。可到了辛弃疾手上,却变得沉痛激昂。

公元1177年春天,辛弃疾又从京西路转运判官改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这一年冬天,他又被改任为江西隆兴安抚使。到了第二年春天,刚上任三个月的辛弃疾再次受诏入京。

不知不觉,辛弃疾已经39岁了,他再次被派往了杭州,16年来,东遣西调,他仍未实现驰骋沙场的愿望。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宦途失意,难得安宁,而战事未休,国仇未报,自己已是白头,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40岁,不惑之年的辛弃疾,此时却充满了疑惑。为何收复失地明明是好事,但是帝王朝臣无人敢应,大宋王朝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直到,他遇到了陈亮,给了他答案。

陈亮为人豪迈,文采斐然,与辛弃疾一样,他也是个坚定的抗金文人,但是,因为属于主站派,他遭受主和派的打压,低如尘埃。

他们一见如故,引为知己,相约共同完成理想,相互扶持。在杭州上任没多久,辛弃疾就迎来了机会。

当时,湖南多地的土豪劣绅组建了军团,到处欺压百姓。此事被上报朝廷,皇帝问:“谁敢前去镇压。

朝中大臣无人感应,只有一人上前说:“可派辛弃疾前往。

于是,辛弃疾被火速派往湖南,镇压军团。期间,辛弃疾查抄了土豪劣绅的家产,没收了兵器,为了更好地平息盗寇,他向朝廷申请,创立一支军队,朝廷很快就同意了。

就此,飞虎军诞生了!

他为军队安营扎寨,购买兵器,日夜操练,很快这支军队“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但是,兵权向来为帝王忌讳。

公元1181年,40岁的辛弃疾遭人构陷,被扣上了“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的莫须有罪名,皇帝将他罢官。

于是,辛弃疾彻底地放飞了自我。

他回到江西上饶,在带湖修建了一座奢靡的庄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竹林郁郁葱葱,荷池稻田相映成趣。

不是说我贪污,我就花给你们看!

不是说我好色,我就多娶几房小妾!

金兵大军压境,与我何干,我不过是一介百姓!

辛弃疾应该是心灰意冷了,他不再寄希望于朝廷,也不再渴望沙场驰骋,他想,当个快乐的山野村夫也不错。终于,他扑向了青山绿水,大抵,这是古代文人共同的姿态吧!

03

闲居岁月

闲居带湖的日子,是辛弃疾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他给自己的庄园起名“稼轩”,也以此做了自己的号。他沉迷于悠闲淡然的生活,他的诗也从抑郁不得志,变成了生活小事,灵动轻快,妩媚动人。

他的家,是他寻到的人间仙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宵灯节,他出门看花灯,也看到了心爱的姑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与好友出门游玩,他沉迷于青山绿水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他没事去村里散步,看到一家五口热火朝天的干农活,最小的儿子却在溪边偷懒。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夜晚喝醉了,他醉倒在松树旁,突然树枝一动,还以为它是想来扶自己,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遣兴》

此时的辛弃疾,是不是憨憨的可爱

我们很难想象,曾经的少年将军,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如今却成为了一个怡然自得的老翁,他那双握剑的手,如今执笔写词,也是魅力无限。

虽然,他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但是,他还是不曾忘记北伐的大业。每年,他都会向皇帝上书,请求上战场。然而,每次他都被官员弹劾,奢靡好色,他的词,他的庄园就是最好的证明,每每到此,辛弃疾总是无奈一笑。

表面上,辛弃疾似乎是认命了,他游山玩水,过着闲适的日子,但是,他的内心大概已经陷入了极致的焦虑中,他急需一个发泄的出口。

公元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相约在瓢泉见面,二人在瓢泉住了十天。期间,两人瓢泉同酌,鹅湖同游,他们共同畅谈北伐的理想,坚定着收复中原的信念,彼此鼓励。

十日后,陈亮与辛弃疾告别,离别时,陈亮劝说辛弃疾不要放弃理想。陈亮走后,辛弃疾难舍离别之情。夜晚他拿出曾经陪伴了许久的剑,在灯下不断擦拭,他想北伐不能再等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第二日清晨,他策马追赶陈亮,如同当年,他策马南归,追赶理想一般。然而,终是因为雪深泥滑,不能前进,最终,他将写下的诗寄给了陈亮,亦是给了年少时的自己。

这就是辛弃疾,虽然他对皇权失望,对官场失望,然而,无论现实多么不堪,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为国家九死而不悔。

这次会面后,辛弃疾又两次出山做官,但是又遭到了同僚的排挤,最终的1194年,再次被罢官回到上饶。这次,他以陶渊明为知己,酒也不喝了,歌也不唱了,改做一名快乐的农夫。

这一年,辛弃疾55岁。

公元1203年6月64岁的辛弃疾再次被朝廷征用,任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三月,改任镇江知府,这一年,朝廷终于同意让辛弃疾带兵北伐。

他等了半生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他招兵买马,研究战术,但还是引起了朝臣的眼红,他的所有作战计划都被皇帝否决,他再次遭到了罢官,回乡途中,他悲愤无比。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公元1207年,如辛弃疾所料,金兵势如破竹,兵临城下。坐在高位上的皇帝大声诘问:“还有谁能出战?

终于,有一人壮着胆子回答道:“辛弃疾!

这是辛弃疾求而不得的梦想,他终于有机会了。但是,此刻,他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早已积郁成疾,重病在床,他甚至都不能再走入战场。

一个月后,病榻上的辛弃疾为大宋王朝发出最后的呐喊:“杀贼!杀贼!杀贼!

04

最后

终究,他没当上将军,没能驰骋沙场,没能护国安邦,没完成祖父的期盼,没报父母的仇。他想了一生,却遗憾了一生。

公元1207年秋天,辛弃疾溘然长逝,终年68岁。

当年,他被朝廷启用,陈亮已经去世,曾经那些与他有共同抱负的好友都已去世,他去见了陆游最后一面,他66岁,陆游79岁,他想这个好消息定是要告诉他们的,他们一定高兴。

但是,一场大梦终成空!如果有来生,我希望他可以驰骋于南宋的疆场,成为一名勇猛的将军,仗剑骑马,手起刀落间,全了他一生的英雄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