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的力量——在面对困境时,这样做可以帮你逢凶化吉

什么是真正的“怂”

说到“怂”,为了不引起偏见,我们还需先从它的真实含义上来解析。

“怂”,即“从心”,就是指“遵从自己的本心”

遵从自己的本心并不是指“遇事就退缩”,它其实指的是——

我们必须依照自己内心的“本愿”,不受任何形式的外界声音干扰,进而做出最符合“自心所愿”的行为。

攀岩Rock Climbing


“怂”是一种智慧

“怂”是一种智慧。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面临外敌入侵,最终却都通过自身的文化,将来犯之敌同化。

这种文化,就是认“怂”,即中庸之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并非不讲原则底线,而是“柔弱胜刚强之道”。

宗教作为世界的基底“文化”,在不同文明之间通常具有排他性。

而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最为独特之处在于——

中国同化其它外来宗教的模式。

西方及印度的宗教具有排他性:

基于不同宗教之间教义的差异性,你很难把一个人同时赋予伊斯兰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甚至是犹太教徒等多重身份,因为这几乎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可能就非常不同了——

我们仿佛擅长于用基于“中国文字”的文化属性来融合其他全部宗教。

一个中国人,他很可能在公众伦理道德上是一个儒士,在个人生活健康上是一个道士,而在面对死亡时是一个和尚。

甚至,他还能同时包容更多的宗教信仰。

这里,我们不是在声称中国人对信仰不虔诚,事实上,我们只是在说——

中国人其实非常务实,在面对任何“教条”时也非常善于“认怂”。


“认怂”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也许得益于“儒家”的务实作风,宗教对中国人而言,仿佛没有直接的约束力,因为我们中的“智慧者”仿佛更愿意在其它宗教的基础上提取自己的“个人宗教”。

在中国,我们可能更注重的是“核心家庭”的稳定性,而非宗教信仰。

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仿佛都天生有一种“识时务”的精神,特别善于“搬弄”别人的教条来为自己的目的打掩护。

这一点是否正确,我们这里暂且不做评论,但至少,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文化最初是建立在“道家”的基础之上,基于道家“无为”的思想,中国人中的一些智者特别善于“顺其自然”,也就是说——

他们特别善于“与世无争”。

“认怂”仿佛就像是一剂润滑剂,避免了无谓的争执,因为我们非常清楚: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的初心,必然是为了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而“顺从本心”做事,不为意气之争而伤了和气,正是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需要拥有的“基础品德”。

“顺从本心”,并非为所欲为,也并非胆小怕事,它其实是在告诉我们——

我们不必为外界所叨扰,也不必主动与外界为敌,我们仅需遵从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遇事能“怂”就“怂”,如此才能广积福德,安住于当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