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试玉(256)|嘉宾【李明科 王逸群 向小文 魏暑临】
前 言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261):2021年第四十三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摹写时令,以景为肌肤,以格为骨架,以意为筋脉。首联扣题,中两联借物抒情,颈联比法,声情若裂帛。结联荡开,合时令,亦合志趣。
本诗韵味有唐人风神。首联写景,“去”“来”相对,巧妙体现时节更替,“催”“唤”二字将景写活,虽然秋景,却富有生命力。颔联转入低沉,是霜降所致。颈联转笔,情调由低返高,诗情曲折,足资玩味。尾联用典抒怀,但仍有景在,唯虚实不同耳,是以全诗意境多姿,而情怀归于豁达。
“小鱼”“慢火”,即“岁月”“在目前”矣!“焦黄”亦出神,且照应“流金”语。小诗以小见大,举重若轻,耐品。
诗人在煎制家乡小河鱼时,勾起对往事的怀念,于是开笔写道——岁月流金,如在目前。接着是一个细节描写,慢火流动中煎炸河鱼,画面浮现。但是,最让人回味和值得回味的是什么了?那就是儿时的故事老让人留恋,儿时的味道也最纯真,也最让人怀想。所以诗最后一句“不到焦黄不改馋”,道出了儿时最喜欢的焦颜色,也正是这焦黄的颜色才散发出独特而迷人的味道。焦黄的颜色同样是一个细节,正是恰到好处的火候,产生了令人终身难忘的味道。同时用“不到”和“不改”两个副词,双重的否定,进一步勾起人对童年焦黄河鱼的回味。
但诗的第三句,“老来味”究竟是老让人想起那时的味道——如果老做副词修饰来味,可做如此理解。还是老了才让人觉得儿时的味道最令人回味,有模糊的歧义,值得重新打磨和斟酌。当然,此诗语言完全来源于生活,语言朴实而简单,在提倡现代白话语言创作的大环境下,有借鉴的现实意义。
于些微事中抒写情致,其情一痴字。其痴,承句已作铺垫,诗心是也。后事先写,句句勾连,结构浑然。转结虚写,想象新奇。语言清新,不尚雕琢,自然成趣。
怀古旧题,抚今追古,承前人笔法。起句扣题,状城之古,次句承前之景,色彩明丽。转结议论,以反问结。神鸦,今不见矣,学古当有变化。过晚霞,“过”字可酌。结句力弱。标题“薄晚”,似生造,“薄暮”则可。
首联拟人笔法,闻雁语而登山寻秋。构思欲巧,然表意不畅。中二联对仗尚工,景语而情在其中。结联“黄昏”双关,意为掬黄昏山中霞色敷染晚年生活。“炉烟”可能代指生活,但表达费猜。题设时令为“中秋前”,景物却少了秋色。
杂兴,纪事写景以抒怀抱也。秋日清晨,乡野寒郊,率性独游,遂得秋兴。首联鞋因露湿,人与鸟偕,甚亲切,而反衬其“独”。颔联秋野之景,景中见趣,野趣也;颈联,菊、诗相对,景事相谐,雅趣也,中两联皆为结联铺垫。结联自然得出,儒佛俗融而为一,而不与时宜相合。用典、设喻,俗语雅言,厚重隽永。
“梁间燕”所喻甚切,“方可见”思念尤深。“校园有桂花,接点冲茶馔”,则关爱之情无微不至。——此即淡语有致者也。
转结句佳,有声有色,有特写。
中秋之夜,望月看海,宵深露重,把酒思人。“凛”字“新”字味好;尾联加倍一层写法,令人目断魂销。
起句干净利落,绝不拖沓,“隔”字大好,“萧萧万里秋”,加深一“隔”字,且字字有力。二联流水对,言简意深。三联写所“忆”:交态长贫,高情远别,一“浅”一“稠”,言友情之深并不关外物,格高。尾联推己及人,反笔写“思”字,眼前景,心中情,令人喟然长叹!全诗感情真挚,以“望”“忆”字、“对月”数字,自然成篇,针线紧密,格调较高。
上片写桂花以月作陪,清高,寂寞,看似虚写,而其味芳馥。拟人手法若即若离。下片特写月下桂花情态,见其开,艳其色,又与月色浑融,写得桂花惝恍迷离,且独具品格,令人如临仙境,手法高妙。
诗题目是“小区即事”,但此诗一二两句并未点题。只是用景物铺垫,藉此荡开一笔。看似无理之需,实则处心积虑,高人一筹。
第一句写的是小区巷子里桂兰花散发的馨香,是味觉。第二句是视觉,是诗人所见。因为有喜事要庆祝,所以家家户户开窗相迎。而第三句则用反问的语气,反问究竟是谁家“花烛夜”。回答很巧妙,不是某家某户,而是一条街的兴奋。这种回答,瞬间拔高了诗意,使得整首诗富有余味。
可以说,“兴奋一条街”这种写法是全诗的出彩点。它表面上写的是一条街在兴奋,实际上是一条街上的人和事在兴奋。“兴奋”一词,难以融入高雅的古典诗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话词语。但在这种特殊的语境里,此词的融入,不仅不突兀,反而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诗显得有韵味,有新意,读起来确实令人兴奋。同时,也鲜活了诗的意境,呼应了诗的第二句。
