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隋末最聪明的创业者,为何投降之后,会离奇暴毙于长安?

看过《大唐双龙传》的朋友,对原著当中杜伏威这个角色,应该不会太陌生。在小说当中,他是两位主角的干爹,强势的黑道霸主,隋末的义军领袖。后来这位杜干爹更是将自己麾下全部的势力,都给了主角,成了主角的升级经验。

在正史上,杜伏威这个人物,其实也是存在的。而且,相比小说当中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杜伏威,经历可能要更加传奇!

公元584年,杜伏威出生于山东章丘。杜伏威出生的时候,隋朝刚刚开国,还没有南下统一南陈。随着杜伏威逐渐长大,隋朝确实统一了天下,但因为家里贫穷,杜伏威的少年生活,依然过得很凄惨。

杜伏威他们家,穷得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一般古代形容穷困,一般喜欢用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但对于杜伏威他们家来说,这个成语肯定不太合适,因为他们家压根连墙都没有。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人又必须得吃饭。为了活命,杜伏威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了一个靠小偷小摸过日子的小贼。这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肯定是不对的,但放在当初那个年代,底层穷人同时受到官僚、地主多座大山的压迫,真不是你想努力工作,就能活命的。所以杜伏威的这个选择,从他自身的角度来说,也无可厚非。

在做小贼的日子里,杜伏威很快结识了一群同样身份的年轻人。他们同样都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土地,不得不靠着小偷小摸生活的年轻人。在这其中,有一个叫辅公祏的年轻人,和杜伏威格外的要好,逐渐成了过命的兄弟。

但两人怎么都想不到,十几年之后,有着过命交情的两人,会上演出一场经典的相爱相杀的戏码,并且永久载入史册。

在这群年轻人当中,杜伏威和辅公祏因为年龄稍大一些,再加上总是带头作案,所以就成了这群人里面的老大。不过,这个老大显然不太好做。毕竟,作为老大,那就得承担起小弟们的肚子问题。后来为了吃饭,辅公祏就带着这群人,去偷他姑姑的羊。结果偷了几次之后,辅公祏他姑姑也因此彻底怒了。在羊和大侄子之间,果断选择了羊,直接去官府报了官,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情。

在官府有了案底之后,这下想做好人都没法做了。面对官府的追捕,杜伏威和辅公祏最后只能领着这群年轻人,落草为寇,成了一伙小贼。史书上往往把这件事,当成杜伏威起兵反抗隋朝的开始。但是说实话,当时的杜伏威,应该真没想过造反称霸一方,也就是想着逃跑活命而已。此时杜伏威带着的这群人,要称他们是农民军,实在是太抬举他们了,最多也就只能算是一个强盗团伙而已。

这一年,杜伏威只有十六岁而已。

要是换做太平年代的话,估计用不了多久,以杜伏威为首的这个强盗团伙,就会被有关部门抓捕归案。不过,当时正是隋朝末年,这就给了这伙小贼一个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杜伏威先是带着这群年轻人,加入了一伙山贼。后来因为杜伏威十分勇敢,在队伍内更具威信,所以便被大家推举为首领。

再后来,杜伏威带着这支队伍,转战山东、江淮地区,队伍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了气候。

到了这个时候,杜伏威和他手底下这群人,其实才勉强能够称得上是农民军了。

杜伏威率领的这伙农民军,到底是怎么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个过程比较长,而且有点无趣。反正也就是拉拢诱惑打压那一套,尽可能地兼并其他农民军,招收那些走投无路的底层百姓。这个过程,和隋末其他农民军没什么太大差别,所以这里我们也就不多说了。总之,杜伏威他们这伙农民军最后是成功壮大了起来,规模达到了数万人,成了江淮地区最强的一支农民军。

此时的中原地区,除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之外,就数窦建德和杜伏威这两支农民军,最为强大。甚至后世将这三支农民军,并称为隋末三大农民军。杜伏威领导的这支农民军,和瓦岗军相比的话,肯定是差了不少。不过,如果是和其他农民军相比的话,确实要强大了不少。

