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晚年,对贾诩很信任。一天,与谋士们开...

曹操晚年,对贾诩很信任。一天,与谋士们开完会,独独留下贾诩,屏退左右,突然问:“临淄侯聪慧敏捷,我想立为世子,你认为如何?”贾诩心想:“这问题太棘手了,答不好的话,将来会祸及子孙!”

临淄侯是谁?曹操爱子曹植,建安19年(214年),封临淄侯。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吟诗作文。而且,曹植思路快捷,无论曹操问什么,都能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所以,深受曹操的喜爱。

曹植这么聪明,曹操越看越喜欢,于是,就动了传位的心思。《智囊》记载,【时临淄侯植才名方盛,操尝欲废丕立植。】

什么意思呢?本来,曹植和曹丕一母同胞,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是哥,曹植是弟,世子之位应该是曹丕的,可是,曹操喜欢曹植,就想把曹丕废掉,改立曹植为世子。

毕竟是废长立幼,不合传统,一着不慎,会出大乱子的,历史上此类教训很多。所以,曹操不敢声张,只能偷偷征求心腹重臣的意见。

然后,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贾诩虽然不是曹操集团创业元老,但自从归顺曹操后,深受曹操信任。在立世子的问题上,曹操想听听他的意见。

没想到,贾诩听后沉默不语。

曹操不高兴了,心想:“好你个贾诩,领导跟你说话,装听不见是吧,是不是有点飘了,你不说话,是几个意思?”这里,《智囊》记载道,【操曰:“与卿言,不答,何也?”】

贾诩装作惊醒,连忙说:“哎呀,不好意思,我刚才在想一件事情。”

曹操追问:“你想什么呢?”

贾诩说:“我忽然想起了袁本初、刘景升父子。”

袁本初是谁?袁绍!刘景升是谁?刘表。这俩人都是当时豪杰,最后灰飞烟灭。为什么呢?刘表废刘琦,立刘琮,袁绍废袁谭,立袁尚,都是因为废长立幼,结果引起团队内乱,被曹操钻了空子。

《智囊》记载道,听完贾诩之言,【操大笑,丕位遂定。】曹操大笑,很快确立曹丕世子之位。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顺利继位丞相、魏王,不久即篡汉为帝,是为魏文帝。

曹丕即位后,拜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三年后,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长子贾穆袭爵。

这个故事,记载在《智囊》中。贾诩很聪明,他知道自己非曹操旧臣,所以做人低调,处事收敛,一不攀结朝中权贵,二不掺和领导家事。这样,既不会受忌于同僚,也不会相疑于领导,从而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这一点,他比杨修聪明多了。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所杀?绝不是什么卖弄聪明,风头盖过领导,而是他支持曹植,陷入世子之争太深,曹操为了曹丕能够顺利继位,替他清理障碍而已。

其实,贾诩是曹丕的支持者,但他隐藏很深,连曹操也骗过了。217年,曹丕为世子之位,曾经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你只要培养气度,踏实做事,在父王面前多尽孝道,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他的建议,在曹操面前特别孝顺,加了不少印象分。

贾诩暗中支持曹丕,曹操垂问时,他却不明说,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的沟通逻辑,是非常好的劝谏艺术。领导做了决定,这时候你想改变他,靠讲道理是没有效果的。怎么办?只有给他讲利害!领导都是聪明人,他们做任何决策,都是看利害,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从来不看道理,也就是该不该做。贾诩就是抓住了曹操这个心理弱点,简单一句话,就改变了曹操的决定。

从沟通的角度看,贾诩“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有一箭三雕的效果。第一,支持了曹丕,二,说服了曹操,三,保护了自己。如果他一上来就亮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曹植不行,还是曹丕好”,立刻就会被曹操划入曹丕一党,在曹操悬而不决的时候,这样沟通往往适得其反。而贾诩顾左右而言他,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一副为曹操考虑的样子,这就是沟通上的自己人效应。在领导看来,贾诩不偏不倚,他的意见肯定是对的!这就是贾诩的高明之处!

《智囊》是明代奇才冯梦龙所著智慧总集,人称“小资治通鉴”。全书收录了先秦至明代1000多个谋略智慧故事。将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现,有趣;然后解读提炼出人生智慧,有料。

纪晓岚对此书颇为推崇,无论到哪里,此书都不离身。曾国藩也甚喜此书,经常挑灯夜读。杜月笙也爱不释手,他识字不多,就让别人给他读,感慨道:“读懂此书,才算读透了社会。”

我建议大家读读《智囊》。说心里话,有时你感觉缺少机会,实际是缺少智慧。

看不懂文言文咋办?我正看的这套不但有翻译,疑难之处还有注释,谁都能看懂。而且有冯梦龙的分析点评,犹如画龙点睛。

这套《智囊》共6册,仅58元,每本还不到10块!喜欢的话,点击下方【看一看】就可拥有↙

(0)

相关推荐