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之我见

大家好,又到了老汪无聊有趣的钻牛角尖的碳圈科普时间了,今天给大家聊聊碳中和、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这几个词的差别。
碳中和与净零排放这两个词最近在大众舆论中非常常见,气候中性在中国相对较前两个名词出现得少得多,我本来是只想聊聊碳中和和净零排放的。但网上有且仅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三者的比较的,所以我就也三个放一起,说说我的意见。
首先网上那篇文章相传是一位澳大利亚一位叫Barbara Albert的哥们写的,他说在一定的范围内,一些组织表达长远目标和决心的大多数场合下,这些术语可以不加区别地互换使用,但在如何定义以及如何实现目标方面,还是有区别的。
这位哥们根据一份IPCC的报告《全球变暖1.5℃》得出的解释如下:
碳中和的定义
当一个组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应用达到平衡,就是碳中和或净零二氧化碳排放。
净零排放的定义
当一个组织的一年内所有温室气体(CO2-e,以二氧化碳当量衡量)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达到平衡时,就是净零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中性的定义
当一个组织的活动对气候系统没有产生净影响时,就是气候中立。在气候中立的定义中,还必须考虑区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应,例如辐射效应(例如来自飞机凝结轨迹的辐射效应)。

我看了以后总觉着哪里不对劲,碳中和就只是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就全部温室气体了?但搜过去搜出无数结果,点开后就都是这一篇文章(中国碳中和科普任重道远啊),然后我顺手把他说的那边文献下下来看了一下。果然跟他描述的一样。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不是温室气体。

照理说IPCC级别的解释应该就是很权威的了吧,但我在IPCC网站中搜到另一篇文章同时提到了碳中和和气候中性,两者基本混在一起用,但里面的碳中和不仅包括二氧化碳,也包括其它温室气体。所以我觉得IPCC这说法有待商榷。

另一份主流的文献却明确了碳中和是需要中和掉所有温室气体的,那就是当前主流的碳中和规范指南——PAS2060。
所以说,碳中和的定义中到底是只包含二氧化碳还是包含所有温室气体,都有比较强力的文献支撑。但是从我个人观点来看。碳中和显然是需要包含所有温室气体的。
举个极端例子,如果全球只中和二氧化碳,不管甲烷和其它烈性温室气体排放,那么全球仍然可能有超百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那样全球变暖还是控制不了的。所以,我认为从常理来看,碳中和应该是要包含所有温室气体的。
那既然这样,那碳中和岂不是跟澳大利亚那哥们说的净零排放定义一样了。那净零排放我又该怎么解释。
关于这个,我觉得要区别碳中和,可以直接从字面上区分。碳中和里面的“中和”二字,说白了就是正负抵消的意思,你这边有正排放,我其它地方负排放抵消了,就中和了。
而净零排放的字面意思,应该是根本就没有排放。申明净零排放的地方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去。
两者看起来是数字游戏,反正都是零,看起来差不多。但实现起来净零排放的难度要比碳中和大得多。
比如一个电厂,他要实现碳中和,直接购买等量碳排放的碳信用然后注销掉就行,也就是个钱的事儿。但要实现净零排放,它只有把烟囱里的二氧化碳给捕获了,然后永久地埋起来。这就不光是钱的事情了,还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等等的麻烦事。
而对于气候中性,我还是比较赞同那位小哥说的。只要达到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为零就行。这个说法就比温室气体排放更上一个台阶了,它说的正负为零的不是不是指温室气体,而是指辐射强迫。
要说到辐射强迫的知识,就差不多要离开碳圈了。比如那位小哥说的来自飞机凝结轨迹的辐射效应,比如光伏电站的辐射吸收效应等等。但实际根本没人在意这些细节,也基本没人去研究如何量化这些东西,现实中基本都跟碳中和混着用的,大家知道就行了。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你学废了吗?

想了解更多低碳知识,请长按 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