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脑科幻作品《脑控》掌阅首发,线上研讨会专家独到解读

光明网讯(记者 李姝昱)10月24日晚,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安徽大学文学院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办,杭州万派财经文学研究院承办,掌阅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协办的网络小说《脑控》线上研讨会举行。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友权主持。

  《脑控》由郭羽、溢青共同创作,融合了悬疑、惊悚、推理、科幻等多种元素,呼唤人们关注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命运走向的伦理冲突,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担当、责任意识。小说中,国际顶尖脑科学家艾伯特突遭谋杀,大脑不翼而飞。真相到底是什么?年轻有为的中国脑科学家陈辰,怎样为未婚妻摆脱命案凶手指控?超级流脑病毒肆虐,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一个创世纪的科学实验,引发了扑朔迷离的后果。人工智能和人类大脑进化之间,展开了神秘的博弈。“一切,终于又重回宁静。”作品结尾意味深长,情节引人入胜,意义发人深思。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指出,《脑控》并不是单写一个人,而是描绘了精英科学家的群像,写出了科学探求的多向性、人性的复杂性。“比如,小说中提到天才和疯子几乎很难区分,有时候是一念之差、一线之别。在脑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怎样严格区分救人、治人与害人的界限?这涉及道德伦理底线问题。”白烨分析。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肖惊鸿认为,脑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生命科学,充满神秘感,又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脑控》中,作者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把创作视野投向脑科学领域,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故事。”她如是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看来,科幻现实主义有科技、市场、艺术等三个支点;《脑控》是一部硬科幻小说,也是科幻现实主义跨界写作的成功范例;作者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写了一些对未来的设想,但这种想象是有科学依据的。另外,“书中一些设备,例如神经提取器,以希腊女神的名字命名。看得出,小说力图把东方文化、希腊神话、日本动漫等有机融合。”陈定家说。

  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表示,《脑控》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讲述了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小说对人物经历、身世介绍得比较简练,但又赋予其传奇色彩。这沿袭了通俗小说‘非奇人不传、非奇事不传、非奇人奇事不传’的传统。”他进一步说,作品不仅写出了人物的故事,也写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故事中那些传奇的人生轨迹,如同一个个病理切片,让人沉思生命与人性之谜。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也认为,《脑控》构思精巧,善用悬念和伏笔,让情节更紧凑,而且不断反转。“小说结构有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在每章的结尾处设置一个悬念,并在后面的内容中进行解释回应。”他还特别谈到,作品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展现了科学伦理的一种困境:善到底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价值,或是一种目的?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季表示,《脑控》从小切口着笔,描述了一个微观的脑部世界,并从人的大脑关联到人的精神世界,扣人心弦。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周志强,分析了《脑控》所呈现的上帝困境、叙事中的魔盒结构,并针对作品的缺陷提出了弥补办法。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研究基地副主任禹建湘,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周兴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冰,安徽大学文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吴长青等也与会并发言,从对网络文学题材的拓展、叙事的推进与优化、艺术性与幻想性的融合,以及对“后人类”文本研究方法的改进等不同方面,探讨了《脑控》的艺术特色。(李姝昱)

来源:光明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