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言青语7】怎能缺少了对粮食的敬畏?
我对男生说:“咱们不允许将饭菜带进教室,是不是?”男孩慌张地说:老师,我错了!我说“这不算错误,我不批评你,但是记住下次不要给同学们带饭了,既然你都买来了,这样吧,你把饭放楼下台阶这里,我给你看着,你去喊那三位同学过来吃就行了。”
我等了有三分钟左右,男生满头大汗跑下来,说“老师,她们说了,不吃了,把饭扔掉就行了。”我诧异地问:十几块钱的饭就扔了?“是的,老师,她们说不吃了不要了,扔了吧!”我说:“不行,孩子你过来,第一绝对不可以浪费,第二绝对不能不吃饭。这样你把饭带到你老师的办公室里去,让三个女生去老师办公室里去吃,别往班上带了,一定记住以后不要带饭了。”
男生走后,我心里特别难受,现在的孩子怎么缺少了对粮食的敬畏呢?我自己出生在农村,南皮是农业大县,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了“爱苗如爱子”的朴素思想,正月二十五打囤的时候,我们都将五谷奉为神明,以农村人浪漫的方式取名叫“田生日”。我自己在初高中求学时,家境不是很好,每天琢磨着如何能让自己口袋里有数的钱花到月底,经常能够感受饥肠辘辘。正因为饥饿,我一直很敬畏粮食,读大学时,食堂的馒头沏底子,很多人揭掉底子只吃上面,我舍不得,我就把底子吃掉,管饱就行啊;读研究生时,我因为把饭碗里的米饭吃得一粒不剩还被同学取笑过。我也没有因为吃不好而没有完成学业,而且每一步迈得更踏实、更自信。
我害怕孩子们缺少了对粮食的敬畏。没有饥饿的感觉,你体会不到饱食后的满足。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孩子们却体会不到生活改善带来的愉悦;尽管现在的学习环境好了,但是却不能激发学生们更努力地学习。一切来的太容易,他们就不懂珍惜。现在的孩子们缺少目标、动力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没有“饥饿”推他前行。我当年努力学习为了摆脱农村,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努力呢?
缺少了对粮食的敬畏,就缺少了对劳动的敬畏,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在精英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更想让我教的学生做最普通的人,生活里有茶米油盐,日子里有酸甜苦辣。勤俭节约不应因物质富裕而不复存在,任何时候它都应该是人骨子里最闪光的精神品质!贫寒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你有多久没有“饥饿”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