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和智玄大师都谈了些什么?

电视剧《天道》是由豆豆46万字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来,因为书中对于文化属性的描述,以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关系是论述备受争议,无非两点,市井文化不承认自己是弱势文化,哲人文化和英雄文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强势文化。

但确实丁元英杀富济贫确实是损害了一部分的核心利益,其实现实中这种情况,丁元英很难保全,但是电视剧中“大圆满”,林雨峰一笑泯恩仇。

今天的话题是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在不同的眼中看到不一样的景象,而给出的答案却天壤之别,而且争议最深的就是“寒门难出贵子”,以及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02

传统文化的三驾马车是什么

儒释道就是华夏文明最核心的价值观,也是统治者最喜欢用的帝王心术,外儒内法,然后偶尔的休养生息,每次天下分分合合总能看到儒释道的影子。

就好比《海上牧云记》里面那个天枢和黑暗势力,他们要的不是天下,要的是乱,为什么要乱,乱起来文明才会进步,阶层跃迁的通道才不能固化,流动的阶层才是对社会的最负责任。

儒家讲仁义道德,仁义礼智信忠孝。

释迦讲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信佛者可以往生极乐。

道家讲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云在青天水在瓶。

但是这这些仅仅只是皮毛,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们都是给帝王服务统治国家对手段,拿来主义,而且文化也进化,为了保护有生力量,会自我阉割,所以我们接触到的文化差不多都会“去势”,所以才会有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

在大环境下,文化确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发展,但随着生产力变化,上层建筑也在变化,从秦始皇制约方士和士大夫,从汉武帝收编编史权,到后来的八股文,在到....

儒释道三大体系其实是道统,对于儒学来说,继承人有孟子、荀子、韩愈、王阳明。对于佛学来说,六祖慧能、达摩、还有禅宗和密宗。对于道学来说,有老子、庄子...

我们必须区别学问和宗教的区别,学问是精神追求也是个人修养,而宗教是导人向善,告诫世人遵循伦理、道德、法律、规则、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人性的恶。从而让社会向大同世界的方向进化。

03

儒释道是三种解决方案对于社会治理问题

其实我们知道在宗教层面,三者不分家了,那是人间,在江湖上,修道的武当山、龙虎山、青桐山。修佛的峨眉山、五台山、少室山,修儒的泰山,孔院、至圣公府。

2000年的封建时代,统治者轮流利用好这些思想进行社会实践,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也增加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儒释道仅仅表现在皮毛上,因为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一定要采用专职主义中央集权,通过整合资源来对抗外来入侵者,而且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时代要求和生产力要求。

儒释道的自我救赎和普世价值,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安定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好不逍遥快活。

04

实际上的精神内核是其他三样

第一样法治,法治为核心的治理结构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而且很好地延续了下来,当代的依法治国,以人为本,以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治国方略都是一脉相承的。相反儒学的礼仪传家只存在世家望族的家风和家教中,比如孔家、钱家、曾家等等。

第二样德治,我国是一个道德观念很强的国家,所以无论是明星、学生还是自媒体,都有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约定俗成是道德观念教育。而且这种道德观念教育也延续了下来。

第三样是人治,自古以来,中国研究的问题都是治人的学问,所以上万人的互联网公司管理靠的不是西方管理学,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很好解决企业文化和日常管理的问题。

05

丁元英对于传统文化的成见从何而来

丁元英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研究很深的学者,他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实践要比别人强很多,他很清楚自己意识层面的认知对于自己逻辑思维架构起到作用和作用力的大小,当他找不到突围的方向的时候,很容易怀疑自己,怀疑自己认知的逻辑和观念对于自己思维惯性影响,一个客观理性的人思考问题就是这么轴。

他在国内没有立锥之地,在国外文化不兼容,所以他内心和精神世界很压抑,他很想找出解决方案,但是他越想越困惑,越想越焦虑,越想弄清楚,自己就越弄不清楚,自己给自己画圈。

丁元英面对不相适应的那部分文化做了些什么?

丁元英认为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的逻辑是直接获取,弱势文化的逻辑是破格获取,是等靠要,是不依赖自身的文化,期待救主和恩典的文化,而这种观念烙印在每一个基层生活百姓的大脑深处,显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06

智玄大师是怎么看这个事的,而且具体如何做

智玄大师不为人众生皆愚,相反大爱不爱,朝朝代代代阶层跃迁和阶层流动都是历史发展规律的选择,所以不可以干扰事务本身的发展节奏和发展潜力。

我们能做的仅仅只是照顾好自己而已,就是这么简单,儒释道文化的传播不仅需要宗教,还需要国人自觉自醒,不单纯靠文化输出来形成竞争力,而是靠人民自己觉醒文化自信和创新驱动。

智玄大师虽然在佛门,但不代表他不关心天下,相反,政治动荡时期我们能看到道士下山,也能看到佛门子弟救世,比如少林武僧,比如道家居士参军都是有史书记载的。

现代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我们不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的心态吸收有利于我们意识形态进化的所有能量,而且我们一直朝这个方向持续努力着。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不断调整,文化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应该刻意去塑造或者机构,文明的历程是历史点滴的积累。相反我们自己精神文明构建了时代基本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