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福州︱在五虎山顶邀神人共聚,与明月、江河对饮成仙
文图:孟丰敏
沿着福州市仓山区龙祥岛的江边走,五虎山就像不断起伏延伸、展开成海洋的波浪。山势随着岛屿的走向时低时亢、时缓时突。自由随意融入水中的山的线条不再硬朗,而是那么欢快柔和。随着光、浪、倒影的荡漾,倒映在乌龙江里的彪悍五虎山变成了美女婀娜的身姿,婆娑舞蹈着,最后幻化成一幅山水画长卷。
这个并不晴朗的天气,从龙祥岛远望它,山体宛若披上一层薄薄的青烟,靠近大樟溪的一座山头则没有山峰,是平顶的,朦朦胧胧中仿佛是大师笔下一幅尚未画完的画,等着谁来为它补上一个金色的尖顶,像金字塔般闪闪发光。可是谁敢补?谁又能补出非凡呢?补了山峰,这幅画又显得平庸,毫无特点了。那么,就这样保持一个端方的平顶吧,谁来看它都着急:“怎么少了一个峰?”,谁来谁都想爬上这个宽广的平顶,铺一张无边无际的草席,邀天地神人共聚于此,与明月、江河对饮成仙。一千多年前,朱熹便觉得此山顶不同凡响,在此题刻“怡山良石,神仙所居”,并赋诗:
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
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里剖寒玉。
关注微信公众号:乡愁里的福州
为您讲述文化历史、音乐故事
原来,五虎山是仙人居所呀!我拿着手机隔江拍山时,一村妇指着龙祥岛正对面的一座山说:“拍虎山,不要拍那个,那个没名堂。”其实“那个”是有名堂的,就是五虎山之白面虎。而我们看到的都是五虎山的侧面。因为这座丹霞地貌的山脉从西南到东北,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面积约41平方公里,绵延永泰、福清、闽侯三县,从北至南排列了五只虎: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回头虎。这么多只虎,当地居民很难清楚了解全貌,连朱熹都在诗中说:“到山不识山面目”。
五虎山如此壮阔,九鼻和五虎在哪里呢?哦,看五虎,请你去乌龙江大桥上,便能看到五个山峰如五虎腾空而去的形象。但在唐宋时期,五虎的形象是这座山的背面,而不是正面。那么,九鼻和正面在哪里?
这便要提到方山古驿道了。话说直到清朝,福州依然是一座泽国。因为一千多年来,福州多次扩城,修建护城河,沟通东西南北河道,实现海河联运,拓展城市河道,方便驳船水路畅通。因此,那时福州城内外河道纵横交错、河网分布密集,从福州去南边的永泰、莆田、闽南、广东地区基本走水路,不会选择翻山越岭去冒险,而且福州山上树木茂盛容易迷路,虎狼蛇多。尤其蛇,福州城内已常见,何况阴湿的山林里,更是多得可怕。
南主驿道的水路要怎么走呢?五虎山靠近乌龙江,乌龙江自西向东经过仓山的岊江、洪塘江、金锁江、阳岐江、螺江和峡江等。南宋以前,从福州城内往南,需从台江区的苍霞渡口坐船到闽江南岸的仓山的上渡龙潭角,然后沿上渡的闽江边一直走到白鹭岭(位于今南二环路鹭岭路旁)。过了白鹭岭,就是一片水乡。乡村内到处是湖泊河道,人们可以选择坐船去严复家乡阳岐村(下岐村)的方山北渡。
阳岐村位于福州南台岛西南部的乌龙江边,曾是福州城郊的码头港口重镇,也是进出福州市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如今阳岐村这个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找不到,在地图和村里只有上岐村和下岐村的名称。上岐村在闽侯县白沙镇,位于闽江上游的南岸,下岐村在河的下游北岸。古人水北为阳,所以下岐村就叫作“阳岐村”了。
后来这个“阳岐村”因为严复而闻名天下,于是阳岐村内又分为两个村,也叫上岐村和下岐村。如今严复故居所在的村依然叫作下岐村。人们想找严复故居,只能找下岐村,而不能问阳岐村在哪。
