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90%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正在过着低配的人生

如今的城市之间,差距日益明显。

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往往是年轻人就业和创业的首选目标。但是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奋斗在大城市,却难以轻松生活。高昂的贷款及工作压力让他们压力繁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最终需求,也是最高级需求其实是精神上的,而并非大多人想象中的“衣食无忧”。

相反,在马斯洛看来,物质需求恰恰是最基础的。

所以最终可以称之为满足的生活,其实是我们在精神上与内心层面的满足,是找寻自己生命的真谛,是从心所欲。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尽管大多数年轻人在大城市、在异乡打拼,但是他们也是有很高起点的。

如今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起码要有一个不错的本科院校文凭。很多人在出校园之前会天真的认为,有了文凭,之后的生活就会一帆风顺。但残酷的现实总是十分打击,生活并非如此。

来自社会的“毒打”

当许多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要面对的最大的也是最基础是问题就是生存: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怎么维系自己的生存?

一个个最基本的问题摆在眼前,再加上工作并不稳定,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段日子是十分难熬的。

毕竟对于许多人而言,自己在校园里的专业技能和特长,并不会得到大多数用工单位的赏识,他们在意的是你的工作能力,是为其创造效力的能力,社会是现实的。

强烈的冲击回荡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懵懂与无措交织在毕业生的心头,彷徨、迷茫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生活在此刻变得无比艰难,仿佛仅仅是“活下去”就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

在这种现实当中,往往他们会选择一份专业契合程度与收入都十分平庸的工作,由于工作相关的事情自己并不了解,所以又要进入一个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阶段。

最初的幻想很美好:走出校园终于可以经济独立,自己挣钱自己消费,不但不再依靠父母养活,甚至还可以给他们一些钱来进行“报答”。

但是事实再次将你从幻想当中拉回来。

仅仅是自己的衣食住行就要花费很大的一笔钱,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超出计划的支出:在校园当中不用担心的水电、物业费;各种交通费用;一些突发情况需要用的费用......

储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连顾得上自己都是一件难事。

这些经历都是相同的,很多人都觉得走出象牙塔的我们就会有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但是生活是残酷的,未来的生活总是出人意料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十分强调知识与学历的重要性,因为儒家思想对我们影响深远。由杏坛到科举、从乡试到殿前高中,都包含了无数学子的最终梦想。

知识就是许多人一生追求的东西。

在今天,年轻人数量日益增加,想要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去更广阔的的天地生活,就要在学历上领先别人。所以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话说回来,所谓“学历”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凭,而文凭最终只是一张纸而已,它对我们的人生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生活需要的是技能、是能力,是对于迎面而来的各种问题的综合考量,最终合理解决,这些东西是在校园当中、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在洪流之中坚守

早年间的“大学生”算是对一个学子的最高褒奖,在民间几乎仅次于院士。

这是由于当时人口较少,大多数人口都提前投入到社会的建设当中,上大学的机会并不是十分普及,所以在之前上大学真的可以算是一种奢望。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水平也随之急速提升。

众多院校拔地而起,各种针对高校教育的计划应运而生,接受大学教育逐渐变得不是那么困难,“大学生”也从大家心中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所以在今天,许多名牌大学生、研究生,也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虽然不会真的和普通人一样平凡,但是他们的地位和几十年之前相比依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有的名牌大学学生由于找不到专业相关的工作,会选择回家做小本买卖,还有的甚至会去做一些我们看来比较“底层”的工作:快递、外卖等等。

这种情况令人感到扼腕叹息。

我们不能说他们错了,也许只是他们的想法有些脱离实际了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