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油画技术核心并不在罩染
【背景】
此文为初学古典油画爱好者写成,也非详尽论文,在此不做过多探讨。
因行胜于言之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属文,此文特为执着于某一项技法或媒介(如罩染或罩染媒介)的同道中人所做,希望诸君读完此文会对古典绘画中罩染的运用有所了解。须知罩染绝非救命稻草,也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罩染实际上,一般是指不含白的透明色薄画在亮底子之上的效果。女性的口红💄,粉底之后的腮红其实都是一种罩染。
【概念由来】
油画技法变化多端,从根本上讲,其实只有三类分别是:罩染(不含白薄画,所谓透明画法),薄涂(含白薄画,所谓半透明画法),厚涂(足够厚,所谓不透明画法)。万千技法不过是这三种技法的色层重组。
从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传统西方古典油画,虽然在制作流程,媒介和材料上,有一定差别。但总体上讲,没有本质差别差别。尽管大师们绘画形式千差万别,但都是以多色层的薄涂,罩染为主要手段,先造型后色彩的思维架构(当然用安格尔大师的话讲,即是用色彩画素描),在不同阶段实际上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和模式。
如果硬要给它一个流程与模式,大体可以划分成四种:1,单色底层画薄涂罩染模式。2,半底层画薄涂罩染模式。3,多色底层画薄涂罩染模式。4,古典直接画法模式(详情见相关公开课)。这四种模式都是,主要运用薄涂和罩染的。与苏派的厚涂直接画法是不同的技法和效果。
西班牙画家穆利罗作品
俄罗斯画家谢洛夫油画,薄涂法与罩染法为主的古典画法与厚涂法为主的苏联画派,风格上差别还是比较明显
显然古典油画,不通过罩染,不可能达到自然细腻的,透明色彩效果。例如这幅荷兰小画派绘画的,白鹤的红色羽毛,以及孔雀的羽毛,都有大量不含白透明色的罩染。
薄涂,是指含白的半透明色,包括纯白,在暗色层之上,薄画出现不同层次的光学灰。东北话,驴粪蛋上撒层霜,是很形象的比喻。此画中冰的体现,完全是是靠含白半透明色薄涂,体现出的自然效果。
薄涂和罩染,本质上都是色层之间相互利用的结果。也就是利用色层薄厚,在亮底色或暗底色上作变化。例如柯罗这幅作品,色层变化十分丰富,很多是靠薄涂与罩染交错完成。
早在公元一世纪埃及的法尤姆蜡画时期,西方绘画就表现出,色层的技法特点,其主要表现是先造型,后色彩的逻辑。
模式1案例:早期油画,尤其是坦培拉混合技法早期,很多是单色(主要是白色,褐色,凡戴克棕色,当然有其他画派方法不尽相同,在此不多做探讨)底层画干燥后反复薄涂罩染完成的。这种技法到19世纪仍在沿用。
模式2案例:17,18世纪,受到提香和弗拉芒画派影响,鲁本斯,凡戴克,庚斯博罗等画家,在一定时期内,均采用半底层画(即简单提亮亮部高光)在后薄涂罩染完成作品。
展览中看到安格尔草图典型将人物肤色视为简单色彩理性处理,之后罩染红色
模式3案例:安格尔早期的油画,遵循大卫的体系,以固有色加入单色底层画,形成多色底层画塑造在先,之后罩染薄涂综合运用完成。这种画法类似古典直接画法,将色层简化到两三层。但这比古典直接画法看上去结实,因为毕竟是先造型后色彩的逻辑完成的。
模式4案例:当代画家nick alm 作品,采用古典直接画法,色层是趁湿衔接的,无论是薄涂还是罩染,几乎是趁油画未干衔接完成,但也并不意味着,这种画法必须一次性完成。好的直接画法,是会尽力衔接色层的素描关系的,如果不和古典间接画法相比较,很难看出其缺乏很结实雕塑感同时,多了几分潇洒灵动。
这幅绘画是17世纪的绘画,充满了完整底层画所带来的雕塑感。先造型后色彩的逻辑也是雕塑留给古典绘画的基因。
【薄涂罩染厚涂的应用】
实际上一幅绘画,色层如何设置,技法如何运用,在实际绘画过程中,都是综合的。大师们不会纠结必须采用某种技法,而是不择手段去实现画面效果。因此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大师,都在综合使用不同的色层模板,不同的技法在处理他们的绘画。即使是同一幅绘画,也是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色层模板处理。
色层分析模板
例如这幅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的16世纪的画,人物和风景的建筑物,有不完整的底层画,面部已将开始薄涂罩染接近完成,脖子还保持着底层画。而背景的树叶则以非常直接的方式以一个色层解决。
19世纪印象派画家德加则采用并不多见的偏冷的完整底层画,继而薄涂罩后面的色层
德加很多早期作品的的原作,也体现出这一特质
