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那个你还在追逐的“澳洲梦”,有些人早已经转身离开
共4305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前言
一个标准中产阶级的“澳洲梦”是:一无所有地移民到澳大利亚,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做到一个不错的位置,拿着不错的薪水。同时,在郊区买下一栋围着白色篱笆的别墅,结婚生子,再养一条大狗。交换这个梦只有一个条件:舍得放弃。
可能澳大利亚人永远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永远不满足,永远在拼。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更大的野心,其实在澳大利亚还是很安逸的。
但是眼下,审核流程放缓 、过桥签人数飙升、 留学生扩招关闭。未来,永居还可能需要接受“澳洲价值观”和英语能力测试。移民政策步步紧收,在夹缝中生存的移民人群,有多少人已经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澳洲梦”?“澳洲梦”对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又有多少人放弃“澳洲梦”,重回自己的“中国梦”?
阅读导航
一、多少人在追逐“澳洲梦”
二、“澳洲梦”从置业开始
三、移民“澳洲梦”从就业开始
四、移民“澳洲梦”从语言开始
五、反移民声浪起 “澳洲梦” 恐遭扼杀
六、多少人转身离开 放弃“澳洲梦”
一
多少人在追逐“澳洲梦”
数据显示,在2016-2017年期间,澳洲移民局发放了创纪录的8,411,187个临时签证和183,608个永久签证。
从签证申请者的国籍来看,澳洲目前最大的移民来源国是印度(21.2%)、其次是中国(15.4%)以及英国(9.3%)
在2000年1月到2016年8月间来澳的永居移民中,约有95,000名中国人通过家庭类移民计划赴澳,该比例超过其他国家。
通过对1000个移民进行调查显示,撇开大多数人眼中认为的移民的好处,超过半数(55%)的人认为追逐“澳洲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
“澳洲梦”从置业开始
过去,典型的澳洲置业梦是指在市郊拥有一套占地1/4英亩(1000 平方米)的独立屋 (通常为单层),还有花园,而后院有可升降的晾衣架和烧烤炉。
而现在,对移民来说,实现澳洲梦的第一步只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在2000年后抵达澳洲的永久居民中,已有54%的人成为自有房屋业主,这一比例略低于全澳居民65.5%的有房比例。
麦克林德尔研究公司(McCrindle)社会研究人员Geoff Brailey指出,买房对中国移民是最具吸引力的,70%多的中国人到了澳洲,会将多年辛苦攒下的积蓄投进房市。
虽然新移民的数量有所增加,但随着房价的飙涨,他们中能在澳洲实现置业梦的人口比例有所下降。加上贷款政策趋紧,新移民进入澳洲房地产市场的难度已然加大。
截止2016年的前5年中,新移民的有房比例已在下降。其中,有约35%的新移民买了房,在2011年该比例为40%。从各主要城市来看,尽管新州的新移民数量最多,但新移民有房比例却倒数第二,为49.5%。北领地新移民的有房率最低,为37.4%。
其中,有近60%通过家庭或技术签证移居澳洲并买了房,而人道主义移民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买了房。
主要原因是技术移民和家庭移民的收入往往更高,从经济上能更快地实现“澳洲梦”。
人口专家表示,随着大量技术类移民涌入房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迁入新州和维州,同时推高了当地房价。
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过去的6年中,移民最常定居的目的地是墨尔本,共计12,431人。悉尼是移民第二大聚集地,共有8,780人。同期,大悉尼地区的中位房价为全澳最高,已达1,150,357澳元,所以使得人道主义计划下的移民们住房可负担性承压,不得不搬去偏远地区。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移民已推高了房价和房租,甚至增加了澳洲住房可负担性压力。通过推算,预计澳洲每1000名新居民就需要450套至550套新住房。新州也只是刚达到这个水平,每1000名居民有500多套住房。
2016年,有42%的移民依旧在租房,没有能力实现“澳洲梦”。
三
移民“澳洲梦”从就业开始
澳洲财政部和内政事务部报告显示,1995年之前移民澳洲的人员大多是低技能移民,但过去5年来澳的移民新创造了三分之二(64.5%)的工作岗位。
但是,移民并没有取代澳洲当地劳动力,生产力委员会(Productivity Commission)研究发现,2000-2011年间,移民未对本地工人就业有所帮助、但也没有造成伤害。
薪酬方面,2016年,澳洲移民周薪多为650-999澳元。不过,其中超过四分之一(27%)道主义移民周薪仅为300-649澳元,超过三分之一(35%)的技术移民每周收入超过1,500澳元。
如图所示,移民人群在澳洲从事最多的还是服务性行业。那么华人是否在职场成就了自己的“澳洲梦”呢?
