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一味的‘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慢性胆囊炎,一味的‘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不如看看它是不是‘被憋住了’
慢性胆囊炎,内科保守治疗,中西医效果均不理想,此病虽不是什么疑难病症,但着实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
由于西医技术的提高,病人痛苦轻,医者风险小,手术变得简单起来,所以西医多主张手术治疗。
但仍有部分病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对此西医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即低脂饮食,口服消炎利胆片、苯丙醇、曲匹布通、胆通、去氧胆酸等,对部分病人有效,但难根治。
对于本病,中医学认为是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所致,所以治法多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等法,方剂多采用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等,药物多采用金钱草、虎杖、鸡内金、芒硝等,临床效果也不理想。
我对它的治疗始有心得,是源于对本医院同事丈夫,患有本病长期低热不退的一次建议。
当时同事,说其爱人因慢性胆囊炎住院治疗月余,低热不退、身体疲劳、走路都出虚汗,她换了几个方子效果都不理想。
病人为30多岁男性,正值身强力壮之时,怎么被一个小小的慢性胆囊炎折磨成这样?对这个病人该怎么处方用药?
根据病人疲劳、汗出,动剧,肯定有气虚,遂建议她在原方基础上佐以黄芪、人参试试。
结果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好,5天之后,病人低热即退,自汗减少,身体有力,后调治月余而愈。随访6年病未发。
这是一次偶然成功的病例,但偶然寓于必然之中。慢性胆囊炎多病程缠绵,数载难愈,反反复复,不时发作,病程漫长就有虚的一面,此其一;病人多因劳累发病,劳则气耗,“饮食劳倦,皆伤于脾”,劳倦伤脾,此其二;病人常感疲劳,不愿活动,气虚证显,此其三。
所以,尽管慢性胆囊炎有邪实的一面,但气虚、脾气虚的病理也是存在的。另外,《金匮要略》明言“见肝(胆)之病,当先实脾”,属于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范畴;而后世培土荣木治法,则开创了肝(胆)病治脾的新思路、新方法,即肝胆疾病还可以通过,健脾培土的方法来治疗,即使脾胃并不虚弱。可见,健脾益气,当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一大治法。
自此之后,临床上遇到慢性胆囊炎的病人,我总是在疏肝、利胆等治法基础上佐以健脾益气之法,常选用黄芪、党参、太子参、黄精、云苓、白术、山药、炙甘草等,临床疗效大大提高,而且一旦治愈复发率也大为降低。
方:醋柴胡、炒白芍、醋香附、炙甘草、郁金、党参、黄芪、云苓、清半夏、乌梅、枳实、槟榔、鸡内金、麦芽。
最后,有一点还需要说明一下,就是我们中医临床上处方用药,除了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搜集资料进行辨证以外,西医检查手段取得的“证据”也不要忽视,诚有借鉴意义,但不能喧宾夺主。
比如一见炎症就是消炎,就用黄连、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炎,一见胆囊炎症就是利胆消炎,就用大黄、栀子、芒硝等通腑利胆,更不能因为炎症而惧用补药。
20年实践证明,炎症,只要有虚的一面,不但可以使用补药,而且是必须使用补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