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洗尽浮华之后的极度恭谨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洗尽浮华之后的极度恭谨
当初,汉景帝因为太子太傅石奋及其四个儿子,都有二千石的官秩,父子五人加一起就是一万石,于是称石奋为“万石君”。
石奋这个人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严却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十五岁的时候为小吏,随侍汉高祖刘邦,刘邦对他的为人恭敬甚是喜爱,就把他姐姐封为妃子,让他做了中涓,也就是皇帝身边打扫卫生的官。就靠着“恭敬谨严”这四个字,在汉文帝时,石奋把官做到了太子太傅,太中大夫。
有做小官的子孙回来看望石奋,他必定身穿朝服以礼相见,不直呼他们的名字,以示尊重。子孙有了过错,他不加以责备,而是离开正室坐到厢屋中,对着桌子不吃饭;然后,子孙们就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有过失的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袒露上身前来请罪,表示一定要改正,石奋才答应去吃饭。已经成年的子孙在身边,石奋即使闲居无事,也必定衣冠整齐。他主持丧事,表情极为悲痛。子孙遵循他的教导,都以孝顺谨慎闻名于各地。
窦太后喜好黄老学说,不喜欢儒家学说。御史大夫赵绾倡导独尊儒术,奏请景帝,国家政务不要再向太后奏报。窦太后很是愤怒,暗中搜集到赵绾、王臧贪赃的证据,以此责备景帝用人不当,赵绾、王臧被交付官吏处置,都自杀谢罪了。窦太后于是认为儒生富于文采却欠缺质朴,现在万石君一家人不多说话却能身体力行,就任命他的大儿子石建担任郎中令,任命他的小儿子石庆担任内史。石建在武帝身边任职,发现了应该进谏的事,让人回避之后,他才对武帝畅所欲言,并且说得深刻尖锐。到了朝廷上与百官朝见武帝时,石建却像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武帝因此很亲近他。石庆曾担任太仆,为武帝驾车外出,武帝问有几匹马拉车,石庆举起马鞭一一数点马匹后,举起手来回答:“有六匹马。”石庆在石奋的儿子中是最为随便的,做事还如此恭敬谨慎。
恭敬谨严,自然自制到了极致。缺乏自我控制力都被认为是不成熟的标志,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乱做,不干正事,沉迷玩乐,自己的时间、精力不能很好地分配,不懂得抓大放小,调适身心,说白了就是管不住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典型的巨婴,这都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恭敬、谨慎、严格地对待自己,不放逸自己的内心,不放纵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当个宝贝来看,把他们用到正事上。
恭敬谨严,自然不起任何情绪。被情绪所左右和控制是人生标准的失败者,那些把坏情绪表现出来并发泄到自己、家人以及其他人身上的人,除了众叛亲离得不到别的什么。有人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很有问题的。情绪已经起了,何谈控制情绪?难道让情绪不起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吗?并且还更为简单。恭敬地对待一切,自然把自己放得足够低,把自己放得足够低,又有什么东西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升起波澜呢?心无波澜,情绪从何而起?
恭敬谨严,自然做事圆满。现代人心浮躁,总想着自己可以一步登天,或者发一笔横财什么的。可是,哪个真正的成功人士不是踏踏实实地从小处做起,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以后才得到的光鲜亮丽?不成熟的人做事从来不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而是急于获得自己的利益,一块两块看不上,要挣就挣一两亿。浮于表面,蜻蜓点水,即使偶然成功也不长久。多一些对财富的敬畏,不会善用,不如没有。这套路、那套路,最终被套住的是自己,而把自己的行业做到顶尖没有不发达的,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落到实处。
恭敬谨严,自然福德骈臻。现在的社会风气物欲横流,仿佛有了丰富的物质就有了一切,这是很值得商榷的一个认知。先不说财富是怎么来的,有了大量的财富确实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但是,人生的广度和高度不只如此。该有的有是幸福,该没有的没有才是真的幸福。无事是幸福,不仅身体无事,更要心头无事;无病无灾是幸福,再多的财富也难以免除天降横祸。所以,人生在做加法的同时,要适当的多做做减法。石奋在汉朝那种生产力条件下活了96岁,可谓高寿了,这都是恭敬谨严,身与道合,多做减法,调适身心的结果。
总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也都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但是“恭谨”这两个字作为混迹世间的利器,还是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不信你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