但同时,在壮大到数万人之后,杜伏威也遇到了所有农民军都会遇到了一个问题。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农民军领袖,出身都不会太高,没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所以,绝大多数的农民军领袖,当麾下军队过万之后,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发展了,更不知道如何建立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正规军。

此时的杜伏威,也遇到了这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杜伏威当时只是天真地继续采取了自己的策略,继续不断兼并其他农民军。只要有来投靠的,他就欢迎,然后大家一起对付隋朝,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之前的几年里,杜伏威一直是这样做的,他麾下的农民军,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壮大。但到了数万人的规模之后,这个办法就很容易出问题了。

公元615年十月,有个叫李子通的农民军领袖,率众前来依附杜伏威。对于李子通的依附,杜伏威表示强烈欢迎,而且没有半点防备。结果李子通过来之后,直接来了一个黑吃黑,想要趁机吞并杜伏威的地盘和军队。最后,杜伏威虽然侥幸逃了出来,但自身势力也是损失惨重。恰巧在此时,隋军又过来落井下石,追着杜伏威打。最后,杜伏威的数万兵马,被彻底打散,实力一落千丈。

对于杜伏威来说,这次失败,对他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原本杜伏威拥兵数万,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其实可以占领整个淮南地区,继而成为真正的割据枭雄,拥有争夺天下的实力。但正是因为这次失败,让杜伏威错失了这个机会。虽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杜伏威再次游走在整个江淮地区,收拢残兵,并且招募底层百姓,但到了这个阶段,江淮地区已经不是他一家独大了。不但之前的李子通实力很强,还有同样来江淮地区发展的左相才,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有了这两个对手之后,杜伏威就算还能统一江淮,也要多浪费数年时间。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这一步走错了之后,杜伏威其实就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

大业十二年七月,杨广因为北方多事,所以南下江都。杨广到了江淮地区之后,连带着大部分很多隋军主力,也都跟着进入了江淮地区。如此一来,杜伏威的发展就更加困难了。不过,杨广的到来,也给杜伏威带来一个战略性的机会。因为隋军到了之后,对江淮地区的百姓,压迫骤然增大。如此一来,便有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农民军当中。

在隋军的多次镇压追击当中,杜伏威不断收拢这些流民,势力彻底恢复过来。而且,经过之前大败的杜伏威,此时也意识到纪律性、组织性,以及精锐军队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整理麾下的农民军。与此同时,杜伏威还认识到交好士族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结交江淮地区的士族,渐渐得到了士族们的支持。

经过杜伏威的苦心经营后,他麾下的这支农民军,终于成为了隋末最顶尖的一支劲旅,并且开始在和隋军的交手当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多以后,到了公元618年,江都政变爆发。江都政变爆发之后,杨广麾下的精锐军队,都被宇文化及接管。宇文化及随后带着这些精锐军队,向关中地区进发。因为宇文化及的离开,隋军在江淮地区骤然变得虚弱了起来,甚至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到了这个时候,江淮地区就只剩下了杜伏威、李子通,以及新崛起的沈法兴,这三家强大势力了。沈法兴原是隋朝官员,在杨广被杀后,拥兵自立。至于那位左相才,则是在之前两年当中,被隋军击溃了。

再之后,李子通首先围攻江都。江都被围之后,江都守军向杜伏威和沈法兴求救,因为不愿看到李子通占领江都,所以这两家都出兵了。但是因为怕对方摘果子,所以到了江都之后,双方又都按兵不动。最终,李子通利用双方不信任的缺点,重创了杜伏威部,抢先占领了江都。

三家之中,原本杜伏威势力最强。但在这次江都大战当中,却没能讨到半点便宜。这次江都之战,其实也是杜伏威的最后一个机会了。因为在此期间,随着隋炀帝被杀,各地豪强纷纷自立为王,都开始疯狂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杜伏威能够在江都之战当中,击败李子通和沈法兴,继而统一整个江淮,或许还有逐鹿天下的机会。但这次大战失败之后,此时的杜伏威,虽然势力仍是很强,但其实已经彻底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了。

