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世界观的古籍《渔樵问对》
任何结果的呈现,一定会基于某种位置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因果论。
纵观古今,能够看透这些因果的人,北宋的邵雍算是一个,他有这样一本著作--《渔樵问对》,这本古籍虽说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他对于因果论的理解和阐述非常通透,他绝对会让你以一种新的方式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砍柴老人经过一条河,恰巧碰上了一位渔夫在河边垂钓,两人闲来无事,就在小河边互相攀谈起来,砍柴老人发问“能钓到鱼吗?”渔夫回答能,砍柴老人继续追问,那不用鱼饵能钓到鱼吗?渔夫回答不能。这时老人来了兴致,说到那么这么看的话,钓到鱼的不是鱼钩反而是鱼饵,可见鱼是为食而亡,但相反的是,人却是因为吃鱼而获利,这两者都是为了食物,但结果却截然不同。渔夫一愣,笑了起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人和鱼是有区别的,你在人类的角度看鱼,你问过鱼是什么感受吗?对于咬饵的鱼来说,不吃食物就要饿死,吃了食物有可能被钓,但是被钓是有可能性的,饿死却是必然的,所以它必须要吃,反观人类不也是一样的吗?钓到鱼就不挨饿,钓不到也吃不到食物,这不是同样存在概率性的吗?”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只看到了事物的发生和结果,却不注意其中的过程和事情的变化,世间的利害关系不就是如此吗?可惜你不会变通只会在一个角度上思考问题。
听到这里,砍柴老人有些面露不悦,开始反问渔夫“那我问你,你这鱼能生吃吗?你要吃鱼就必然要借助我的柴。终究还是我的柴给你的鱼带来了变化。渔夫表示不可理解,柴随处可见,而火是可以使柴发生作用的,柴是火的本体,火是柴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你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却没有看到事物的内在和作用,我能说出来的只是事物的外在表现,而你看到的只是事物的形状这类浮于表面的东西,天下事物皆如此,世人只知道体,却不知道事物的用,但是真正的用却又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其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真正顶级的知识是没法靠教导习得的,真正的应用,还是要靠自己去参透,也就是所谓的“悟”。
这本书虽然只有几千字,但却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带我们重新认知我们身边的世界。观察天地万物的根本是三者合一,这三者分别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表现以及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所以我们在看万事万物的时候要以理观物,本性观物和以命观物,这样三者合一才是观物的正确方法。世人大多能够知晓万事万物的形状,能够鉴别山川大河,但是人却不能像水一样化成万物的形状,水虽然可以这样,但是却不能像圣人一样,知晓世间万物的性情,看透万物心里所想。那为什么圣人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们不是以我观物,而是以物观物,简单来说就是站在物的角度上去考虑物的问题。
我们为人处事的时候会分为君子与小人,也就是善与恶。言行上的善恶与否,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是因为这些行为得到的福与祸,就是由命运来控制的。坏人有好运这是命,而好人有坏运气这也是命运,但这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去做一个善人,毕竟命运谁又能说清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奸臣生于明君之事,则不会变成奸臣。明臣生于昏君之道,也不会替他做事,人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可是世界却有。其实万事万物不都是这样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