薄涂会产生光学灰,罩染会生成高亮度的透明色。光学灰(是亮色薄涂于暗色得到的视觉灰),不同于补色相混合厚涂得到的灰,前者灰度自然后者容易偏脏或粉。罩染色,也不同于透明色加白得到颜色纯度高。前者兼具亮度和纯度,后者会视觉偏生或粉。
如果需要详细了解这里有两个小时以上的公开课,图文并茂的讲解
钱币丰富的色层,是光学灰成功的运用
罩染让水果表层的色彩更透明真实
所以,色层的核心全在,薄涂和罩染的交替效果。两者等干交替进行,则光学灰和透明色,交相辉映。两者不等干,趁湿进行,则形成古典直接画法的雏形(这种体验更像色粉)。自17世纪末委拉斯开兹熟练运用古典直接画法,到19世纪法国学院派大量运用古典直接画法。古典主义油画,从技法角度已至臻完善。
17世纪荷兰小画派作品的局部,显然是薄涂罩染形色分离的方式绘制而成, 光学灰和罩染在反复的过程中,出现了雾一般神秘的色彩,当然很多古典绘画中这一过程是色层等干完成的。
趁湿衔接薄涂和罩染,也就是常说的古典直接画法,它依然可以出现光学灰和透明色的感觉,但除了需要画者对薄厚有着强大的控制力之外,还需要一个粗糙的有抓力和牙齿的底子,否则难以实现。
印象派和苏派的方式也是源自19世纪末的自然主义流派。以厚涂法为主,使油画逐渐走向二维平面化,都是厚涂这一画法的功劳。因为薄涂和罩染,从根本上讲,是三维的色层画法,最终形成了二维半,或称假三维的空间。这显然和苏派印象派,从视觉上是不同的(详细分析见色层公开课)。
莫奈绘画,直接而厚重,色彩以平面的补色为主
库尔贝的绘画,厚度很大,很多以刮刀完成。但也会有透明色补充
【实际操作案例】
以下列举,鲁伦古典油画研究中心几个临摹案例解析——薄涂法与罩染法,在同一幅画中的不同应用。亦即是,不同色层处理模板,是如何运用在同一幅画中的。(当然随着色层模板的设定,限色也是进一步考虑的一个问题,不然也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一:临摹达维特《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
第一色层,底色凡戴克棕,透明色(凡戴克棕象牙黑)压暗。其实这遍属于罩染
第二色层:战马以单色底层画绘制,限色以:铅白,凡戴克棕色和象牙黑色。斗篷皮靴马鞍,以多色底层画完成,即固有色加单色,限以上三色加朱红。
人物头部多色底层画,也是同样逻辑,限五色完成:铅白,象牙黑,凡戴克棕,土黄,朱红。衣帽服饰,采用单色底层画,限三色。背景限三色。总来来说这一色层属于薄涂,无论是纯白还是加了透明色的白,都是半透明色的塑造。
第三色层:所有限单色(即三色)底层画的部分,反复罩染两遍(即固有色和暗部颜色),如黄裤子亮部染土黄,干后暗部则罩染赭石甚至其他透明色。多色底层画的部分(如人物面部斗篷等)则一般只罩染一遍,纯度和重度加强即可。总体来讲这一色层的主要基调是罩染
第四第五色层:以薄涂法处理亮部细节,没有特别的需要可以很少用纯白,如帽子上的金色继续提白加土黄,等干后最后罩染镉黄即可。面部的亮部继续提亮,采用白加土黄,趁湿局部干擦罩染(注意趁湿罩染不要用过多的油)镉黄或朱红等纯度更高的颜色。如局部需要冷颜色也可以,罩染土绿或蓝色在相关部位,之后薄涂以基本肉色(土黄白色朱红等)之后再以透明色罩染局部。更多细节,如一些体积不大的花纹,则最好用厚涂法直接刻画完成
经反复薄涂罩染调整关系,最终完成《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临摹作者魏荣波,初次运用古典技法,有了不同于厚涂法的丰富体验
案例二:根据我2017年佛罗伦萨的旅行经历整理创作的画作,
前两个色层:小女孩的头部衣服,以及男人的衣物以单色(三色)底层画法完成,切记暗部薄亮部厚。为了快出效果,我以透明色(不含白)压暗后,不等干便直接用半透明色(含白)提亮。所以理论上讲,单色底层画,已经是完成了一遍罩染和薄涂,已经是两个色层了。
三色(铅白,象牙黑,凡戴克棕)的变化是无穷的。直接提白偏冷,暖色上提黑加白会视觉上偏蓝,白加棕偏暖,灰加棕甚至会偏绿。透明色罩染加半透明色薄涂,完成一个底层画就有着很丰富的变化。。
人物男子头部手部,则限五色完成:铅白,凡戴克棕,象牙黑,朱红,土黄。依然是暗部薄亮部厚。采用多色底层画的模式,画成一个相对贫血的人,也是透明色和半透明色绘制的过程。并期待下一色层反复罩染薄涂
之后的色层:单色塑造的人物经过两次罩染(这一遍依然主要是用土色为主,一次是控制固有色一次是加强暗部颜色),等干之后再次薄涂亮部,主要是白色加土黄和赭石。并趁未干罩染更鲜艳的色彩对比,逐渐接近完成。
男人头部和双手继续进行罩染和薄涂,人物逐渐有了丰富的色彩,这一遍的要领在于,罩染和薄涂都不必等干操作,而是要趁湿衔接。并且色彩不必限制五色,而是打开色域,接受更鲜艳的颜色(如镉黄,茜素红等)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多色底层画(贫血人)如果未干,进行自由罩染薄涂,则可以视为古典直接画法了。因此古典直接画法和多色底层画——薄涂罩染的方法,在视觉上很接近,操作上也只是等干与否的一线之隔。
