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张若昀晒家宴照竟让100万人点赞:好好吃饭的人,都不简单

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

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文|江晓白

最近,演员张若昀的一条微博,让近100万人点赞。
微博发的什么呢?不是他在《庆余年》中背诵的诗词,也不是颁奖典礼上的高光时刻,而是6张家宴美食照。
照片虽然简单,但摆盘精致、色泽鲜亮,隔着屏幕,都能触动人的味蕾。
再往前翻他的微博,类似的照片,非常多。
有时候是肉类。
有时候是鱼。
还有的时候,用水果做菜。
可谓是,不仅营养、好看,还很好吃的样子。难怪网友们纷纷喊话:“可以去你家蹭饭吗?一勺就好。”
记得在某一期的美食节目《拜托了冰箱》里,张若昀一脸幸福地表示,老婆对自己制作的美食“特别捧场”。
不难想象,生活中的张若昀,一定是一副人间烟火模样,能钻研食谱,能掌勺,能在油盐酱醋里,用煎、炒、炸、炖、煮,把家人的胃,滋养得妥妥帖帖。
这真是让人羡慕。
曾经有段子调侃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与我们最亲近的人,从‘妈’变成了‘老干妈’。”
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
早餐,是胡乱塞进肚子的煎饼果子;中餐,是油腻的外卖;晚餐,是重盐重油的泡面……
《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吃,是人的最基本需求;能好好吃饭的人,都不简单。
 01 
好好吃饭,是一种担当
有这样一个关于“成长”的段子:
“从前难过的时候,油盐不进、茶饭不思,现在能一边流泪,一边去厨房给自己下碗面,还不忘加俩荷包蛋。”
读来觉得好笑,却是很多人的写照。
曾经,我们图省事、爱漂亮,完全把吃饭不当回事,饱一餐饥一顿的,美其名曰“减肥”;
后来,我们长了年岁、懂了道理,才开始学着好好吃饭,就算胃口差、心情坏,也一定要进食点什么。
固然,这种转变由“爱惜身体”而起,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担当的表现?
因为,人大了,责任重了,担子多了,再也没有任性和放纵的资格了,也没有糟蹋身体、透支健康的胆量了
人啊,好好吃饭,有时候不单单是为解决生理上的饥饿。
《许三观卖血记》中,有个很真实的情节。
每次在抽完400毫升的血之后,许三观都要下馆子,叫上一盘热气腾腾的炒猪肝,再温上二两黄酒,以此“犒劳”自己。
这种“犒劳”,于许三观来说,难免奢侈,但如果不这样,他的元气如何恢复?不恢复元气,他又哪里来的力气挣钱养家?
想起了日本的一则视频。
10秒的镜头里,主角是一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他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强忍着眼泪。
飞驰前进的地铁,带着他赶赴下一站,却带不走他的悲伤。
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但,那份担当,却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崩溃,也要好好吃饭。
因为,出了地铁站,路还很长。只有把胃填满,脚下才有力气。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说:“哭着吃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不知道,这位地铁小哥后来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但一定差不到哪里去。
毕竟,再苦、再难、再累都能好好吃饭的人,一定是24小时能量满格的人,这样的人,做什么不能成功?
 02 
好好吃饭,是一种智慧
中国人的智慧,最早体现在哪里呢?恐怕是“吃”这件事上。
在远古时代,男人外出狩猎,女人留在家里,负责看孩子、编草裙。
这样的分工合作,解决了大人、孩子的吃饭、穿衣问题,保障了家庭的正常运转。
有人说:“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
话说出来容易,真要做到“有吃有喝”,其实是需要拼“智慧”的,尤其是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钱锺书和杨绛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国外求学时,拙手笨脚的钱锺书,从同学那里“偷师”,然后学着给杨绛做早餐:煮“5分钟蛋”、烤面包、热牛奶,还做了香浓的红茶、准备了黄油、果酱、蜂蜜,把杨绛乐得一顿夸;
杨绛呢,就学着给钱锺书做红烧肉。她买来肉,用剪子剪成方块,先放到锅里煮开,然后加作料,开足火力使劲煮;后来改良做法,加黄酒、开文火炖,味道更好,钱锺书吃得很快活。
两人的“下厨经历”,在我们看来很平常。但要知道,他们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年。
因为离家万里无人可依,又因为口腹之欲是头等大事,所以两人不得不当个“小学徒”,笨笨地试验一次又一次,最终才制作出可口的食物果腹,非常不容易。
表面上看,两人解决的是吃饭问题,但实际上,是他们运用智慧,创造新的生活的历程。
这种新生活是:从原生家庭脱离出来,学着做个自担风雨的大人。
从此之后,要打理个人生活、要料理人情世故;要把租来的房子,布置得舒适温馨;要不怕滚油热烟,研究出健康便捷的食谱……
所以说,人生在世,想吃好一顿饭,不难;难的是,怎样面对往后漫长岁月里的种种琐碎。
毕竟,生活,不仅仅是吃饭喝茶;过日子,还应该有智慧的加持。
 03 
好好吃饭,是一份治愈
知乎上曾有个提问:“哪一句话,最能说明一个人的淡定?”
高赞回答是:“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这是日本电影《小森林》中的一句台词。
电影中,妈妈不辞而别,市子独自生活在乡村。
她很想念妈妈,但妈妈却绝口不提自己的行踪,只在信中给她讲道理。
日复一日中,她不停地种植、收割、制作食物,后来内心被治愈,坦然接受了“被抛弃”的事实,对自己说:“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然后,更加珍惜生活,更加用心烹饪料理。
当然,好好吃饭,不仅仅治愈情感缺失者,也治愈穷人。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白菜汤》,讲了一个农家寡妇的故事。
寡妇辛苦拉扯20年的独子死了。丧礼上,寡妇看起来并不悲伤,只顾着坐在桌子前,一调羹一调羹地喝白菜汤。
前来奔丧的地主太太见状,指责她“心肠硬,这个时候还吃得下东西”。
寡妇流着眼泪回答:“汤是不应该糟蹋的,这里面放有盐呢!”
这个故事,初读让人心酸,再读,却是理解:一碗白菜汤,也许是最后的“佳肴”,它能慰藉失独母亲的心,意义非同一般。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也许很难,明天也许渺茫,但,还是要好好吃饭。
好好吃饭,能治愈千疮百孔的内心,能让自己养精蓄水、退场静候;
好好吃饭,能提升精气神,让普通人坚定活下去,让出色者卷土重来。
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重获自由。这正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
好好吃饭,是一份“即使命途多舛,也要加油”的治愈。
 04 
海子在诗中写:“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好好吃饭,能成全我们春暖花开的幸福。
遇到难处时,好好吃饭,能长出担当;
长大成人时,好好吃饭,能锤炼智慧;
陷于绝境时,好好吃饭,能治愈心灵。
好好吃饭吧,能把一碗热面汤、一份清粥小菜吃得津津有味的人,何愁人生不会风生水起?

作者:江晓白,碧读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在清风烈酒里,执笔慰风尘。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