北宋时的人们肯定无法想象一千年后,闽江上会架起这么多座大桥,而桥下曾经汹涌咆哮的闽江已经被人类治理得几乎毫无脾气了。
现代人可以开车从台江区的任何一个方向到仓山区来。当然,走二环路上三环是最快捷的。沿南三环辅路,过湾边立交桥不远处右转进入下岐村。下岐村算是当年进入福州的南主驿道入口。而现代人从市区中心开车到这里都不容易,何况当年要徒步爬多座山,坐船历经风浪,可见道路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回到唐至北宋,福州的南主驿道就是方山北渡和方山南渡。方山北渡在阳岐村的午桥河边,但河边干枯的巨大枝干全力倒砸向河面,仿佛有一种历史的疼痛感使它以这样无赖又悲壮的姿态告诉世人,岁月多么无情,生命多么脆弱,历史实在荒诞不经。村民告诉我渡口的古迹大概就在这棵枯死的大榕树下,是几级台阶。
其实拿午桥今昔照片对比,便可见当年枝繁叶茂的榕树旁有一条被人们的足迹磨得十分光滑的一条千年古道,弯曲着通往河边。台阶一级级地向河水延伸,那必定是渡口无疑了。
初冬的黄昏,站在午桥看这座建于北宋的古桥,想象北宋时人们千辛万苦从城内来到这里坐船往南,是否有一种此去千里不知何日还的无限担忧和感慨呢?如今午桥下的阳岐浦已经缩为一条小溪流。从这条溪流往外就是乌龙江。
从午桥下的方山北渡坐船过乌龙江(金锁江段)也并不容易。当年的金锁江江面宽畅,地理位置优越,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水上交通要塞,素有“南港九十三乡大码头”之美称。过了金锁江就到了方山南渡(今南通镇新岐村内)。新岐村风光绮丽,这里的岐山背靠五虎山脉,是当时攀登五虎山的主要线路。因为翻山越岭的人多了,唐朝时山上建了一座岐山寺,被称为“南港九十三乡第一屋”。
2017年冬季,我来到新岐村找到了这座三教合一的岐山寺,今已更名为“岐山古迹”。沿着寺庙门口的新岐街一直往河边走,能找到方山南渡的最初渡口。这个渡口已经废了,但路边遗留“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还有一座六角亭和一棵巨大古榕树。
从榕树附近的巷子往河边走,是现在的渡口。渡口旁的杂草丛里也立着一块“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渡口下的河流已经干涸,成为一片巨大沼泽地。沼泽地上停泊着许多船只,再远处是一条布满野草的土堤坝,堤坝外是宽阔的大樟溪。
从这里眺望渡口外的风景,可以想象得到千年前人们从下岐村坐船到新岐村后,拜过岐山寺内的菩萨求平安,口中念叨着“南无阿弥陀佛”去方山南渡坐船时,望着波涛滚滚的大樟溪是怎样一种澎湃而忐忑不安的心情。所以,这就是方山北渡和南渡被废弃的原因。
当年,从方山北渡出发的往南方向有多个,比如莆仙商人要走兴化道,沿着大樟溪走永泰,过青云山,下莆田到涵江是大家常走的路线。而福清人则多从南通的五虎山路线走。当然,还会选择吴屿的犬头岐古渡,再过肖家道翻越五虎山北麓古道去福清。那时去福清方向的渡口也比较多,但都得绕着五虎山走。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翻越五虎山时,从岐山角度仰望五虎山并不巍峨峭拔,但正符合《三山志》(卷33·奇观类一P525)的记载:“方山寺,清廉里,陈天嘉元年(560年)置……山在州南,重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远望突兀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是山峭拔秀碧”“真一郡奇观”。是的,从岐山角度看“突兀端方”,是五虎山的正面,有9个山峰面北向东,有山无峰、突兀端方的平顶山,就被叫作“方山”。