风景则不必使用底层画,使得色层衔接的过程更流畅。此处使用了古典直接画法,遵循暗部薄亮部厚,利用罩染透明色,和薄涂半透明色,反复进行操作的方式完成。
如需要观看视频过程则可关注,11月1日前的特价线上课,步骤讲解清晰明确。购课后在线答疑群答疑
古典间接画法与古典直接画法,在逻辑上是一致的,都是先造型后色彩的方式,从中间调出发,向极端调迈进的节奏。只不过古典间接画法中间调是从单色(三色)底层画开始,操作的流程较长而已。若论薄涂和罩染,操作方式类似,古典直接画法限制的色域更加开放罢了。
【概括简化】
综上所述,薄涂和罩染,作为提亮和压暗的两个基本技术,反复运用,产生了光学灰和透明色(在此我不想用光学亮的叫法)效果。因此和厚涂法(实际和水粉画法类似)效果划清界限。两个方法,就像左右脚走路一样自然衔接。构成了丰富神秘的古典油画世界。厚涂法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古典大师作品中,尤其是局部,或最后的色层细节,也是经常使用厚涂法刻画的。只不过这一技法相对运用有限,不同时代和题材厚涂含量都不同,以此无法量化。
古典油画是以薄涂和罩染为主,厚涂其次的画法。罩染并不起到主要塑造的作用,主要起到色彩修饰的作用。而罩染技法,也大量存在于水彩甚至色粉的技法中,对于主要依赖素描的古典油画来讲,罩染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初学者执迷于罩染或者罩染媒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修复学检测报告证明,至少19世纪前大师的绘画媒介都比较简单,主要以干性油为主(相关调查报告,早已在20世纪70年代解密,国内有一些书籍如《油画修复学基础》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溢,司徒勇编著《刘胖子技法》等书中也有详细介绍)。至于马洛基媒介三合油等树脂油类媒介,都是18,19世纪少数画家的选择,流毒所致,遗害至今。
十七世纪绘画(这幅哈尔斯同时代作品,在单色底层画上直接薄涂罩染完成)先造型,后色彩的逻辑
在十九世纪的学院派绘画中(柯尔蒙《该隐被耶和华驱逐》也是以薄涂法画在单色画之上),仍在体现基本的绘画逻辑没有变。
经过现代科学修复,发现17世纪佛拉芒绘画并没有使用含树脂的油类,而是在色层之间使用重画光油润色。玛蒂树脂媒介三合油一类媒介,是19世纪少数画家猜测制作出来的材料。并没有神奇的罩染媒介,罩染本身使用的概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重要和频繁,古典大师的绘画仍以薄涂为主。
实际上无论是古代绘画还是近代绘画,油性材料的罩染都不会过多,罩染的油也不宜过多(甚至很多干擦式罩染),否则衔接反而不自然,色层过多反而不好控制肥盖瘦。当然不同的时代罩染媒介的不同会造成一定差异(例如上古时代,采用水性乳液或油性乳液罩染肯定和干性油罩染质感不一样),这需要大量实践作为基础,在此很难详细给出具体量化的答案(详情见罩染法公开课,此处省略一万字)。
19世纪画家勒帕热绘画以大量薄涂,厚涂和罩染,完成色彩丰富,造型结实,是自然主义绘画集大成者。
古代大师绘画由于多用薄涂法罩染法完成画作,其实并不一定有真实,反而体现出古典理想美。超写实绘画不同于古典绘画,他靠的是色层之间反复薄涂罩染往真实的方向靠近,而古典绘画则无论是从造型上还是色彩上更趋近于理想化,因此不会太真实细腻,但更有绘画味道。
撰写此文之目的,希望热爱传统油画之诸君,以薄涂罩染厚涂之技法,综合运用于色层之中。以造型为根本,限色多层处理色彩关系。如追本溯源,取法乎上,将光学灰和罩染法科学合理,不择手段运用,则越画越好,游走越开阔。如一味,舍本逐末,以偏概全,一味强调某一技法或媒介,则必至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当然凡事以绘画实践为先,理论总结在后。所谓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愿与诸君共勉。
官方微信:Rubens_1985(鲁老师)
19931819726(何老师)
鲁伦古典油画研究中心
抖音号 : 923457690
追本溯源,取法乎上
做最纯粹的古典油画作坊
欧洲自由行(九)---伦勃朗故居与伦勃朗特展《All Rembrandt》
【绝对干货】鲁伦古典油画研究中心-----上半年教学细节(上)
【重识法兰西】他的画当年比莫奈要贵100倍---现在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