根据2016年澳大利亚“多样性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在澳大利亚,私人公司首席执行官亚裔人的比例只有1.9%,而董事会中亚裔的比例也仅为4.2%。横亘在华裔乃至亚裔移民与主流社会之间的“职场天花板”(因不同种族而形成的职场升职障碍)眼看着有越来越厚的趋势。
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就业调查显示,在就业保护政策影响下,华裔平均要比本地的申请人多提交68%以上的工作申请,才能得到就业机会。而即便是被录用进入公司,要想得到提拔升为高管也是“难如登天”。
这主要因为澳大利亚华人在主流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太小。澳洲过去的老华侨人数不多,第二代第三代如果没有什么家庭背景,语言能力差,当个白领已是不易。 而如今一代新移民华人学历高,英语好,当白领的不少,可是由于短期无法跻身主流社会,进入更高层的去追寻“澳洲梦”的人少之又少了。
四
移民“澳洲梦”从语言开始
从语言交流方面看,在英语达到熟练程度的移民中,技术移民比例最高(92%)。而家庭类及人道主义类移民,英语达到熟练水平的人数比例较低,分别为73%和66%。
以前,澳大利亚每年接受多达19万永久移民,尽管他们需要证明自己可以理解英文,但与他们随行的配偶、子女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并不能理解英文。
多元文化事务部长艾伦·塔奇(Alan Tudge)认为这造成了“令人担忧的情况”,即“近百万”澳大利亚人现在都不会说澳大利亚的国家语言。
2016年,澳大利亚约有82万永久居民几乎不会或完全不会说英语,而1981年这一人数则为30万。
根据Alan Tudge的说法,在一些区,多达三分之一的人“不能流利或根本不会说澳大利亚的国家语言”。澳大利亚政府决心确保澳大利亚不会重蹈一些欧洲国家的覆辙,在这些欧洲国家,移民被孤立于“平行社区”之中。
现在,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考虑一系列选择,从为寻求永久居住权的人开设强制语言课程,到设计全新的英语测试。
未来,数以万计移民“澳洲梦”要从学习语言开始。
五
反移民声浪起 “澳洲梦” 恐遭扼杀
澳大利亚内政部公布2017-18财年发放的永久居民签证数量不到16.3万,比上一财年减少2.1万,降幅超过11%,移民接收人数创10年新低。
内政事务部长Peter Dutton表示,政府已经同意并将启动移民削减计划,理由是交通堵塞和住房可负担性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财政部则表示,澳大利亚移民每增加1%,人们对各类事件的政治敏感度就随之上升,比如交通堵塞、学校、医院等其他基础设施短缺、以及担忧房价再度高企等。 然而,因为移民人口往往比普通澳大利亚劳动力更年轻,所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澳大利亚的老龄人口化问题,但主张削减澳大利亚移民的力量依旧暗流涌动。
那到底削减多少才合适? 没有答案!
社会研究和方法研究中心的人口学家Liz Allen表示,一旦人们开始讨论人口政策,一个问题就自然出现了:“多少人口才是使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适数量?”
她认为, 这个数字是无法计算的。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计算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影响,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澳洲和其他国家在农业和贸易等领域还在不断创新和增长。未来,澳大利亚逐步老龄化,教师、建筑工人和医院工作人员等岗位都需要海外移民。
如今,澳洲正在到自上而下、自官方到民间,对“大澳洲”美好前景进行前所未有的反思和质疑。澳洲移民政策走向,未来可能将更多地取决于各党派口中的人口政策。
六
多少人转身离开 放弃“澳洲梦”
2018年留学白皮书显示,全球73%的中国留学生计划完成学业后回国就业。而在澳洲,83%的留学生不选择留澳,而是离开澳洲,去别处另谋高就。
海外人才平台也发了报告称,2017年归国海外人才预计超过60万,也就是说,今年回中国的留学生可能比送出去的还要多。
十年前,每送出去七人,仅有一人回国;而现在,每送出去七个,能回来八个。
调查显示,其中54.8%的海归回来的首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形势发展好。
并不是大家都在天天盯着中国的GDP,而是生活在国外,你也会每天听到China。不管是什么课程,老师总拿中国出来比例或比较。无可厚非,中国的国际地位已今时不同往日。
以前,在土澳人心目中,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和现在的北朝鲜没差。而现在,坐在悉尼的Uber上,司机尬聊的总是:你们中国人好有钱。
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澳洲人目不暇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打印机。在澳洲,才刚刚开始推行无现金社会,在国内,已经不用带钱包出门了,买个大饼油条也可手机支付。
过去几年,问那些同龄的海归,为什么要回国,听到的大部分原因如下:
毕业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毕业找到了工作,但工作签证下不来
还是不太喜欢国外的生活
今年回国后,遇到很多本已在澳洲落脚的海龟,问他们回国的原因,大致如下:
拿到了中方投资,回国创业
看到了继续在澳洲工作的天花板,选择跳槽回国
觉得自己需要更加了解中国,以便日后抓住更多机会
虽然,澳洲依然让人心驰神往,但是中国同样也吸引力倍增。
END
曾经有一篇火遍网络的留学生演讲,将对西方世界的追求描述到极致,在喧嚣之后,开始有人反思我们的华夏心流浪到多远的西方。中国梦是一回事,西方梦是一回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人在西方苏醒,有人在东方追梦。我的前半生是澳洲PR,我的后半生会在哪里?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