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方法大总结

取名方法大总结——千方百计取出不一样的名字,以下是整理汇总的49种起名大法,总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帮助你选择一个好名的吧!
1、引经据典起名法
2、讲故事起名法
3、应梦起名法
4、纪念事物起名法
5、族谱字辈起名法
6、长幼排序起名法
7、纪念爱情起名法——起名也可以秀恩爱
8、双姓起名法(父母姓名组合起名法)
9、姓与名组词起名法
10、拆姓起名法
11、谐音起名法
12、叠字起名法
13、年号起名法
14、五行相生起名法
15、生肖属相起名法
16、星座星宿起名法
17、出生季节起名法
18、天气节气起名法
19、纪念日期起名法
20、历史事件起名法
21、致敬名人起名法
22、时间起名法
23、地名起名法
24、山川风物起名法
25、父母祖籍起名法
26、父母职业起名法
27、兄弟姐妹关联起名法
28、出生体重起名法
29、外貌特征起名法
30、漂亮帅气起名法
31、典型女孩起名法
32、性格个性起名法
33、美德优点起名法
34、动物形象起名法
35、植物花草起名法
36、食品美食起名法
37、颜色起名法
38、数字起名法
39、成功起名法
40、励志起名法
41、富贵起名法
42、健康起名法
43、长寿起名法
44、平安起名法
45、幸福起名法
46、吉祥起名法
47、快乐起名法
48、翻字典起名法
49、创意时尚起名法一个人的姓名,不仅仅提现文化含义和素养,同时这些名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暗示作用,如果这种暗示作用是积极的,就可以对人生事业有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一个不好的名字,则可能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陷入一些自卑、困惑、以及迷茫的漩涡中,导致一个人萎靡不振。
名字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的古人又是如何起名字的呢?继之前谈了先秦汉时期的起名文化之后,谢咏接着再谈唐宋时期的起名文化!
——宋代时期起名
宋代出现“五行”“八字”配合起名;到唐宋时期,予、臣、汝、友一类称谓字以及可、如、斯、也等一类语助字,开始受到青睐。
宋人取名还出现一种复古倾向,汉代的尊老字,如“老、叟、翁”等常入名中,如《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叫孟元老;《鹤山集》的作者叫魏了翁。
在宋代及以后,取名时人为设置的限制明显多了起来。除了考虑传统的避讳,取名时还要讲阴阳五行、生辰八字、生肖属相、五格剖象、八卦六爻等等。
这其中,以“生辰八字”与“阴阳五行”配合入名最为流行;所谓“八字”又叫“四柱”,即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和干支组成的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四柱加起来刚好是8个字。
而“五行”则由金、木、水、火、土5个字组成,代表不同性质的物质;依“八字”原理,命里缺啥取名时就补啥,如命里缺“火”,就会取带“火”的字。
明太祖朱元璋的接班人、惠帝名“允炆”,就是因其命里欠火,取名时才找一个带火的“炆”字。
这显然是一种迷信,惠帝恰恰是因为“一把火”而丢了性命——在“靖难”中,于宫中放火自焚。
宋代取名的另一大变化是“字辈取名制”开始流行。中国谱系最完整的孔氏族谱,就是从北宋元丰年间开始编修的。
字辈取名也叫“世代排名”。在宋以前,虽有以字辈取名的现象,但并不普遍。在宋以后,这一取名方法便成为古人取名的主要手段,凡同宗同辈者,皆用一个固定的字入名。

编辑搜图

中国人的名字是很有讲究的,要么是按照族谱起的,要么是按照出生的年月日来起的,可以说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作为皇家子嗣名字更是不能随随便便地起。既要大气又要彰显皇家风范。
这一点朱元璋就做的可以说是尽善尽美。只不过他规定的起名方式可真是苦了后世子孙。但是却无意中造福了化学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编辑搜图

朱元璋制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名字依次往下走。
辈分表是这样的: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昌,师良善用晟;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宜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同时他还规定他的孙辈中,每人的第一个字使用辈份表中的字,第二个字必须用与五行有关的字。并且按照金木水火土依次排序,如此周而复始。
可能朱元璋是这样想的: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寓意大概是希望朱氏家族可以这样长久不断地繁衍下去。

编辑搜图

自然祖上定下的规矩对于后人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朱元璋的后代也是谨命遵守的。但是无奈朱元璋的后人十分旺盛,可以说是枝繁叶茂。据史料记载,洪武初年至永乐年间朱家人数增了100多人,到嘉靖三十二年朱元璋的后代更是多达19611人。之后更是人口大爆炸式地增长。
这可就难为了之后出生的人了。要想做到不重名还要遵循朱元璋的遗嘱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无奈只好找一些偏僻怪字来作为名字。其中就有朱同铬、朱在纳等这些听起来怪怪的名字。

编辑搜图

有没有注意到朱家后人的名字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重合度很高。它们间有什么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1869年,化学家徐寿欲把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但是那些元素的中文翻译却让徐老犯了难。怎么才能翻译地又准确又清楚呢?此时他想到了朱元璋家族。果然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明代事情起名:
朱元璋嫡孙惠帝命里缺“火”取名朱允炆
到了明代,字辈取名制普遍流行。明惠帝朱允炆名中的“允”字,便是辈分字。当年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各20字辈分,太子一支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元代时期起名
元代流行“数字”入名 被视为身份低贱者用名
在所有朝代中,数字名在元代最为流行。元末起义军首领之一的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是一读书人献给他的。
据说此名其实是骂他的,语出《孟子》:“士,诚小人也”,另外断句就是,“士诚,小人也”,暗讥张士诚不学无术。
这种数字取名风俗,实与朝廷政策有关。
在元代,汉人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龄等来称呼,这大概是古代姓名管控的特例。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但当名字里加入动机、情感、寄托后,便变得不再简单。名字起的好,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反之则为名所累。
南宋初年,有个叫钱唐休的人就被自己的名字害得不浅。
据庄绰《鸡肋篇》记载,当时南宋刚定都又名钱塘的临安(今杭州),会稽有个叫钱唐休的人颇有声望,被人举荐给宰相赵鼎,但高宗坚持不用,认为名字不吉利:“钱唐遂休乎?”
编辑搜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