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次技术革命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新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技术革命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由于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兴的“知识工业”部门的产生,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两个阶段。

1)电子计算机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生产和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它的出现是人工智能的一大突破,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1945年底,美国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外插型”的电子计算机。它重30 吨,占地170 平方米,差不多有10 间房子大小,它每秒运算5000次。1949年5月,世界上第一台存贮程序计算机在英国剑桥大学首先投入运行。1952年美国生产了用于科研计算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电子计算机走上了工业生产阶段。

从元器件的演进来说,电子计算机已经走过了四代的发展过程。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它的体积很大。1956 年美国首先研制了军用小型晶体管计算机,这就使计算机过渡到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50年代末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开始出现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出现促进了小型计算机的发展。进入70年代,计算机开始过渡到第四代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由于大型集成电路技术提高,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加缩小,耗电进一步下降,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和微型处理机,同时出现了每秒数亿次高速大容量巨型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即所谓“有人工智能的电脑”)以及更高性能的计算机也在探索研制中,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有了新的飞跃,出现了模仿或代替人进行各种工作的自动机器和“机器人”。自动机器和“机器人” 把人们从繁重的、大量重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能代替人去从事高温等有危险,人无法直接操纵和参与的工作,因此大大加强和扩展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

2)信息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明,数字通信、卫星通信的发展形成了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明,使人类利用信息的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具体讲,人类不仅能在全球任何两个有相应设施的地点之间准确地交换信息,还可利用机器收集、加工、处理、控制、存储信息。机器开始取代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扩大和延伸了人的思维、神经和感官的功能,使人们可以从事更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飞跃。

信息技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产手段,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还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的变化,从而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也将随之而变。例如计算机的推广普及促进了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互联网带来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推动了经济市场的全球化。金融界组成的全球金融信息网使资金可以克服时差,在一昼夜间经全球流通而大大增值。跨国公司已控制着很大部分的生产与国际贸易。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带来了许多行业新的繁荣。

同时,互联网和信息系统还扩展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可以从事更富创造性的劳动。信息的广泛流通促进了权力分散化、决策民主化。随着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有更多的人参与各种决策。这一形势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结构的变革。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将使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引起经济和社会变革,使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李志民,责任编辑段桃,图片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