江都大战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江淮三强继续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在这期间,其他战场却有了很多变化。变化最大的,便是关中的李渊。此时的李渊,已经占据了关中、陇西、河西、山西南部,以及蜀地的一部分,俨然成为整个天下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

半年之后,在江淮地区仍是势力最强的杜伏威,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

他选择了直接投靠李渊。

对于杜伏威投靠李渊的原因,史书上众说纷纭。有的说杜伏威是想借李唐的威势,震慑其他两强,继而统一整个江淮。也有人说,杜伏威本就胸无大志,不想争夺天下。

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并不算太过重要。而且,杜伏威选择臣服李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过,现在有一句话,或许是最完美的解释。

有的人创业,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收购。

武德三年被收购的杜伏威,无疑是将自己卖出了一个最好的价钱。因为此时的李唐政权,虽然强大,但还没到一定能统一天下的地步。所以,杜伏威归降之后,等于是直接让李唐政权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江淮流域,这个意义是相当重大的。而对于杜伏威的归降,李渊也给出了足够的诚意,封杜伏威为吴王,并且赐姓李氏。

归降唐朝之后,背靠李唐整座大山,杜伏威打仗也有了底气。在之后的一年里,杜伏威先后击败了李子通和沈法兴,统一了整个江淮地区。与此同时,他的老板李渊,也干掉了北方的王世充和窦建德,统一了整个北方。此后,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再次起兵作乱,李唐政权又花费了不到一年时间,收拾刘黑闼。而杜伏威也在这一年当中,清理掉江淮地区周围的一些弱小势力。

等到武德五年,李世民击败了刘黑闼,将李唐的地盘边缘,彻底和杜伏威相接的时候。杜伏威很识趣的直接交出了所有权力,并且直接去了长安。

对于杜伏威的识趣,李渊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加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按照当时的爵位排名,放眼整个唐朝,杜伏威仅在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这三人之下,甚至比李渊的亲儿子李元吉还要高。这个地位,显然算是很高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的话,那杜伏威也算是功德圆满了。他的故事,将成为后世创业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从一个为了活命偷鸡摸狗的小贼,一路混到唐朝的四号人物,以最高价格卖出自己,显然会被后世无数创业者膜拜。

但可惜的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在杜伏威去了长安之后,江淮地区这边,再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杜伏威领导的农民军当中,他的好兄弟辅公祏,无疑是真正的二号人物。在杜伏威发展的过程当中,辅公祏亦是出生入死,对得起杜伏威。然而,随着这支农民军势力越来越大,杜伏威却感到辅公祏对自己的威胁。出于收权的目的,杜伏威收了辅公祏的兵权,让辅公祏做了一个文官。辅公祏也知道杜伏威的心思,干脆直接就远走他乡,做了一个闲云散鹤的修道之人。

然而,等到杜伏威去了长安之后,辅公祏却返回了农民军当中。凭着自己的威望,辅公祏很快取代了杜伏威,控制了江淮农民军的实权。再之后,辅公祏直接宣布,起兵造反了。

辅公祏造反之后,远在长安的杜伏威,就里外不是人了。虽然史书上没记载李渊如何怪罪杜伏威,但在辅公祏起兵之后不久,杜伏威便暴毙于长安。史书上对此的解释,是杜伏威沉迷于炼丹,把自己给吃死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许在这背后,也有李渊下的黑手。

真相到底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反正最后,在辅公祏造反之后,杜伏威是死了。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回顾杜伏威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杜伏威之所以没能获得最后逐鹿天下的资格,主要还是因为他本人能力有限,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不过,在关键时刻,杜伏威选择投靠李唐政权,把自己卖出一个高价,这倒是十分英明的举动。

至于后面辅公祏的叛乱,这其实也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在创业过程当中,明确股权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不能在创业初期,便将股权明晰化,一旦将来蛋糕做大,恐怕就很难说得清了。如果杜伏威能够在创业之初,便控制好辅公祏的股权,恐怕后来也不至于出现老杜离开之后,辅公祏马上控制局面的事情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