好久没有读到这种极其纯净、简单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了。它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形的潇洒和豪气,加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比喻,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也不得不令我佩服诗人对诗的这种语言艺术的透彻把握和表达,足见诗人对诗词语言表达的功力。
综观全诗,它擅于用拟人的口吻来描述桂林“独秀峰”的姿态和精神面貌。用“欲插天”写出了“独秀峰”的雄伟和高大,还有气势。一个“欲”字,虚实结合,开合有度。往来云里,与云作伴,逍遥“作诗仙”,则写出了“独秀峰”的的潇洒豪放。而正是身无牵挂,心无羁绊,如大鹏展翅方能俯视于人间之上。它把人世间比作一只拳来描写,想象极其大胆丰富。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心灵的力量。如果没有大海般广阔的胸怀,又怎么能做得到了?
古人写菊花的诗,莫不如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菊花的香势取胜,气象雄厚。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爱国之心,溢于言表,坚贞不渝。
菊花开花之时,也正是寒露和早霜节气的来临之时。可菊花不畏寒露和早霜的天性,非要在西风飒飒中展现自己的身姿,又何曾在寒露和早霜中动摇自己开放的雅兴了?诗人在这里,把它当做不畏寒冷的人来写,着重突出菊花的高贵品质。
到了三四句,诗人偏偏要突发奇想,正是有了“冰心人”的赏识和发现,把它做成了壮肝肠的菊花茶,真正实现了菊花的人生价值,从内在上进一步挖掘了菊花的使用价值。把它反思到人生层面,要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关键还是创造自身价值,回报于社会,这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人。此诗具有由物及人的反思作用,不愧是一首好诗。
张贻琏诗中的晶城是位于东莞市的一处住宅,主打中心庭院、空中花园景观。
此诗首先从小区的总体环境写起,满林青翠,树木成林,环拥高楼。但诗人就是这么地富有情趣,以至于想一把把烟云拽住,而不让其流动,为的是好好自我欣赏,好好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美好愿望虽如此,争奈的是清晖却闲不住,偏偏来捣乱和添乱。清晖的到来,如同电脑手机视频聊天一样,把整座城市的秋天都点亮了。点亮一盏灯很容易,但点亮一座城市的秋天,确实需要奇思妙想,需要诗人气魄和勇气。但诗人就是善于联想,敢于想象,一下子凸显了此诗的亮点。
同时,“视聊”是一个很现代化的词语,一个新的意象表达。它打破了古典诗歌固有的词语套路,用现代词语很好地适应了古典诗词的古典意境。这或许就是诗词古典与现代化的两面突围的一个启示,为诗词在保留古典意味的同时,用现代词语开拓出更多符合现代人思维和审美的诗歌意境,提供了一种思路。
本词即景生情,抒怀之句值得再三品味,下片尤佳。但个别用词如“驰临”,个别声韵如“松”“送”“钟”密集于一句,似乎还宜推敲。
本词上片以写景发端,归于心绪烦乱,“拾笔韵难分”一句虽间接抒怀,却格外形象,可谓妙笔。下片写到吟身已醉,后文本来容易直接抒怀,但以景语结束,甚佳。且“怜”“剪”云云,寄情日色、雁阵,足称妙句。
小诗缘于小事,作剪影式描写,实属不易。三四句感怀深挚,语淡思深,读来引人生发许多感慨,非阅历多者不能写之。“不忍删”三字尤恰切。
本期嘉宾简介
向小文 湖南邵阳人,长期居京。现任《诗词百家》杂志主编,湖南大学岳麓中华书画研究院文学顾问,北京久恒林文化传媒总编辑,湖南株洲市诗词协会讲师团顾问,江西南昌市黄城文学社首届顾问。深耕于文学图书出版、期刊杂志、文学编辑策划多年。擅文学评论,喜风雅传统诗词。已在《文艺报》《新文学评论》《武汉工商学院学报》《文史杂志》《心潮诗词》《诗潮》《楹联博览》,“中国诗歌网”等发表诗词评论研究文章多篇。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书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