这个景象非常奇特,至今世上也只有几座大山是有山无峰的。因此,唐朝和北宋时期,福州往南的主驿道在方山南渡这一线路上,五虎山一直只有一个名称,即“方山”。
何时改名“五虎山”呢?那是南宋,改了南主驿道后。北宋宣和六年,去往更远的南方的人多了,而方山南渡不是最佳路线,不如选择江面行程距离最短的峡江,即从仓山的峡江北渡到闽侯祥谦镇的峡江南渡(今乌龙江大桥附近)。
为了方便出行,官府从峡江南渡修建了一条新驿道至枕峰,由此接入闽侯的大田驿铺旧驿道(今闽侯县青口镇大义村),再接福清的常思铺往南。在峡南渡附近还有尚干渡和大义渡,都是当年的重要渡口。
图片来自网络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起二十年间,从台江到仓山前后修建了万寿桥和江南桥(今解放大桥),走过这两座桥到上渡、翻越白鹭岭,再到阳岐的方山北渡比从前方便了。而峡江的短距离路程则也是一路凶险,于是南主驿道就变更回方山北渡和南渡。
可惜没过多少年,大家发现去广东走这条路绕得太远。到了明朝,为了方便出行多几个选择,官府新辟了另一条从城区向东至鼓山的道路,再从魁岐附近的渡口过白龙江到林浦村的绍岐渡(今魁浦大桥附近),最后从峡江北渡到南渡。这样的路程显然是往福清、广东的最佳选择,阳岐渡口从此彻底沦为私渡。
往南的路程因为多次跋山涉水十分艰难,直到1971年10月乌龙江大桥建成通车才得到改变。乌龙江边的峡江渡、白龙江边的万寿桥和阳岐午桥便淘汰为历史古迹了。
由于南主驿道的改变,人们过峡江后不见九峰(九鼻),而是五虎山的背部,即五个山峰如五虎腾空而去的形象,于是方山多了一个别称“五虎山”。但在一些志书里,并没有这样准确说明方山和五虎山的名称来历,后人如不加辨析,便不知道方山和五虎山是同一座山脉。
这条南主驿道的改变,还改变了一座著名寺庙的命运。这座名寺即建于南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的方山寺。
南主驿道在阳岐的方山北渡时,人们从五虎山的正面走,走到山的腹地是一片开阔的平原,适合爬山累的人们在此休息,顺便求神保佑后面的路程一帆风顺。所以,方山寺最兴旺时期是在唐朝和北宋。
方山寺扬名的原因是因为寺内的一位高僧怀恽。唐代时,这位高僧名播四域,喜欢研究茶,在方山种植并生产一种茶叫作方山露芽。唐宪宗李纯诏其入京都长安麟德殿讲经,尊称其为“章敬国师”。国师巧妙地让皇帝喜欢上了方山露芽。于是,方山露芽成了贡品。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福州有柏岩、方山露芽……”
2017年11月中旬,我来到方山的人工湖附近时,看到了一座倾圮的木头房子。房子的木头是炭黑色的,像是骨质稀松的黑骨头。谁能想象一千多年前,它是多么得富丽堂皇?如今,只有古寺旁果园里的十几根巨大古老石柱默默地见证着它曾经不凡的身份。寺庙周围还散落了不少唐宋的筒瓦、方砖,附近还有墓塔、阿育王塔。可见“一郡奇观”的五虎山的确曾经香火旺盛,而这更是证实了唐和北宋时期,南主驿道的主路径方向。
由朱熹的诗和题刻看来,北宋时驿客翻越五虎山时,总是会忍不住爬到山顶看看风光,然后看到了“九鼻盘溪曲”,称赞它是“神仙所居”,也留下了方山古驿道的信息,证实北宋的南主驿道的确是从阳岐村的方山北渡到南通的新岐村方山南渡走,所以朱熹看到了九鼻。你们想看九鼻,必须按照朱熹路线走一趟了。
《流翠烟台山》里的深情故事:
那个怀着月亮的洁白女人在窗下为林森绣婚鞋;
那个深爱胡蝶的男人住在福州的槐荫里;
那个路过林徽因的可园;
那个梦回梅坞邂逅蕊妃的闽剧始祖。
购书点:
严复翰墨馆、孔夫子旧书网
福州仓山区复园路比利咖啡馆
仓山区闽文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