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 | 民间土沙发——草椅

【往期回读】

电视台来丁沟小天鹅大酒店录制节目

娄勤俭教育情怀    丁沟影视城开工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六”字扬州方言,你还会说吗

民间土沙发——草椅

刘  文

刘文先生,1938年生,江都丁伙人,现居仙女镇。江都作协会员。曾在扬州晚报、江都日报发表近百篇作品。

草椅,农村人又称草窝子,是过去种水稻地区就地取材,用糯稻秸秆编织的民间特产。不少人家都有一只“草椅”,常年放在堂屋八仙桌边,靠间壁墙边,嫌暖放块草席,怕冷就加个棉垫。一天劳动下来,腰酸背疼的,吃饭,休息,往草窝上这么一依,不知有多惬意。

像这种用稻草编物,有可睡婴儿的睡窝,磕头、拜年用的拜垫儿及儿童学步用的站窝等多种。

睡窝,内径约1米多长,50公分宽,高约80公分左右,在草窝半腰中间安上几根木棍,以示睡窝上下有个隔层,上层铺上草帘及棉垫给婴儿睡觉。如果天气太冷,草窝下方底层可放只铜火炉,给睡窝供热,确保孩子睡在里面不冷。这种睡窝是专门安排坐不住站不稳、抱在手上又嫌累的不会跑的婴儿,往里面一放,用包被子一盖,任他玩啊睡的。婴儿哭闹时,大人在睡窝底部支块砖块,让它活动可当摇篮晃动,妈妈也可伏在睡窝旁,给孩子喂奶,哄他睡觉。

学步窝子,是个40公分直径、尺把高的围圈状的草筒子,小孩子站在里面跌不倒,万一跌啊碰的,跌在草圈上也不会伤皮骨,况且还能锻练孩子的腿劲,促使孩子学步快。编这种草椅子,庄上有好几个巧农民。其中编得最好的要说是聋子哥,因耳聋做事不分神,编扎一只能坐上十头八年不变形,因他手艺好,经常有外庄人来请去家里编扎,一年要扎头二十只草窝子,农闲没事也搓小绳,打草鞋换点旱烟抽抽。提到聋子哥,还有段感人故事。聋子哥姓黄,是黄家有了三个女儿之后才生的老来子。我们庄上有个陋习,除了农忙,每天都有几桌看麻将、摸纸牌的场面,聋子哥经常看雀头,父亲就怕他学坏,这天见他在赌场上看打牌,气不打一处来,就给他一记耳光,耳朵从此变聋。父亲悔恨不己,虽然请医问药,终因耳膜破损没法治愈。

扯远喽,还是谈谈扎草窝吧。编扎草窝子的工具就是只铁管筒,过去铁匠都会做,一头有个尖头,可刺穿草圈,后头有个自来弯把手。扎草窝先要用一把稻草做胆,扎成15公分左右粗细、50公分内径的稻草圈,接着在草圈上栽“耳子”续“草胆”,连续不断边栽边续边扎,使稻草圈不断上升,上升到40多公分高,就要装个半径圆的靠背。在筒圈上追加靠背是个技术活,做不好的话,不靠墙放,容易向后倒,所以编织收尾时,一定要把坐在腿下的圈筒和靠背用草辫编上一圈,使靠背和底圈连为一体,那样依在上面才硬正。

编草辫子是编草窝的最后一道工序,草窝编扎完工了,要薅去草毛,使之光滑平正,再在下段半腰部位安上几根木棍做隔层,隔层上面放上草垫或乱稻草,铺上棉垫或草席,就可当草椅子坐人了。

现在,农村人和城市人一样都用上了沙发、老板椅等家具。草椅子早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曾给人们带来的舒适和温暖的印象至今难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